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式写作 巧妙性构思
——从近三年江苏中考满分作文中探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2021-02-28王勤龙江苏常熟国际学校

课外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江苏中考外婆

⊙王勤龙(江苏常熟国际学校)

⊙夏立君

⊙华雨涵(江苏常熟国际学校初二(2)班)

【引言】

对比式写作,即是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事物的同一方面或不同侧面纳入比较视野,从而鲜明深刻地显现写作对象的特征,呈现写作文章的内在主题。这种技法的运用,既带有修辞手法运用的意味,也含有文章构思的设计目的。该技法极容易给予读者感官上、思维上的冲击力,并且在考试作文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对比式写作涉及多种视角,现以近三年江苏中考满分作文片段为例,加以阐释。

【路径指引】

一、纵向式对比,巧妙呈现变化

对比式写作中,最为常见的技法即是纵向式对比。一种从时间更迭的视角出发,叙述或刻画事物前后的改变与差异,从而呈现写作对象的多重样貌;另一种则是从事物发展的视角出发,细致展现一种事物或多种事物的前后不同。

对于前一种视角,以2018年南通卷中考满分作文《善,润了年华》为例加以阐释。

我七岁那年,院子里的大树上,一只受伤的鸟儿叫个不停。我和小伙伴架梯上树,捧起那只受伤的鸟儿回家。我为它清理伤口,小明拿来自己爱吃的面包喂养它,小红送来装饰盒做它的新家。后来,它经常飞回树上唱个不停,我们在院子里高兴地跳起来!

……

我十一岁那年……我们走过一条小街,突然下起雨来,人们都以最快的速度躲在了路边的屋檐下。然而我注意到马路中间有一个无腿的乞丐,正努力地用手支撑着滑板车“走路”,想去对面的屋檐下避雨。雨顺着他破烂的衣服流下来,他的头发湿透了。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打开伞,飞奔过去,为他遮雨。

(选自2018年江苏南通卷中考满分作文《善,润了年华》)

作者将“我七岁那年”“我十一岁那年”两处自己在不同时间经历的故事,巧妙地串联起来加以对比,对比强烈,主题鲜明,自然而然彰显出在关爱中的善良,必然会滋润年华,而年华也因着善良,随之滋润生活。相比较而言,从事物发展的视角出发进行对比,所呈现出来的意蕴冲击力要更为强烈,因为事物发展的巨大差异,往往带有深刻的体悟与情愫。比如,2019年江苏苏州卷中考满分作文《我在河边看太阳》一文就是如此。

那时候,人们都在河里洗衣服,女人手端一个大盆,里面堆满一家人的衣服,衣服一件件被河水浸湿,她们用手轻轻地搓着,在清澈的水中甩动几下,衣服如水藻般舞动着自己曼妙的身姿,女人们洗洗衣服,聊聊天,很是美好。

……

现在回到乡下,发现路变宽了,河变窄了,船都没了,河面变得空落落的,心也觉得空落落的。或许不久后,这条河就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漫步小河边,看着太阳,我将永远铭记这份美好。

(选自2019年江苏苏州卷中考满分作文《我在河边看太阳》)

在作者的笔下,故乡的河,有了情感的寄托,而且这种情感的寄托随着故乡之河的变化而转变。由对故乡河水以往清澈、鲜活且充满生活情趣的想念,到对现在故乡河的渐渐消失而内心失落,极有智慧性地道出了对往昔美好印象的追忆,这样就使得“在河边看太阳”有了情感意蕴和思考深度。

二、横向式对比,生发多重思考

与纵向式对比不同,横向式对比更多地着眼于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与分析。通过将两种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加以对比,就能够表现出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信息细节、生活真谛。而这种横向式的对比,因为所涉及容量广泛博大,就尤为容易深刻地去引发人的探究与思考。

