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智库报告看美国科技创新战略新趋势
2021-02-28任声策
◆任声策 / 文
一、美国最新科技创新战略报告概述
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竞争力高度重视,但是对美国科学界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甚至损害了美国科技体系,将政治置于科学之上,促使美国科学界在175年历史中首次呼吁选举投票支持拜登。
美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优势地位这些年不断下滑,研发投入占全世界比重已从1960年的69%降低到2018年的28%,各类研发指标不断被中国超过,美国联邦基础研究投入也难以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增长趋势。Lee和Haupt (2020)研究表明,中国在中美科研合作中处于领导角色:过去五年,如果没有与中国的合作发表,美国的研究论文发表数还会降低,而中国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却在持续上升。
2020年以来,美国智库发布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围绕保持和巩固美国科技领先提出了建议,我们可从中窥见美国科技创新战略趋势。
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报告概要
2020年10月,美国总统办公室发布《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该报告目标是保持美国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提出了两大战略支柱:一是提升国家安全创新基础;二是保护技术优势。
围绕提升国家安全创新基础这一支柱,提出以下目标:
·构建世界最高质量的科技人才队伍;
·吸引和保留发明人和创新者;
·撬动私人资本和专业知识来研发创新;·快速转化发明和创新;
·减轻负担,包括规制、政策、官僚程序等阻碍创新和产业成长的负面因素;
·领导世界技术范式、标准和反映美式民主价值观和利益治理模式的发展;
·支持建设一个强健的国家安全创新基础(NSIB),包括学术机构、实验室、基础设施、风险基金、企业和产业的支持;
·提升R&D在政府预算中的优先级;
·政府开发和采用先进技术应用,并提升政府成为私营企业客户的意愿;
·鼓励公私伙伴;
·与志同道合的盟友或伙伴建立强大而持久的技术伙伴关系,并促进民主价值观和原则;
·与私营企业一起,创造积极信号,以提高公众对关键和新兴技术的接受度,并鼓励州政府采取类似行动。
围绕保护技术优势这一支柱,提出如下目标:
·确保竞争对手不使用非法手段获取美国知识产权、研究、开发和技术;
·在技术研发阶段的早期,要求安全设计,并与合作伙伴一起采取类似措施;
·保护R&D机构的诚信,通过加强学术机构、实验室和产业的研究安全,平衡国外研究者的有益贡献;
·确保在出口法律法规以及多边出口制度下,关键及新兴技术领域技术完全受控;
·让盟友或伙伴参与,开发类似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流程程序
·让私营企业参与,使之在关键和新兴技术中获益;
·评估世界科技政策、能力、趋势,以及对美国的影响;
·确保供应链安全,鼓励盟友或伙伴也这么做;
·任何必要时候,向利益相关者告知保护技术优势的重要性,并提供实际帮助。
报告对关键和新兴技术分优先级确定目标,分别是:最高优先级领域,美国要做技术领导者;在其他高优先级领域,美国要与合作伙伴并跑;对于一些全球扩散迅速或处于早期且难以识别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技术,美国采取风险管理方法,先识别、评估并提出技术风险优先级,然后采取协同反应以避免、减少、接受或转移风险。
该报告列出了美国20个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包括先进计算;先进武器;先进材料;先进制造;航空发动机;农业技术;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生物科技;化学、生物、放射和核减弱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数据与存储;能源;人机界面;医疗和公共卫生技术;量子信息;半导体;空间技术。
《增强美国创新优势》报告概要
2020年10月,美国智库——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CSIS)发布《增强美国创新优势》报告。该报告认为,二战后在科技上取得数十年领先,美国开始自满,躺在冷战模式的成功之上不能与时俱进。研发投入强度过去十余年基本没有增长,私有领域的支出增长被政府投入的下滑所抵消,导致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发展在投入加大情况下仍停滞不前,美国的领先受到威胁。报告提出从七个要素,建议国家技术战略在三个方面加大努力,即创新投入、保护关键技术、倡导数据治理。这七个方面分别如下:
·创新基础再强化:增加R&D研发投入;加强并多元化世界级人才通道;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在未来5到10年内,将政府研发资金恢复到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1%的水平,每年增加约1000亿美元,以应对气候、国防和健康方面的重大社会挑战;
·支持关键技术。利用政府购买力创造市场,激励关键技术投资,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和机器人;
·制定全球标准;
·促进政府整体技术控制政策;
·加强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在多边技术控制方面的合作;
