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教学的质量保证维度与多维度协同

2021-02-28刘伟韩文霞

关键词:多维度维度协同

刘伟,韩文霞

(1.空军工程大学 航空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1;2.西安医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随着十四五规划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列入实施规划,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医疗、教育等知识密集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提上日程.在这一进程中,因2020年新冠疫情而促生的大规模线上教育活动的开展,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教育信息化加速的作用.

线上教学是运用互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没有物理边界的新兴教育形式[1].在需求端,互联网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被教育对象,对于网络教学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和接受度,对于高质量的知识传授更是有着很大的期待.在供给端,采用 5G、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在线教学,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教学资源优化、呈现手段丰富、网络高速流畅等独特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基于OBE理念的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但与此同时,根据我国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一个问卷调查[2],新冠疫情之前有79.57%的教师和56%的学生没有接触过线上教学,疫情中大部分教师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技术掌握的程度介于“一般”和“熟练”之间;从教学平台支撑看,线上教学平台多而分散,且各种技术平台支撑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学平台的技术服务看,满足了最基本的教学需求,但支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需求有待进一步改进;从高校管理者到教师再到学生,对线上教学服务的满意程度有递减现象;师生对于线上教学的看法可以说是“好”“坏”和“没有变化”三分天下,且“比传统教学效果差”这一看法还略占上风;这说明指导我国高校线上教学的理论仍处于缺失状态,在线教学的成功之日还远远没有到来[2-3].

为了深入探讨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笔者结合自身开展高校线上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和师生问卷分析,根据对影响高校线上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问题的梳理和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4]的思想,构建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几个质量保证维度,通过扭紧扭实“教、学、管、用(网络资源运用)”四条影响教学质量的作用线,对多维度协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1 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1 授课平台杂多且功能不够全面和成熟

可供直播授课的主流软件主要是 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钉钉、腾讯会议等办公软件,以及具有直播录播、实时互动、教案与题库检索功能的微助教、腾讯课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软件.这些软件各有特长和短板,教师不得不根据需要反复切换使用,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熟悉软件的负担,导致线上教与学必须集中连贯的状态、时间和思路碎片化,而且降低了教学效率.此外,由于这些软件平台在当前阶段还未找到足以盈利的商业模式,其功能改进的迭代速度很慢,难以满足高校高质量线上教学的需要.

1.2 专业课程慕课资源的短缺和使用限制

线上教育优质共享资源主要有“中国大学 MOOC”“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5].这些平台拥有很多课程的全程视频资源,以及集授课、答疑、作业、测验等教学环节于一体的强大功能,但大多为基础通用课程,少有专业基础课程,几乎没有专业课程,且所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线上慕课资源不仅数量少,而且很大比例只对会员单位开放,难以满足大多数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在线教学的需要.线上慕课资源的不足主要是因为缺少有偿使用等商业化激励,目前慕课供给主要是基于各级教学研究课题和项目的成果,大量优质课程转化为慕课资源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1.3 线上课堂的互动难和掌控难

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将知识讲解传授给学生,是“以教师为主体”,是师生长期使用且最为熟悉适应的教学模式.具有直接面对面交流和知识、情绪双轮互动的特点,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曲折思考,将重难疑点的理解困难降到了最低.线上教学模式,则是以主动思考为主的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6].无论是预习、授课、回放复习、作业还是厘清思维导图,都要靠学生自觉自主完成,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目标.线上、线下教学主体中心对调转换,是翻转式教育模式,也是先进教学理念,但也存在尚需致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于大班教学,完全凭借自觉和信任的线上教学,师生很难实现面对面交流和深入互动,教师难以全面掌控学生的听课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难以及时反馈,无法实现扩大先进学生增量、提升中间学生水平、帮扶后进学生的目标任务,影响教学质量.

