试析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
2021-03-01吴海铭
吴海铭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各种建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种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要求不断增加。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相关管理工作存在不能做到位的现象,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有效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可以将预警管理应用到建筑安全管理当中,及时发现各种施工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预警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1、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工程施工效率,还可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此,本文基于工作实践,通过对预警管理工作进行分析,阐述预警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作用。
2、影响安全事故的因素
2.1、人的因素。从过往建筑工程施工情况来看,各种意外是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很多都是由于安全意识不足或者操作方法错误所造成的。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各种操作不规范问题比较严重。在我国建筑和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各种工程施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入岗之前没有做好各种培训工作,施工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很多施工人员施工中过于依赖自身的工作经验,存在盲目施工的问题,为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1】。
2.2、物的因素。物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工程原材料。很多建筑工程单位并没有按照要求采取相关规范措施,部分设备超期使用的现象比较严重,设备使用安全隐患相对较多。另外,部分施工单位存在错误施工设备的问题,设备超负荷运行情况比较严重,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爆炸、烧伤等隐患事故的发生。另外,部分施工企业出于施工成本考虑,经常会盲目使用各种没有取得相关资质的施工材料,这些材料的价格虽然较低,但建筑材料的强度并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使用的安全性,还会对建筑施工人员带来不少施工安全隐患,严重时容易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
2.3、管理因素。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作过于敷衍,不能与工程情况有效结合起来,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做到位,甚至存在侥幸、大意心理,并最终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
2.4、环境因素。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过于追求施工速度,希望工程在短期内完工,没有对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进行考虑,存在恶劣天气工程施工的问题。如果存在恶劣天气状况,容易导致光线不足、陰暗潮湿问题的发生,即使施工人员做好了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也会因为工程现场条件恶劣而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甚至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非常大的威胁。
3、安全预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来模拟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然后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数据输入到模拟数据库当中,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以此为基础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其次,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各种客观影响因素较多。为了有效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率,就需要施工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预先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健全各种必要措施的前提下,能够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进行反馈,最大程度降低安全施工发生所带来的影响,提升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水平【2】。
3.2、通过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来提升安全预警管理工作效果。通过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在开展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定期开展各种检查工作,从而确保各岗位员工可以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将预警工作价值发挥出来。对于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保证相关职能人员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避免各种违规和危险行为的发生。同时,施工单位应该认真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工作,对运行效果不好的器械应该及时淘汰,针对问题设备应该在第一时间开展检修工作,保证这些设备可以安全运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并定期开展自我抽查工作,对于那些工程难点、重点,需要检查其是否符合各种工程需求,一旦出现了不符合需求的环节,就需要岗位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如果情节过于严重,甚至需要进行停职处理,最大程度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效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通过对安全技术的应用来提升安全预警管理水平。从过去的工程经验来看,施工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强化安全技术。首先,在任何工程实际推进之前,需要认真做好相关设备和原材料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了指标超标的现象,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调整。在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除了基础施工人员外,还需要专门的监理人员开展工程指挥和调度工作,保证工程推进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发现的意外事故可以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各项工作可以处于循序渐进的工作状态,能够逐步得到落实与完善。
3.4、通过相关法律机制来提升安全预警管理效果。在开展工程设计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国家法律制度要求,制定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保证出台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严谨性,避免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出现的违规和违法操作。对于当地的各种职能部门,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作用,一旦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就应该及时停止工程施工,将安全、科学和规范生产永远放在第一位,保证我国建筑工程能够形成良好的循环,为后续的持续进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5、通过奖励机制来提升预警管理工作效果。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广大工作人员的施工意识,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奖惩措施。对于那些施工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的员工和小组,应该给予奖金支持。针对出现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的队伍,则应该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对于情节比较严重引发严重安全事故者,需要及时进行开除处理。
3.6、人员风险监控工作。监控人员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他们的行为都对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可以将智能监控系统引入到工程安全防控工作中,利用各种高清摄像头来监控员工的行为。在智能监控系统当中包括各种操作标准信息,可以对员工所有不规范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自动进行预警,并利用移动监控终端或广播系统来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整个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根据项目特点,科学选择人员来组建团队。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需要认真做好各种风险的防控工作,明确高风险作业要点,有效强化管理的责任心,有效降低各种安全事故发生概率【3】。
3.7、认真做好各种风险监测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设备,这些施工设备运行效果对施工安全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需要认真做好各种风险监测工作,在开展设备风险监测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一、采取必要维护措施,保证对相关设备的维护质量,合理对设备维护次数进行设定,保证设备可以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行。二、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工程设备数量很多,设备损耗速度差异较大,这就需要充分做好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三、保证安全防护设备的质量。从客观角度来说,安全防护装备在保证工人人身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保证安全防护设备的整体性能,其才能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发挥自身的作用,需要最大程度保证防护设备的质量。
3.8、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预警管理机制。预警分析是预警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监测、识别和诊断三个流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各种安全风险因素的监控工作,掌握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安全识别工作是指对各种安全风险因素信息进行收集,并判定其是否是安全风险,并对其可能造成结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通常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结合专家意见和获取的数据信息,给出统一的风险识别结果。为了更进一步增加建筑现场安全预警效果,可以将BIM技术与预警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利用BIM系统建立施工现场的三维模型,并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全面的模拟,通过对各种各种施工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确定出安全风险重点监测对象。通过BIM系统的应用,来制定出完善的安全风险预警、处理机制,充分做好各种安全风险演练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找出各种安全风险苗头,然后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除。
结语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对开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将安全预警管理合理应用其中,及时发现各种安全生产隐患,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置。
参考文献:
[1]肖娜.預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5):22-23.
[2]刘鑫强.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决策探索(中). 2020(05):37-38.
[3]杨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的运用[J]. 大众标准化. 2019(1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