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难点及对策
2021-02-28
(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6)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掀起一股热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速高标准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即以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精细化管理逐步取代以经验为导向的粗放式管理。目前,许多城市纷纷启动轨道交通建设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开发出许多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的过程主要分为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平台开发、上线试运行、推广实施、正式上线、深化应用等阶段,因此要真正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优势,仅完成平台开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平台的推广实施及深化应用。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长期以来采用经验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才缺失,导致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难度极大。虽然目前各城市开发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较多,但真正成功推广应用的较少,多数仅为试点应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地铁”)成功推广应用的安全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为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的难点,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期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平台概况
安全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不可突破的底线。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水平,深圳地铁自2018年11月起开发安全管理平台,历经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功能开发、上线试运行、规章制度编制、推广实施、正式上线、深化应用等阶段,目前该平台已在15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上得到应用。该平台包含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盾构施工实时监控三大主要功能模块,按照“关口前移、精准管理、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的原则构建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通过业主及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参与,实施动态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及全线网盾构施工实时监控,以实现工程建设安全风险、隐患管理和盾构施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及信息化。
3 推广应用难点分析
安全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初期,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的使用积极性极低,平台推广一度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平台各项功能无法正常运转,项目团队也无法有效收集和及时处理平台出现的问题。结合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实践,本文分析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的难点如下。
3.1 缺乏有效统筹和顶层设计
良好的统筹和顶层设计是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都认识到信息化和数字化对于工程建设、企业发展改革的重要性,并纷纷开展各自内部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但通常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统筹,导致所搭建的信息化平台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工作量大,底层数据无法有效共享,以致于用户需要在不同平台上重复完成同一件工作。例如,对于安全管理平台,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进行隐患排查时,需要在住建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信息化平台上重复多次操作,从而产生极大的排斥抵触心理。这种缺乏顶层设计的模式违背了信息化管理的初衷,既带来大量重复工作,导致资源浪费,又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
3.2 缺乏工程管理及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各层级管理人员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出身,对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接受程度低,缺乏信息化管理学习背景,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尤其是需求调研阶段)难以准确表达业务需求,从而造成项目需求不稳定,后期反复修改,上线试运行后系统功能无法满足实际业务需要,影响其推广应用。
3.3 产品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及友好性不足
平台的开发由信息技术(IT)人员负责,而平台的主要用户是工程技术人员。IT人员由于缺乏工程技术知识,无法准确把握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需求;而工程技术人员由于缺乏信息管理知识,无法准确表达业务需求。这就导致开发出的产品存在以下缺点:①功能模块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甚至偏离业务主线;②用户界面不友好,抓不住业务关键点。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平台的全面推广使用。
3.4 改变既有行为习惯难度大
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传统基础建设行业长期以来习惯于经验导向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以经验作为决策、管理的主要依据,以纸质文件作为业务流转的主要形式。而信息化管理采用电子化流程,有一定的使用门槛,年龄较大的管理人员上手及接受的难度通常较大;管理人员已习惯于长久以来的线下纸质文件流转方式,对线上的电子化流转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存在抵触和抗拒心理;此外,在信息化项目推广初期,因功能模块没有得到充分验证,为确保业务流程正常流转,通常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全面推广无纸化业务流程,而是线上线下业务并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打压其推广使用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在平台推广初期,这是影响平台全面应用的重要因素。
3.5 数据初始化工作开展困难
对于安全管理等业务平台,数据初始化是确保平台正常运转的必要环节,包括用户账号和权限初始化、项目基础信息初始化、风险清单初始化、盾构基础资料初始化等。而数据初始化工作开展的难度通常较大,持续周期较长,主要原因在于:①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常滞后于工程项目建设,导致大量历史数据(多为非结构数据)的产生,因此在数据初始化阶段需将其整理为结构数据,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②初始化数据分散,涉及单位多,收集整理难度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数据初始化效果不佳会直接影响平台的推广应用进程,阻碍平台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平台无法成功进入下一阶段。