1.4 线上教学中监督能力的弱化

学生隔空在线上听课学习,缺乏学校教学秩序的规范管理和课堂学习状态的观察反馈,使得教师很难像线下课堂一样进行频繁互动、约束学生的行为活动、及时答疑解惑、关注表情状态;无法像线下那样对学生实施直接有效的监督管理、纪律约束、督促提醒;难以面对面地实施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结合的既有硬度又有温度的教育管理.事实表明,单纯线上教学中监督能力的弱化是国内外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与管理、传授与反馈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1.5 线上教学对学生自律能力的考验

线上教学环境氛围差、随意性大、自由度高,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导致主动学习欲望降低.枯燥的看屏听讲和缺少积极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必要的课堂监管,使得学习效率低下.特别是偏向主播式娱乐化的云端直播形式,学生新鲜感大于求知欲,甚至在线上课堂出现点赞、弹幕、刷礼物的现象,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完成线上听课转向自主整理吸收过程中,不少学生认为听完课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没有主动去总结归纳、吸收转化、理解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强.

2 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及线上教学的质量保证维度构建

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是我国学者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它面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由“依赖教师传播或依赖书本获取”转到“在网上(云端)也可以获取知识”的多源知识获取方式,基于感知和认知的多维度协同工作机理和“以学为本+以教为本+以能力提高为本”的“三本”融合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各种教学管理维度的协同教育作用[4].根据这一教育理论和系统科学的系统要素互补思想以及比较优势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杠杆经济性等经济学原理,我们尝试构建了以下的线上教学质量保证维度,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协同机制解决目前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诸多问题.

2.1 教管互补维度

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升育人质量,关键要抓住“教”和“管”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构成教管互补维度:一个在课堂上实施教与学,一个从生活中实施育和管.教学职能致力于知识的高效率传授,管理职能致力于通过教育管理树立育人鲜明导向、严格育人制度规矩、狠抓育人质量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投身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和“管”的互补效应更具优势:“教”向“管”反馈学生知识掌握运用情况及学业表现;“教”通过引导学生搭建知识体系、培育学习理念和学术思维等促进“管”,“管”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学风培育等辅助“教”.无论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都离不开“教”和“管”互补作用的发挥.但在疫情期间,很多高校都是教师冲在一线负责线上授课,而辅导员、班主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因鞭长莫及未能充分发挥出“教”和“管”这种互补作用,影响了线上教学的质量和师生的满意度.

2.2 家校同监维度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活动中这更是至理名言.通过线上听课、师生问卷、电访家长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完全居家环境中学习,没有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青灯黄卷伴读的同窗和井然有序的外部监督,很难自律.其预习、上课、回放复习、作业、测试等环节的效果都比线下打了一定折扣.因此学校同家庭建立联防同监机制构成家校同监维度尤为必要.学校应严密规范线上教学流程,组织教学督导上线听课检查,追踪评估章节阶段测验,定期分析教学形势,力争线上的教学和管理无限接近线下效果.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线上见面会”等活动告知家长需要知晓的、需要配合的和需要注意的教学、学籍管理事项,统一监督监控认识,争取将家庭变成人文化成的优良学习场所.此外,在信息技术条件逐步发展条件下,也可通过人脸识别、眼球感应、目标探测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外部监控力度.

2.3 朋辈社区维度

朋辈是指同辈友人或志同道合的友人,本文主要指同年级同学、高年级学长和从事教学与管理的教师.具有相同学习生活环境、专业学习背景和共同志向的人,因价值观、生活方式、学习经历等相似相近,其在交流沟通、关注讨论、追求目标上的共同语言多,容易实现优势互补和互相促进而构建朋辈社区维度.借助信息网络打破空间局限的优势,利用新时代青年使用网络频繁的特性,依托微信、QQ、腾讯会议等软件建立的虚拟朋辈社区,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竞赛和娱乐;便于定期组织教育引导,及时进行表彰鼓励,分享体验朋辈自主学习、快乐生活、开拓进取的向上状态,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同提高的虚拟社区氛围,对实现学生全人格教育具有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2.4 知识拓展维度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问题学习,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以问题驱动学习,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多平台搜索整合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知识解惑和拓展收集学习,以此构成知识拓展维度.拓展收集学习资源可以由教师亲自或引导学生实施,最理想的是由学生根据巩固薄弱的需求自主实施.收集整理网络学习资源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熟悉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分布情况,熟练搜索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解惑的意识,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判断能力、自我规划能力.

