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学院
2021-02-27
从零开始学习微距摄影
即便是待在家中,你也可以探索身边熟悉而陌生的微观世界
尽管今年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由于疫情的关系被迫待在家中,但这也未尝不是件坏事。即便是在小小的后花园或者公园里的草丛中,你也能发现一个神奇的世界。虽然你需要一些特定的设备来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但是你需要的并不多,一片相对廉价的高质量近摄镜也能够完成高标准的拍摄需求。它与大多数圆形滤镜类似,都是采用螺口的安装方式进行固定。从本质上来说,近摄镜就是一片放大镜,它能够缩小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不过从画质上来说,近摄镜与专业的微距镜头是无法相比的,在使用近摄镜的同时,镜头也是无法对远处的物体进行对焦的。
近摄接圈是另一种相对廉价的微距拍摄方式。这种构造简单的金属环当中没有任何光学元件,仅仅是从物理上延长镜头和机身之间的距离。与近摄镜类似,使用近摄接圈能够缩短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但同样也会影响镜头对远距离对象的对焦。不过与近摄镜不同的是,近摄接圈会减少镜头的通光量,所以在拍摄时如果想保持相同的曝光值,用户需要提升相机的感光度或是延长曝光时间进行拍摄。近摄接圈在实际使用中的另一个弊端是其欠缺一定的灵活度,因为当你配合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你需要的近摄接圈也就越长(越多)。
如果想要在画质和易用度中做出最平衡的选择,专为这类题材设计的微距镜头无疑是最佳的产品。这类镜头一般能够达到0.5倍或是1倍的放大倍率,同时极为宽泛的对焦距离范围也保证了这些镜头在实际拍摄中的实用性和泛用性:无论是风光还是人像拍摄,微距镜头都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常规镜头兼具一定的微距拍摄能力,尽管无法像专业的微距镜头一样达到与实物等大的放大能力,但是较近的拍摄距离配合后期的裁切同样能够达到相当不错的拍摄效果。
除了刚才提到的一些器材,在微距拍摄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道具:三脚架。当配合柔和光源以及小光圈以近距离拍摄时,快门速度不可避免地会变慢,此时最轻微的抖动也会被相机记录下来,造成画面模糊,细节丢失的情况。有一些微距镜头拥有光学防抖系统,现在很多无反机身也拥有传感器防抖技术,但是这两者在近距离拍摄时效果都会缩水。我们还推荐在进行微距拍摄时穿上防水裤——或是带上几个塑料袋,这样你就能跪在地上进行低角度拍摄了。
很多固定镜头相机都拥有专门的微距或是近摄模式(通常會在模式转盘上以一朵花进行标示),不过这并不会让相机/镜头拥有更近的对焦距离,它只会将相机设置成单张拍摄、自动闪光(如果有内置闪光灯)以及自动曝光模式。如果想要对曝光有更精确的控制,我们建议将相机设置到光圈优先或是手动曝光模式。这样,用户不仅能够通过手动调整光圈值来控制景深的范围,还能调整画面中清晰的部分:用大光圈虚化背景,或是缩小光圈保证照片整体的清晰度。
在后院拍摄的好处之一就是你会比较熟悉周围的环境以及不同时间的光线条件。天空中大量的阴云会很好地柔化光线,就像一个巨大的柔光箱一样,能够让画面中的对比度降低,同时光照更均匀,对于拍摄花卉与植物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光线。而晴天时的直射光线则很适合逆光拍摄,能够很好地为拍摄剪影或是轮廓光效果提供光照。
不止如此,季节变换带来的变化也能够让你的微距作品带有不同的韵味。从春天到冬日,即便只是一个很小的花园里也充满了值得拍摄的各种小生灵。
当然,时机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秋季,虽然整个季节的主题都是灿烂的落叶,但是真正有大把落叶可以拍摄也只有很短的时间。尽管看上去还不错,但是过了最佳时期的落叶在微距镜头的放大倍率下会显得非常破败。在微距摄影中,背景的质量与主体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尽管微距摄影时较浅的景深也意味着强烈的背景虚化,但拍摄时也要追求更加“干净”的背景。当背景中出现亮点或是大面积的天空时,这些更亮的元素很容易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场景中如果出现诸如红色、橙色以及黄色之类的亮色也会有类似的效果,即便是在失焦的背景中也会显得非常显眼,所以在拍摄时一定注意这些可能造成干扰的元素,你或许只需要稍稍移动几厘米就能避免这种情况。
了解微距镜头
想要在近距离拍摄时保证细节充满整个画面,你需要专业的微距镜头
在拍摄普通尺寸的物体时,大多数镜头都能够保证主体充满整个画面;但是在拍摄尺寸较小的物体(比如昆虫)时想要主体填满整个画面,或是以1:1的真实比例进行拍摄,你就需要一支专为近距离拍摄设计的微距镜头了。
有一些微距镜头只能够达到1:2的放大倍率( 或是换算为0.5倍), 而另一些更高端的产品则能够达到1:1(1倍)的放大倍率。微距镜头的焦段以中长焦居多,较为常见的有50mm、100mm以及180mm。简单来说,焦距越长,就可以在更长的距离上进行1:1放大倍率的拍摄。比如在拍摄昆虫、爬行类以及小型动物时,180mm焦距左右的微距镜头能够让你以较远的距离拍摄,不会惊扰到被摄对象。同时,远离拍摄对象也保证了拍摄时自己的影子不会出现在画面中。在使用一些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摄时,用户需要注意不要挡到灯光。有一些镜头则拥有内置的LED灯来解决这一问题。
1:1放大倍率代表什么?