·采取国家数据隐私管制;
·在亚太区域与伙伴形成一致的数据治理原则。
《自满的危险:美国科学与工程位于临界点》报告概要
2020年9月,美国智库——莱斯大学贝克尔公共政策研究院发布《自满的危险:美国科学与工程位于临界点》报告。该报告认为,美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自满,未来成功国家不仅要有最伟大发明,还要有最快的创新,但美国联邦研发投入方法仍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可以凭借过去的成功,在大量渐进创新基础上维持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而美国面临严峻威胁的,包括不再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首选地、对其他国家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崛起的反应能力、受到日益严峻的财政约束阻碍。
报告认为,美国失去全球竞争力的10个简单步骤如下:
·削减R&D投入:基础研究投入不能提升到GDP的0.3%,研发投入不能提升到GDP的3.3%;
·阻止STEM学生和工作人才移民;
·缺乏一致、持续的联邦资助战略;
·为联邦资助R&D设施提供最小资本资源;
·对长期科学项目进行年度资助,资助周期不稳定;
·对研究者设置繁重管制,提供模糊的收益;
·在中小学的STEM教育领域保持二流水平;
·继续削减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回避高风险、高潜力研究和联邦对创新的支持;
·保持联邦预算,在未来掌握更少的灵活部署资金。
《迎接中国挑战:美国技术竞争新战略》报告概要
2020年11月,美国智库——莱斯大学贝克尔公共政策研究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联合发布《迎接中国挑战:美国技术竞争新战略》报告。该报告认为,美国的领导地位比很多美国人想象的要强,只是需要新政策提升美国安全、美国优势。美国对中国存在过度反应问题。美国应设定三个互补政策目标:自我强化、保持开放、降低风险。具体为:
·提升美国创新能力,措施包括从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到有选择地升级生产系统;
·调整精准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当前和未来安全挑战;
·尽可能多保持开放、伦理和整合的全球知识体系和创新经济带来的好处。
这些政策最好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实施,这样更可能成功。以下是16个共同政策建议,分别支持三大目标。
在提升竞争力方面:
1)做好自己。是美国的政策错误而非中国行动,导致美国优势减弱。提升联邦研发经费到GDP的1%,政府、大学和私营领域研发投入达到GDP的3%。政府要在以前投入的基础上,提供通用基础设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要提供的共享AI技术检测服务;
2)美国独特的商业创新模式,促进新进入者;
3)恢复美国在全球技术标准设置中的领导地位;
4)没有全球人才就没有全球领导地位,避免美国成为顶级人才的第二选择;
5)芯片是基础,要保持芯片的全面领导,从设计到生产,联合伙伴控制制造设备出口,保持芯片制成品出口给中国民用;
在精准风险管理方面:
6)精确定义政策问题;
7)定位未来;
8)聚焦多层次风险管理战略,不仅限于中国;
9)拥抱“小院子,高篱笆”的理念;
10)建立新技术联盟;
11)多样化供应链;
12)追求全政府协同;
在保持开放方面:
13)根据技术具体风险和收益调整政策;
14)互惠协商以稳定相互依赖关系;
15)合作建立负责任的科学伦理;
16)恢复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的规则和机构。
二、美国未来科技创新主要趋势
近期,美国方面认为,拜登政府在美国科技发展方面有六大任务亟须优先处理:首先是尊重科学,基于科学证据做决策;二是气候变化;三是多边主义(特朗普政府撤出了伊朗核协议、巴黎气候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HO等多边合作协议);四是与中国“全面科学”竞赛(有合作有竞争);五是处理COVID-19;六是恢复对联邦科学的信任。
总结上述报告,美国可能会更加重视以下方向:
1)加强政府研发投入。联邦研发投入达到GDP的1%以上,总体研发投入达GDP的3%以上,基础研究投入达GDP的0.3%;
2)加强STEM人才培养;
3)加强人才吸引,保持人才首选地;
4)用价值观拉拢伙伴合作遏制我国主要领域科技进步;
5)保持开放,采取更加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
6)加强面向新科技的跨领域交叉研发机构建设;
7)减少美国科技研究人才的管制负面清单。
总之,美国在自满和恐慌之中逐渐形成自信认识,那就是美国依旧在多个领域领先,只不过要更加重视优势的保持、更加警惕风险,如相关报告认为:中国科技挑战虽大,但与其脱钩将最终损害美国;美国企业要在全世界规模化运营,通过本地化R&D来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市场;雇佣可以雇佣的最佳人才。全球运营——包括在中国——会支持美国的经济活动和创新创造。美国当政者应努力平衡这些复杂现实来提升公众利益。另外,美国开放可以保障急需的全球人才稳定流入美国。美国吸引顶级人才的能力非常关键,对跨境合作和移民限制会损害美国创新。与日趋强大的中国竞争的最佳方式,是尽可能多地保护这种开放秩序,同时设计有效措施化解风险。
也有报告提出了一些保持美国未来科技(如AI、量子信息、先进制造、先进通信、生物技术)领导力的新举措,包括:促进多产业参与研究和创新;创建新机构整合一个或多个未来产业领域,并覆盖从研究发现到产品开发;创造新的方式,确保足够的、高质量的、多样化的未来产业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