2.5 仿真实践维度

学生在校园里主要完成的是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由于校园环境和范围有限,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信息网络技术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便利平台和广阔契机.网络虚拟世界基于现实真实世界而建立运行,二者几乎无异.学生利用网络接触社会既能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又能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供实操演练,促进学生社会综合能力提升,构成仿真实践维度.实践既包括专业知识运用、社会交际能力、职场竞技较量等综合素质实践,还包括基于AI和AR/VR等信息技术的虚拟实验操作.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建立了线上实验平台.

3 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多维度协同作用

实践证明,线上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多个维度协同作用的发挥.这是因为,线上教学面临前述多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上面的单一维度要么不充分,要么不经济.例如,解决学生的自律问题,教管互补维度能解决一部分,但不能解决全部,因而是不充分的;解决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仿真实践维度能发挥很大作用,但全部依赖这一个维度又是不经济的.经济学理论的比较优势原理和杠杆原理告诉我们,当解决某个问题的某个维度不够经济时,只要我们构建完备的多维度系统,必然能够更经济.

因此,可以把线上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教学管理部门各自责权利的划分,重新按照经济性原则界定为各个质量保证维度的分工,哪个维度或哪几个维度在解决某个问题上具有效能或成本上的优势,就由哪个或哪几个维度来承担这个职责,从而达到防止互相推诿、全局优化的效果,充分挖掘多维度协同所具有的完备性、经济性效益.具体可以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几个环节协同实现.

3.1 课前

教管互补维度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件或电子教材,抛出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及时归纳整理问题,微调授课方案,做到精准发力;家校同监维度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预习以及预习的主观感受、情绪表现;朋辈社区维度提供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交流讨论平台,以便共享知识拓展维度收集的课程学习资源;知识拓展维度可以获得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准备;仿真实践维度在需要进行线上虚拟实践、实验的课程中,让学生预先了解相关流程、软件切换方法、虚拟操作方法等,熟能生巧,节约课中时间.

3.2 课中

教管互补维度尽量将线上教学流程组织得更加正式和富有仪式感,以贴近线下课堂的习惯和效果.例如:在线上实现学生签到、起立问好、班长报告等等.在直播讲授知识体系、讲解重难点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名提问、连麦讨论、启发问答、随机抽点等方式掌控学生在移动终端的学习状态,查看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家校同监维度辅助教管互补维度营造学习氛围、监督督促学生、查看学生现实状态.朋辈社区维度可拉近师生距离,彼此信任,教学相长.知识拓展维度可为学生听课思考过程提供更多高效率的思路方法,巩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仿真实践维度按照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规律,方便学生形成思维导图.

3.3 课后

教管互补维度通过布置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组织小测验、小讲评、小竞赛等检查学生知识理解掌握情况,实施精神表彰鼓励增强学习内动力.也可以参与到朋辈社区维度讨论区,引导学生开展“自问自答”或“我问你答”,巩固所学.家校同监维度检查学生作业、测验是否按标准完成,必要时可反馈给教管互补维度,共商对策.知识拓展维度和仿真实践维度主要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认识理解,并实现知行合一.

4 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与应用展望

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体现了系统科学以要素互补提升整体效能的观点,以及完备性优先于相容性的价值观,符合比较优势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杠杆经济性等经济学原理.在教师端明确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校管理部门在线上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协作流程,可望达到整体优化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端加强了学习方向的把准掌控,促进了学习动能的精准高效释放.

但该理论目前还不完全成熟,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例如,维度构建如何根据实施效果进行优化迭代?多维度协同的内生机制(各主体自愿)和外生机制(行政强制)如何设计?评价准则是什么?等等.长期以来,教育活动是一项良心事业,教师投入多则教学质量高,反之亦然.由于教师投入很难量化,也很难评价,使得大多寄望于增加教师投入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都难以成功,或最多只能取得表面上和形式上的成功.因此,若要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与方法能够成为解决线上教学质量问题的利器,必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降低各个相关主体(师生、辅导员等)的投入成本,且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质量规格最高化.但包括本文在内,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猜你喜欢

多维度维度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空间角与距离的多维度解法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多维度市南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