以1:1或是1x的放大倍率进行拍摄能够让你拍摄和传感器等大尺寸的物体,换句话说,物体的大小和它在传感器上的像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以1:1放大倍率拍摄尺寸为36x24mm(全画幅传感器的尺寸)中的物体时,它的影像可以铺满整张画面!想象使用大得多的屏幕进行查看时,照片所呈现的细节将是非常震撼的——当然,这些的前提是保证对焦的精度……
微调对焦
借助一系列对焦辅助功能来保证清晰的细节
使用自动对焦是进行微距拍摄时的一种选择—— 尤其对于手持拍摄来说, 此时手动对焦是相当麻烦的。如果使用连续对焦模式的话,相机会不断地根据拍摄者或是被摄对象的移动调整焦点。同时,你需要手动选择焦点来保证相机会对焦在目标主体上,但是有时对于如此高的放大倍率来说,相机的对焦点都显得过大了。
手动对焦方面,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自行决定相机对焦的位置,同时也能借助相机内部的对焦辅助功能来保证对焦结果。例如现在大多数相机都提供的对焦“峰值”辅助功能,会在屏幕上以鲜艳颜色显示出高反差区域(合焦的范围)。另外,一些相机拥有在屏幕/电子取景器上放大对焦区域的功能。配合三脚架进行手动对焦能省不少力,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都需要反复对焦以确认焦点的位置。
景深效果
使用光圈控制照片的清晰度
盡管对焦点只局限在一个位置,但是照片中清晰的范围并不会只局限在那一个点的范围:对焦点前后的一段范围都会是清晰的。我们都知道,这一段清晰的范围被称为“景深范围”,它的大小由几个因素决定。
拍摄距离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简单来说,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就越小。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微距作品的拍摄距离都很近,所以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控制景深范围就变成了最有效的方法。小光圈(例如f/16以及f/22)会增大景深范围,而大光圈(f/2.8以及f/4)则会缩小景深范围,扩大画面中“虚化”的部分。
借助大光圈带来的虚化效果,拍摄者能够更好地凸显画面中的主体。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对焦不准对画面的锐度会造成更明显的影响
相机技巧 保证清晰的近摄技巧
这4个技巧能够保证你得到细节更加清晰的微距摄影作品
牢固的拍摄支撑
虽然在拍摄昆虫等小尺寸对象时,三脚架在使用中总是让取景变得不够灵活,但是无论使用手动对焦,还是自动对焦,三脚架提供的稳定性都能让操作变得简单,同时还能大幅提升成功率。
传感器倾角
为了保证实现在所有光圈下的最大景深范围,在拍摄中一定确保相机(以及相机内部的传感器)与被摄对象所在的“焦平面”平行。比如拍摄正面的蝴蝶非常困难,而拍摄侧面就容易得多。
倒计时快门
相机的抖动是影响微距摄影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配合三脚架进行拍摄,不妨尝试一下使用倒计时拍摄功能,或是使用快门线进行遥控拍摄:这样,你就不会在拍摄时意外碰到相机导致糊片了。
景深预览
单反的光学取景器总是以镜头的最大光圈进行取景的。如果想要确认以小光圈拍摄时的景深范围,可以使用相机的景深预览功能进行查看:一般镜头卡口旁边的按钮是默认负责这一功能的。
光线,相机与衍射现象
一味地缩小光圈并不能提升微距摄影时的画质
使用诸如f/22或是f/32的极小光圈能够大大扩展镜头的景深范围——但是这同样会加重衍射现象所带来的画质劣化。衍射现象指的是通过小孔边缘的光线会出现光波分散,令其无法在传感器上聚集于一点上,从而引起分辨率下降的现象。事实上,在所有光圈值下,衍射现象都会发生,当中的区别仅仅是到达传感器的光线多少以及对画质产生的影响。在使用小光圈进行拍摄时,画面中的物体会因为缩小的景深范围显得更加清楚,但是放大查看会发现当中的细节略显模糊。对于微距摄影作品来说,提升画面中清晰的范围远比极致的锐度重要,但是用户也可以选择使用对焦堆栈的方法来获得大景深同时细节清晰的微距摄影作品。对焦堆栈的拍摄方法略显复杂:用户需要以不同的对焦点拍摄同一场景的多张照片,并在后期软件中进行合成。
