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节和控制职场负面情绪
2021-02-28李万霞
李万霞
摘要:负面情绪不仅造成工作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心理上也将抑郁寡欢,长此以往将导致心理疾患。本文通过剖析常见的职场负面情绪,探讨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从心理、生理、交往和工作等方面给出调节和控制职场负面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以期消除职场情绪的“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负面情绪;原因;方法和技巧;状态
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卖皮鞋,一个卖雨伞。老太太每天都愁眉苦脸,晴天的时候,她想到她那个卖伞的儿子,“哎哟,谁来买我儿子的伞哟!”下雨的时候,她想到她那个卖皮鞋的儿子,“哎哟,谁来买我儿子的皮鞋哟!”所以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她都不快乐。如果调整一下,换个想法:晴天,想卖皮鞋的儿子,很高兴;雨天,想卖伞的儿子,也很高兴。这样每天都很高兴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被许多事情所困扰,并不一定由于某个特定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而是因为对经历事件的不合理认识或评价才形成的。
职场负面情绪是一种对社交或工作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在生理上,紧张者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紧张者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尽量逃到不会被人注意到的角落,尽量不发言,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紧张。
一、常见的职场负面情绪
1.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的人,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人,缺乏自信,无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他们在工作中习惯于唯唯诺诺,很少直抒胸臆、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久而久之,就会逐渐磨损一个人的胆识、魄力和特征。
2.猜忌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喜欢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别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同事私下议论,就以为在讲自己的坏话;奖金被扣除几元,就认定是某某人从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风捉影,节外生枝,结果只能自寻烦恼,制造隔阂。
3.怯懦心理
涉世未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他们在话锋闪烁的论辩中,由于怯懦,不敢发表深思熟虑后的真知灼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怯懦,酝酿已久的大胆计划设想不能实施……怯懦心理,是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一根绳索。
4.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兼容并蓄,更新创造,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负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表现为抱残守缺,不去延伸认识的触角、拓宽思维领域,只能促使人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兜圈子、生郁闷。
5.逆反心理
求异思维并不等于标新立异与专唱反调。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于是就产生这种现象:你说某种错误观点站不住脚,他就偏要挖空心思为其辩护;你指东,他偏要向西。这种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
6.冷漠心理
有人认为,凡事与我何干,皆漠视之;还有人认为,言词尖刻、态度孤傲、表情冷峻,就是“有个性”,于是崇尚冷漠成为一种时髦。其实,这是一种病态,它会使年轻人孤芳自赏、活泼浪漫的天性萎缩,从而步入寡合的死胡同。因而,也是一种应该坚决克服的心理现象。
二、职场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
1. 能力不足
一旦遇到比自己的厉害一点的人物,有的人会在对比之下产生压力情绪,一般的表现就是害怕,逃避等等,还有一种就是在这种人目前唯唯诺诺,甚至不敢出大气。这都是能力不足导致的原因。这种能力不足产生的焦虑、恐慌、无助,使得自己很难消除和排解。
2. 过度自信
有的人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打算自立门户。进人企业工作,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不但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往往两三次过后就会因四处碰壁而产生焦躁情绪。
3. 孤军奋战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往往只有自己。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自己以为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以一己成败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他们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4. 定力不足
一个人在职场,最要紧的就是要坚持自己。但是很多人不行,只要是和别人交流了,就特别容易人云亦云,不仅被别人传染,而且自我渲染负面情绪,这种人很难有成就。原因很简单,因为容易被别人传染的人,定力是不够的,難以堪当大任。
5. 缺乏换位
有些人过分陷入自己的情绪之中,以自己的心情揣度他人,以自己的好恶左右他人。因为自己开心,所以就要求大家都去做一件事情,如果别人不去配合,或者不支持自己的方案而怒气冲冲,甚至做出人身攻击,谩骂,诽谤甚至暴力行径,这些在职场中都是缺乏换位思考的表现。缺乏换位思考,带来的必然是唯我、自私、暴躁、失控等负面情绪。
三、职场负面情绪的调控技巧
1. 悦纳自己
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经常在心中默念“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我能做好,我有信心”、“别人不怕,我也不怕”等,努力挖掘自己的长处,此法能消除抑郁、焦虑、怯懦和恐惧等消极情绪状态,恢复应有的快乐和自信。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培养自己的信心。
2. 系统脱敏
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自己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3. 融入群体
有自卑感的人,他们也很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同时又怕别人不重视他、排斥他,所以就会压抑自己与别人进行沟通的欲望,对别人采取冷淡的态度。克服自卑的关键,就是必须要对别人感兴趣,真正愿意与别人交往,而不应该选择逃避,要勇敢一些,积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此来增进自己与集体的情感,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改变自己自卑的心理。善于控制情绪者会尊重他人,不要求他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受到别人指责后,他们会设法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4. 不求完美
有一句职场名言:“完美往往完蛋”。越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给自己每天定一两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充分体验目标实现的快感,久而久之,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负面情绪也就烟消云散了。
5. 合理宣泄
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给予合理的宣泄途径,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当你遭受不公、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在心情苦闷时,找一个物体假想为对方,怒吼大骂、拳打脚踢都可以;或者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者去心理咨询机构倾诉等都是宣泄情绪的方法。
参考文献:
[1]MBA核心课程编译组.谈判与沟通[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2]傅坚.现代社会呼唤绿色人际[J].公关世界,2005(3).
[3]陈文中.从神童退学看人际沟通之重要[J].演讲与口才,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