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智力低下的早期干预及早期筛查

2021-02-28

智慧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力筛查量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甘肃 甘南 747000)

0 引言

智力低下是因遗传变异、分娩时产伤、产前损害、内分泌异常等因素引发的脑功能异常,该病以感知速度慢、缺乏言语组织能力、注意力与记忆力差为典型症状[1-2]。由于智力低下发于发育年龄儿童,此类群体神经系统发育能力与可塑性都极强,及时进行早期筛查与干预,可以给予患儿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其心理与精神发育,维持儿童健康成长[3-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我院进行智力低下早期筛查的3117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13例,女1504例,年龄0~6岁,平均(3.56±1.03)岁,0~1岁儿童768例,1~2岁儿童731例,2~3岁儿童844例,3~6岁儿童774例。

1.2 筛查方法

本组儿童均根据实际年龄情况选择相应方法进行智力评估,包括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筛查人员在进行检测前均需接受相关培训,确保基本素质和能力合格,严格按照要求与标准进行检测。

(1)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涵盖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交行为5个维度指标,以功能区发育商(DQ)对各维度进行评估,DQ=测验分数/实际月龄×100,DQ≥130为智能高,DQ介于115~129为智能中上,DQ介于85~114为智能中等,DQ介于70~84为智能中下,DQ≤69为智能低下。

(2)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涵盖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常规评估5个维度指标,各项评价内容总分0~2分,满分40分,35分以上视为异常。

(3)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适用于18个月前儿童,量表分为家长问卷与行为观察两部分内容,其中家长问卷包含23道题目(7道核心题目),行为观察包含5项内容。家长问卷中7道核心题目超过2道为阳性、23道题目超过6道为阳性或行为观察中1项内容失败即认为儿童为孤独症高风险。

1.3 观察指标

统计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筛查结果,记录各量表正常及异常儿童例数。对比智力正常儿童与智力低下儿童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各维度内容上DQ值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录入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筛查结果分析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筛查结果显示3117例儿童中智能高14例,占比0.45%,智能中上170例,占比5.45%,智能中等2462例,占比78.99%,智能中下465例,占比14.92%,智能低下6例,占比0.19%。在各项内容评分上,智能正常儿童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评分较智能低下儿童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各维度内容DQ值对比(±s,分)

表1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各维度内容DQ值对比(±s,分)

2.2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筛查结果分析

本组儿童中符合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测定标准共13例,筛查结果显示正常儿童13例,占比100.00%。

2.3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筛查结果分析

本组儿童中符合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测定标准共1082例,筛查结果显示正常儿童1081例,占比99.91%,孤独症患儿1例,占比0.09%。

3 讨论

智力低下是大脑结构受损或脑发育不完全而引发的认知、心理活动持续障碍,目前已知遗传、感染、头部受伤、内分泌异常等危险因素均可导致该病发生[5]。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水平会停留在较低阶段内,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感知能力与言语能力不足,思维缓慢等症状,对生长发育、日常学习、适应社会都会构成严重阻碍[6]。临床对于智力低下儿童极为重视,但应当注意的是,目前尚未有该病特效治疗方法,更多是利用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相配合的方式改善患儿的智力水平与社会适应力[7]。

本研究选择于我院进行智力低下早期筛查的儿童为例,旨在通过总结筛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早期干预措施,为临床干预提供经验。研究结果显示,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筛查结果显示3117例儿童中智能高14例,占比0.45%,智能中上170例,占比5.45%,智能中等2462例,占比78.99%,智能中下465例,占比14.92%,智能低下6例,占比0.19%。在各项内容评分上,智能正常儿童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评分较智能低下儿童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儿童中符合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测定标准共13例,筛查结果显示正常儿童13例,占比100.00%。本组儿童中符合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测定标准共1082例,筛查结果显示正常儿童1081例,占比99.91%,孤独症患儿1例,占比0.09%。

目前已经有众多学者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干预方法展开研究,如刘晓莉等[8]提出使用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其研究中,采用该干预方法的研究组儿童《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相较采用常规保健指导的对照组儿童更高。姜艳等[9]研究将150例早产儿分为院内干预组与普通保健组,分别予以对应方法干预,实验结果显示,院内干预组大运动、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从上述研究中进行归纳总结,笔者认为对智力低下儿童实施早期干预,应当将院内干预与家庭干预充分融合,首先由医生在院内为患儿拟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指导患儿家属日常锻炼方法。其次患儿家属归家后遵循医嘱锻炼患儿思维能力,加强日常沟通与交流,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干预计划:医生采集患儿资料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内详细记录儿童智能发育情况、营养情况等,根据筛查结果详细研究智力低下儿童的资料,构建个性化干预方案。(2)提供育儿指导:医生每月邀请智能低下儿童家属或监护人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以感官刺激为主,包括下列方式:①视觉刺激:将红色物品放置于距离儿童20 cm左右,引导其进行辨认。②听觉刺激:通过播放音乐、日常交流等方式强化儿童对声音的辨识力,10~15 min/次,3次/d。③语言刺激:使用稍高声的声音、微笑表情与儿童交流,必要时可使用玩具引导其发声,引发兴奋状态。④触觉刺激:引导儿童进行抚触被动操,或利用滚筒、条床、巴士球、梯背架、楔形垫等物件辅助儿童进行抬头、翻身、爬行、站立、行走等训练。(3)加强沟通交流:患儿归家后,由其家属与监护人遵循医嘱完成自护,可在实际生活中与患儿进行以家属主导的情景训练,将感官刺激方法融入情景训练中,如播放自然界动物叫声刺激儿童听觉,设置商店橱窗,在其上放置色彩明亮的用品,鼓励儿童选择与使用。应当注意的是,倾听是帮助家属了解患儿状态,探查患儿情感需求的有效方式,因此情景训练还可寓教于乐,强化儿童与家属之间的主动与被动交流效率[10]。(4)定期完成随访:医生保留患儿家属的住址与联系方式,每月开展1次的电话随访和每月2次的家访,在随访过程中检查儿童发育情况,同时向患儿家属与监护人了解日常锻炼完成情况,对错误处进行指正。在平时,患儿家属亦可使用微信、QQ等软件联络医生,询问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医生需耐心、详细解答疑问。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多种筛查量表可有效早期筛查儿童智力低下,针对此类患儿需重视院内干预与家庭干预,医生与家属相互合作,制定完善干预计划,加强日常培训与感官刺激,才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提高思维能力与社会适应力。

猜你喜欢

智力筛查量表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