对此,以2019年江苏南京卷中考满分作文《你的和我的》片段为例,加以解释。

庭院内栀子树下,只见张爷爷抄起桌上的折扇,半眯着眼,手儿往空一捋:“俺吕布美名儿天下传扬。”唱到此处,张爷爷还得意地转了半个圈儿,随即继续沉浸在他的戏曲之中。

面对此景,我哑然失笑,笑他滑稽无聊的动作,笑他古怪难听的腔调。“这唱的什么呀,老掉牙啦!谁喜欢听呢?”想到这儿,我点开了手机中我最喜欢的《沙漠骆驼》,随即调高了音量,得意地哼唱起来。

(选自2019年江苏南京卷中考满分作文《你的和我的》)

“你的和我的”这道作文题,本身就蕴藏着对比概念及思维。这篇作文就巧妙地借题写文,以“戏曲”与“流行音乐”作为对比的引子并详细展开叙述,道出年代的差距会影响人的内心选择,引人思考,令人欣喜。更值得赞赏的是,该作者在“戏曲”与“流行音乐”的对比之后加以融合,认为:“张爷爷,你的是传统文化,我的是现代文化,你我之间,不应该是‘有你没我’的状况。”随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纳入融合交流的思考中,并传递在读者的内心深处。

那么,同一事物能不能进行横向式对比呢?当然也行,但是核心点在于如何选取对比点,以及如何运用素材。比如,2019年,南京卷一篇同题满分作文就对比得恰到好处。

我总觉得外婆那里荒凉落后,所以每次玩不到两日便闹着要回去,外婆尽管不愿意但还是催促爸妈来接我回去。在与外婆相处的有限日子里,我发现她没事的时候总爱站在田埂上,凝视着那静穆的田野,眼中满是守护与渴望。我不懂,不就是几块田地吗?为什么要如明珠般爱护?我心疼外婆,每次回乡下,第一眼望见的,一定是外婆佝偻着背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豆大的汗珠艰难地攀在她的发梢上。

……

瞬间,我明白了。外婆,这里有你的寄托与热爱,这里是你的精神港湾,劳作才是你最好的生活。而城里,是我的生活港湾,那里有我的欢笑与泪水。

(选自2019年江苏南京卷中考满分作文《你的和我的》)

该作者选取“外婆的田地”这一特定事物,随后将“我对田地的态度”与“外婆对田地的态度”加以横向对比,从而阐释了“你的和我的”这一角度。在这样内心复杂与细腻的对比中,作者最终明白:田地与故乡,是外婆的精神港湾,而“劳作才是你最好的生活”;而城里,则是“我的生活港湾”。从而指向“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这一带有哲学意味的命题。

三、映衬式对比,指向核心视角

对比式写作,并非单单是完全对立式的叙写,在很多层面和情境下,借助映衬式的两种事物,并将两者纳入同一视角下进行描摹和对比,就能更为有力度地诠释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视角。而且,这种映衬式对比写作,往往借助引入的意象并加以细腻刻画,极容易让文字弥漫一种诗意与美感。以2017年江苏南通卷中考满分作文《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例,加以说明。

朗月清辉,我轻抚琴弦,悠扬的琴声在指缝间流淌。我的琴声要歌唱一株金银花。

……

几个月后,我又一次无意间踏上那条小路。我的琴艺依旧没有任何进步,但那一次的邂逅彻底震撼了我:那株金银花已变成一大片绿色,充满生机,干旱和洪涝无法消磨它的生命!我不禁陷入沉思,花亦如此,人又如何?

我迅速地跑回家,重拾墙角的那把琴,轻轻拂去琴上的灰尘,微微拨动。这时,那曾经不堪入耳的琴声竟变得如此悦耳动听。之后,每当我在重复而枯燥、单调的练习中,烦恼得要掷琴于地时,脑中便浮现出金银花的身影,于是咬咬牙,琴声又响起来了。

(选自2017年江苏南通卷中考满分作文《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在“我”琴艺没有任何进步的情境下,“我”感觉自己进入到生活的低谷期,而那株金银花在风雨中的身影也是娇弱卑微,这就是花与人的映衬式对比。随后,金银花在风雨中的坚持和韧性,与“我”受到金银花影响咬牙坚持练琴再次进行对比,相映成趣,互相融合,并且均指向“这里,也是我的舞台”核心视角。2019年江苏苏州卷中考满分作文《什么是个好》,也对这种映衬式对比写作诠释得很到位。

