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师“心”浸润生命之花

2021-02-27陈月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1期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教育

陈月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冲击了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让许许多多隐藏的矛盾逐渐显形,并且随着“网课”的不断延长而爆发。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2019年11月,兒童基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曾联合发布一组数据:在全球12亿10至19岁的青少年中,约20%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相比,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伤害行为约占16%。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终结,一朵朵如花的面容凋零,笔者的心灵随之一次次地深感痛惜。但是比心灵的震撼来得更强烈的,则是对当代教育的深刻反思,对生命教育的殷切呼唤。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响起多年,全国各地课改实验的浪潮汹涌澎湃,但我们在课改中努力的方向,似乎都较多集中在了教学模式或是评价机制的转变上。课改后所呈现的效果与传统教学追求的目标仍然是集中在如何提高教学成绩上面。这种现象让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真谛无法做出正确的解读,让“课改”的航船越来越偏离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帮助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培养健全人才的立足点。所以,我们的教育需要从关注知识传授的片面理解中走出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才是当代教育的主题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待生命的认知和理解,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和承担的课题。而学校作为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主导者,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规范、有效地从事生命教育的主责任。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全体教师就成了这片主阵地的中坚力量。要打赢传统教育以及“网课”带来的“生命安全”这场战役,需要学校、班主任和所有教师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用“师心”浸润每一个生命,确保生命之花的活力和健康成长。

一、环境“润心”——优化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环境

“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首先,要关注学生原生家庭环境。我们知道,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在青少年成长初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大多受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2019年,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曾就青少年心理问题做过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众多心理问题的诱因中,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就多达5项,其中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的陪伴、亲子关系和父母的知识水平。但是,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自然无法改变一个学生成长的外在环境,但却能作为一个纽带,协调好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教育资源的关系,齐抓共管,聚成合力,从更宽的领域对青少年展开生命教育工作。近几年,我们国家针对“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制定了许多的帮扶政策,学校应当把关注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常规管理工作的大事。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困难,把相关政策宣传到位。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全校学生的原生家庭状况进行排查,“点对点”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并设置专门的办公室和人员把这些帮扶措施逐一落实。其次, 优化校园和班级整体环境,让生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校园环境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宣传阵地,是渗透德育的第二课堂。我们应该利用好校内的宣传栏,以及每一面墙壁张贴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宣传画或是文章,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生目之所及之处,让教育无处不在,以多层次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班级环境是创设生命教育情景的另一个舞台。建设班级的图书角,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精选的图书中汲取生存的智慧和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黑板的励志栏,可以每天更换学生的人生格言或是座右铭,让教师时刻能够聆听到学生的心声,也让同伴的激励内化成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动力;教室墙壁的文化栏,可以设置一棵梦想树,让学生把自己对梦想的追求,用五色的便利贴展示出来,然后化成无形的动力,激励着学生进步、前行。

二、德育“养心”——助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礼记》中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意思是指,作为一名教师,要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根本。可见,德育工作在古今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德育的意义是“直接面对人的生命,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以学生为根本,是指教育与管理必须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他们的内在需要,在充分尊重其人格尊严的基础上,以提升其生命质量为目标,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关注他们个体生命价值,眼中要有一切学生,行动为了一切学生。换句话说,我们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一份人性化工作。所以,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一,尊重学生个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改变教学方法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来。例如,课堂提问环节的“梯度”问题设计;合作学习中的“兵教兵”“小老师”等帮带作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机制设置等等。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创造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尊重,都能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根本上提升个体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使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第二,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质量,使课堂教学透射出生命的气息。让学生懂得这样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生命活得更精彩。寓德育于学科教学,是每位教师终生都要研究的课题。这也是核心素养中六要素之一——“健康生活”的根本要求。

三、活动育“心”——在合作中,悦纳自己

近年来,我们学校正处于“小组合作学习和管理”改革试验的关键时期。这种“合作”学习和管理模式为生命教育的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青少年的生命之花在“合作”中汲取到了充足的“爱”的雨露和阳光。“合作”不分师生和场地,处处都是心灵交流的舞台:1.“师生合作”活动可以是定期的心理课,让心理教师用专业的知识和素养,教育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为学校、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指导,让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行为形成一个体系,让师“爱”之光普照他们心灵中每一个阴暗的角落;“师生合作”活动可以是每一个主题班会课。为了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观察学生对事件的理解,教师可以把主题班会的组织权交给学生。“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个心灵。”走进学生内心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才是拉近师生心灵距离的准绳;“师生合作”活动甚至可以是一张《违纪说明书》。要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先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学生违反纪律要进行处罚,但是怎样的处罚既能使违纪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而又不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怎样巧妙地将这些坏事转变为好事呢?我国教育家魏书生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那就是写“违纪说明书”,也叫“心理病例”。这样做,不仅容易让学生接受“惩罚”,更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查违纪行为,实现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目的。2.“生生合作”可以是一次班级创意作品大赛。让学生之间了解到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学习,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次作品的契机,彼此依赖,彼此需要,从而通过“同伴认同”实现“自我认同”;“生生合作”可以是一次运动会和艺术节。笔者一贯崇尚集体活动、集体参与,与关注活动的名次相比,笔者更关注的是每一个个体在活动中的位置,让集体的包容感和集体荣誉感,消除学生内心的孤独和自卑。“人人被需要”才能让每一生命普照在阳光之下,才能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异彩。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常常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只有让这些花朵健康的绽放,祖国的未来才会迎来真正的春色满园。

参考文献:

[1]赵明.联合国:15至19岁的青少年 自杀已成死亡主因[OL].https://news.sina.com.cn/w/2019-11-06/doc-iicezzrr7502193.shtml.

[2]百度文库. 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材料与思考[OL].https://wenku.baidu.com/view/5d04bdd684254b35eefd3414.html.

[3]任其平,崔诣晨,范琪,万增奎,王申连,黄亚萍.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1359-1360.

[4]佚名.教育名言[J].中学课程资源,2019(4).

[5]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的自述[J].内蒙古教育,2020(1):24.

猜你喜欢

青少年生命教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