相机技巧 反光板预升
最大限度提升单反相机能达到的锐度极限
与无反相机不同,单反相机内部使用了反光镜来进行取景。在曝光时反光镜必需抬升才能让光线照到传感器/ 胶片上,而抬升动作势必会引入轻微的相机抖动,造成锐度下降。用户可以选择在拍摄时提前抬起反光板,避免拍摄时产生不必要的震动。用户可以在菜单中进行设置。
相机技巧 使用闪光灯
使用人造光线突出主体
在拍摄主体的侧面或是后方设置离机闪光灯,可以拍摄剪影或是利用轮廓光效果强调主体的造型。植物的叶子、茎以及花朵都非常适合这样的拍摄效果。不过在实际拍摄中,请注意闪光灯输出不要太高,以免造成画面过曝。
自行添加背景
如果你没办法找到足够“干净”的背景,不妨试试自己添加一个?
在微距摄影作品中,背景的质量和人像摄影中的背景质量一样重要。后院或是花园里一般都会比较乱,各种围栏、树枝以及各色的花朵和树叶都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即便是使用大光圈进行拍摄,也很难让背景變得足够“干净”。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添加一个背景。其实从文具店买一张彩色的卡纸就能够担当这个任务:将它放在离主体一段距离的位置(不会在画面中显得过于清晰)就能够为画面增色不少。使用这样的方法拍摄允许用户选择不同色彩的背景,根据不同的主体选择不同的颜色,就像我们在例图中所选择的背景那样。如果使用颜色较深的背景,相机的自动测光或许会提亮曝光以保证画面亮度,别忘了先拍摄一些测试照,确定拍摄参数。
微距摄影小贴士
只要遵守这些规则,你就不会出错…
设置闹钟:这样做不仅能保证你不会错过一天中最柔美的光线,晨间的空气流动也更少,这样在拍摄植物时就不会出现风吹不止而无法拍摄的情况。晨间的薄雾与露珠也能为你的微距作品增色不少。
尝试不同的景深范围:尽管使用小光圈能够保证画面中更多的细节,但是使用大光圈将主体从画面中独立出来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画面效果。同时,使用大光圈还能增加拍摄时的进光量,提升快门速度,保证更高的拍摄成功率。
随时清理:拍摄之后别忙着收拾器材回家!不妨在相机屏幕上好好检视一下照片,随时清理掉画面中的枯枝烂叶或是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保证画面的整洁度。
控制光效:使用反光板来照亮阴影中的植物——事实上,你并不需要专业的反光板,一片厨房用的锡箔纸就有很好的效果了。柔光伞/板在烈日高照的晴天拍摄时也能够起到柔滑光效的效果,避免画面中过曝的高光影响细节。
“放低身段”:记得以被摄对象的视角高度进行拍摄,这样能营造出更具临场感的画面。不过记得注意背景中的干扰因素,在弯下腰拍摄之前你或许都不会注意到它们。
读者挑战 花园里的微距摄影
用你的作品来打动其他读者吧
使用你最擅长的技术来提升作品的质量,参加这次竞赛。无论是黑白风格的光影效果,还是多次曝光的极简作品,总有办法让你的作品脱颖而出。
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你并不需要一支专业的微距镜头:很多镜头都拥有“足够”近的对焦距离,保证拍摄下足够的细节。光线和视角独到的构图是一张照片成功的必备元素,一定不要忘记了!
当然,你也不需要在前期拍摄中就完成一切工作,因为还有很多种方法能够在后期中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观感。比如你可以选择性地提亮某种色彩,或是给整张照片套上复古风格的滤镜。
对焦堆栈是种非常实用的技巧,能够在保证画面细节的同时增加整体的景深范围。所以,不妨试试来一张全景微距作品!
我们不仅在意照片里的细节和运用到的技术,对于艺术视角和创意的演绎同样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快来投稿,我们已经等不及看到你们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