这是个心绪不宁的生日。不久前,刚参加过模拟考试,努力复习备考的我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看着高分的别人,脸上洋溢着喜悦,我的内心总有些许失落。我到底该怎么做啊?什么是个好啊!一个生日蛋糕吃得无滋无味。晚饭后,妈妈拉着无精打采的我去公园散步。

五月的公园,到处是绿树成荫。树木郁郁葱葱,绿得透亮。我向前走着,突然,一股欣喜之情溢上我的心头:一棵树上开满了花朵,躲藏在这些树木中。这是什么花?

……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槐花啊!可它为什么要开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时节?我将心中的疑问说给妈妈听。妈妈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道:“因为槐花就是槐花,它自有芳心!”

(选自2019年江苏苏州卷中考满分作文《什么是个好》)

“什么是个好”,这篇文章解释得尤为别致新颖。槐花“自有芳心”,它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在夏日的五月开放,不畏骄阳,承受炎热,槐花这种独特的开放选择与个性品格深深影响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我”,继而“我”与花的选择产生了联系并互相映衬,从而使得“我”明白了真正的“好”的价值,“每朵花只要经过努力,总会有开花的那一天,可能时节有所不同”。

一个人的仪式

⊙夏立君

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陈子龙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门看到的景象。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村干部安慰我说:隔着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独立栅栏门外。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注定要寂寞了。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栅栏。这一回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原路退出。

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后就走了。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合抱粗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颇有蓊郁之相。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1645年(清顺治二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水殉国。1647年9月19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行刑方式是斩首,夏完淳拒绝下跪,刽子手只好从颔下以刀抹其喉。父殉国时虚岁50,子就义时虚岁17,他们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先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生命成了他们向故国山河所能奉献的唯一祭品。有人拿后来的民族融合的事实来否定他们这类人的伟大,这是极麻木极浅薄极无聊的实用主义。

我盘桓良久,不忍离去。这里和陈子龙墓园一样,一片寂静,在我到来和离去的全过程中再没见到一个人。在碑前站好,垂手,阖眼,默哀,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仪式。

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一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凄风苦雨骤然而至。我忽然悲从中来,禁不住张开喉咙,放声大哭,热泪长流。

整个清代,对夏氏父子墓一直是保护的。乾隆时,还对这些抗清义士予以表彰。清朝统治者没有让自己陷于麻木状态。后来,极麻木的事竟让新时代的汉人做了。1955年4月,荡湾村民盗掘夏墓,打开夏允彝棺椁,掘出墓志铭一方、印章二枚、松江布数匹,还有折扇、扇坠等物,大多被村民分抢。极为宝贵的手稿一卷、线装书十余册,当场损毁!

又回到小昆山镇驻地。忽见一个路标,指明前方是“二陆读书台遗址”。二陆是谁?晋代才子陆机、陆云兄弟?经询问,果然是。二陆是小昆山人,当地与他们有关的景点有多处,都是热闹的地方。才子到底比英雄可爱。我是奔英雄而来的,就不到才子那里凑热闹了。

忽然又想到夏氏墓园里的那些鸡鸭。守墓人在墓园里养了不少鸡鸭,它们在坟茔背面的丛林里组成一个鸡鸭帝国。我的突然而至的哭声,那些鸡鸭该听得最为真切,不知吓着了它们没有。我痛哭的时候,忘了天地宇宙,也忘了这个鸡鸭帝国。对英雄来讲,它们倒的确是麻木的。

(选自《散文选刊》)

【佳作品评】

作家夏立君的这篇文化散文,记录了自己一个人朝圣的心路历程。读罢此文,最大的感受,就是本文多样的对比式写作技法。随着当代人对于经济的热衷与盲目寻求,曾经的那种备受追捧的人文精神与骨气品格却在慢慢淡化,这是文章最有特色的一种对比。此外,才子之墓的热闹与英雄之墓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夏氏父子、陈子龙的敬仰与当代人们对英雄的不熟悉形成对比;清代对夏氏父子墓的保护与当代荡湾村民盗掘墓穴、损毁文物的行为进行对比。诸如此类的对比,让文本充盈着阅读的张力,而这种内在的张力,也随之将文本的深度思考与现实价值呈现在读者眼前。