4 对策
本文综合1年多以来平台实施及推广的经验,对于如何克服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具体如下。
4.1 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是人与系统信息交换的媒介,是信息化平台的门户。友好的用户界面能够帮助用户快速上手,从而加快平台的推广进程。以安全管理平台为例,用户界面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功能菜单应具有较强的指引性。指引性强的功能菜单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平台的业务逻辑。设计功能菜单时应注意:①功能菜单命名应符合业务规范和习惯,并准确表达其对应的功能,使用户可以见其字知其意;②在利用思维导图对业务进行高度归纳的基础上,对功能菜单进行组合排列,以方便用户查找同类信息;③菜单层级不宜太多,建议控制在3级以内,避免常用功能过于隐蔽,用户难以找到。
(2)符合目标用户的思维模式。服务用户是界面设计的终极目标,所以了解用户的思维模式,设计出友好的用户界面,以方便其操作,非常重要。因此,在平台开发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转换思路,了解工程管理人员的思维,研究其看待问题的逻辑和习惯,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界面设计。
(3)遵守用户既有的使用习惯。在设计界面时,应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如关闭按钮、最小化按钮应放在界面右上角。
4.2 准确理解用户需求
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应专注于业务问题,并为之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基础上的。因此,深圳地铁从2018年12月起便针对平台进行需求调研,调研过程持续4个月,范围覆盖所有业务相关部门,从决策层、监督层、管理层、执行层等不同层级角度深入研讨用户需求,以期使现有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在平台设计、开发、推广过程中,不断收集用户反馈的问题并持续优化,及时调整产品与需求的偏差。
4.3 建立配套的平台业务支撑
信息化管理是原线下业务的信息技术实现手段,建立在线下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之上,需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来支撑平台的自动化运转。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安全风险、隐患种类繁多,时间空间分布不确定,发生的可能性及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各异,整改要求也不同,从而造成平台规范化、标准化的难度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平台上线试运行前,深圳地铁联合主要参建施工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的要求,结合企业现有的规章制度,汇总各单位以往的工程经验,编制了《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梳理了现场常见的风险、隐患共3 000余条,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及危害严重程度对风险、隐患进行分级分类管控,为不同类别规定相应的管控要求、整改措施和整改人员,并将其嵌入到平台中。这样做的优势是:①使平台能够兼容参建各单位的风险、隐患管理方式,用户可通过平台进行风险和隐患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②明确了各方职责,从而实现了流程的通畅流转。
4.4 完善考核管理制度
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会改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长久以来的行为习惯,容易使其产生抗拒和抵触心理,从而给平台的推广带来阻力。在平台推广初期,为克服这种阻力,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
为此,深圳地铁依据企业既有的管理规章及参建各单位在平台中的职责,编制《安全管理平台管理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如隐患未排查、排查不到位、盾构接入滞后等,并将考核指标内置到平台中对参建各单位进行自动评分,所得分数纳入季度考核与履约评价。
4.5 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
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融入现有管理体系,但是在推广阶段,由于任务繁重,应用普及难度大,为确保其顺利推广,仍需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在平台上线试运行的同时,参建各单位建立了以信息化负责人、信息化联络人为核心的组织架构,负责协调和督导平台的应用,对参建各单位的应用情况进行考核,按要求定期收集单位使用意见并及时反馈。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一方面可以及时收集所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平台不断优化和完善;另一方面能够以信息化责任人、信息化联络人为抓手,把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渗透到每个参建单位。
4.6 开展系统性宣贯培训及考试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参建各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理解程度较低,因此进行全面系统的宣贯培训必不可少。宣贯培训应渗透到平台推广的各个阶段,如在需求调研阶段对调研对象进行信息化意识培训,用户测试阶段进行关键用户基本操作培训,上线试运行阶段进行信息化联络人精准培训,深化推广应用阶段进行全员普及性培训并将考训结合。各阶段的培训逐层深入,对于平台的推广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深化推广应用阶段的考训结合,各参建单位根据管理层级逐层开展适岗培训及适岗考试,以考代练,考试成绩纳入参建单位考核及履约评价。通过考试,一方面可打破用户对平台的心理障碍,实现从“不敢用”到“被动使用”再到“主动使用”的转变;另一方面可发现并解决平台存在的账户信息不完善、功能权限不匹配、流程流转不通畅等问题,更好地打通平台的应用链条。
5 平台推广实施效果
从2018年11月平台开发起至今,参建各方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在平台应用方面已逐渐步入正轨,平台自动统计的登录人次、隐患排查次数及隐患数量、风险巡视次数、监测数据接入、盾构接入等方面数据也达到了平台日常应用的标准。
截至2020年10月,共登录近115万人次,完成现场风险巡视3万余次,排查出隐患4.46万余条,生成风险源清单950条,接入掘进盾构机150台,各参建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行为可在平台中按照既定的指标自动考核评分。平台各项应用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1~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先后采取建立考核指标、建立组织架构、召开推进会、纳入季度考核、适岗考试等措施后,各项应用指标逐步提升。从目前的各项数据看,平台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各层级管理人员对平台的使用已经走上正轨,逐渐养成了信息化管理意识,从而为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图1 平台累计隐患排查数量统计
图2 平台累计风险巡视次数统计
图3 平台累计登录人次统计
6 结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扩大,社会期望及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虽然长久以来的粗放式、经验式管理使信息化管理在该领域的推广应用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阻力,但通过采取本文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定能使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向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并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