【试题演练】

选择,是人生的常态,人生中充斥着选择。选择,是人生的痛苦,有些东西注定要放下。选择,是人生的历练,有些东西注定要强求。

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选 择

⊙华雨涵(江苏常熟国际学校初二(2)班)

人生中的选择和决定,如象棋中的“卒”字,一旦过河,便无回头路。时间不住流过,唯愿把握每个当下,让前方的下一条路,总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

暖阳洒在校园喧闹的操场上,运动健儿在赛场上挥汗如雨。一切都是那么灿烂且又梦幻。低下头去,“8201”四个鲜艳的数字在胸前闪着无限的光芒。

站在白色的起跑线前,心脏怦怦直跳,缓慢地咽下一阵紧张,“砰”的一声,只感觉身体迟钝,眼睁睁看着别人跑出一大段。这让我不禁想起飞蛾扑火的故事,明明自己的力量不值一提,却偏偏奋不顾身葬身火海。我努力地往前冲,却还是徘徊在队伍的末尾。余光瞄到前面一个女孩子慢慢掉下来,坐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喘气,心想:太好了,这样的话我就不是倒数第一了!

心脏跳得极快,尝试呼吸,却尝到一股股铁锈般的血腥味。我缓慢地向前跑,身边的嘈杂声是那么模糊,眼前的世界剧烈摇晃,逐渐变白的双眼让我忍不住想停下来流泪。痛苦和绝望将我掩埋,看不见一丝光明。

我当然可以立刻停下,找个理由糊弄过去。可我深知身上背负的不只有艰辛和苦楚,更有同学眼中那份热切,喉咙像被隔断一样,喘不上气。手脚像是被装上了铅球,怎么都抬不动,我把头低下,希望再也听不到那充满鼓励的加油声,再也看不见那充满期望的闪亮双眸,可我不行。绝望的心情,在我心中翻涌,无望像黑暗侵袭,这无用的挣扎,让我时时刻刻想放弃。

这样就好了吗?一切都结束了吗?不!我当然还没输!只要跑完就是胜利!我张开双眼,将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舒展开来,我选择坚持,我选择不服输。即使伤痕累累,也要看向光明,选择自己喜欢的路,坚信自己选择的路。

耳边的“加油声”逐渐清晰,载着一份份希望跑向终点。瘫坐在地上,泪水止不住地往眼眶外涌。同学热切的关心话语和他们可靠的身影,我在这时才发现。原来早已烙在心中,从未远去。

海德格尔认为,每个人都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只能自己去建构自己生命的意义。出生的时候,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正如死去的时候,我们不能选择灵魂的归宿。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顺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选择该怎样度过——这短暂的一生。

突破生命的枷锁,选择并寻找自身的高光时刻,时间不住流过,唯愿选择正确的道路。把握每个当下,让前方的下一条路,总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

【简评】

在“选择”这一具有对比内涵的作文题下,该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式的写法。首先,作者运用横向式对比,引出自己纠

结的选择。将自己身体迟钝奔跑缓慢,与别的同学身体灵活奔跑迅速相对比,交代了自己内心挣扎与随后多样选择的原因,在此对比中,“选择”的一波三折被刻画得尤为精当,文笔灵动。其次,作者运用纵向式对比,将奔跑时心理变化呈现出来。“痛苦和绝望将我掩埋”,奔跑时的那种艰难心理,让“我”想要就此放弃。但是,耳边传来同学的“热切的关心话语”,又让“我”选择坚持,两相对比,尤为强烈。再者,在多样对比式写作中,作者巧妙地指向核心视角。作者将“奔跑时放弃还是坚持”纳入到写作视角之下,并用海德格尔的话引出人生就是一种选择,一种建构,从而落实了题意并让“选择”这一视角有了深度内涵。

(王勤龙)

猜你喜欢

江苏中考外婆
外婆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外婆回来了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