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的融合与创新
2021-02-27李健
李健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大数据、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高新科技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积极应用智能技术,新闻行业也不例外。新闻采编作为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给传统新闻采编模式带来了极大冲击,也为新闻采编工作改革提供了全新活力。人工智能能够以受众喜好为中心、以大众兴趣为重点、以受众需求为宗旨,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推送,推动新闻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闻采编;融合;创新
传统电视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新闻信息价值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有数据统计发现,新闻信息播放量约占电视市场的50%,是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电视新闻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新闻采编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就要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在采编模式等多个方面全面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拓展电视新闻传播渠道,强化自身综合实力,从而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指的是利用工业生产、计算机技术和软硬件集成等方式方法,使机械设备具有一定智能来辅助人们处理和应对日常事务的一种能力,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工作效率,有效解放劳动力。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来看,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替代大部分人类劳动力。我国人工智能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最主要的是研究自然语言交互理解以及自动化程度设计等方面。由于人工智能强大的功能,将其应用在新闻行业,将会为传统新闻采编模式注入新鲜血液,使得新闻采编模式趋于多元化、高效化,在信息采集方面,人工智能能够辅助采编人员深入挖掘有用信息,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化、立体化新闻信息资源。[1]
二、人工智能和新闻采编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新闻采编效率
應用人工智能技术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新闻采编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新闻制作模式是依靠新闻采编人员获取相关素材,采编人员在得到新闻线索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去采集相关新闻信息,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后,信息获取与新闻采编环节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新闻采编效率。具体来说,智能化新闻采编主要依靠各种移动终端,比如无人机,当前大型智能无人机能够在10分钟之内到达直径15公里内的任意地点,人们只需要将相关新闻采编系统置于无人机上,就可以代替采编人员进行新闻采编,这样新闻采编时间大幅减少,采编效率明显提升。
(二)提高新闻真实性及客观性
新闻的核心和重点在于“新”与“事实”,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是人工智能的优势。因为人工智能处理数据精准性高,很少出现人为差错,并且人工智能与人类记者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其没有思维意识,不会在新闻信息中夹杂自身观点,也不存在传统思想观念,更不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丧失真实性。在传统新闻信息中,由于人工采访写作的局限,就是记者竭力客观描述,仍难免会出现数据差错,尤其在财经领域,面对繁杂的数据,人类记者极有可能出现数据失真问题,而人工智能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些瑕疵。
(三)有效减轻采编人员工作压力
通过一系列实证统计数据可以得知,在天气和财经类新闻信息稿件上,普通人很难分辨该新闻稿到底是由记者撰写还是由人工智能撰写,因此,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后,记者工作压力得以大幅减轻,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有深入挖掘价值的新闻报道上来。
三、人工智能融合在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
人工智能新闻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即通过大数据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新闻信息分析处理,虽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信息模板化
人工智能新闻大多采用事先设定的模板进行标准化生产,难以体现差异性,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和价值较高的新闻方面,人工智能新闻过于模块化,难以满足受众需求,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新闻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为其按照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套用模板、产出稿件、手动把关的形式,这样就会出现结构相似、语言雷同的现象,受众会感觉千篇一律,独创性匮乏、新颖性不足,导致人们产生审美疲劳。
(二)应用范围狭窄
通过大量实证信息可以得出相关结论,人工智能新闻大多只适用于格式固定和内容相对简单的新闻信息报道(比如天气、体育快讯、财经等)。虽然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人工智能新闻应用模式,但是人工智能与人脑相比较,在建设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可同日而语,使得人工智能新闻应用受限。
(三)缺乏人情味
人工智能新闻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这既是其优势也是其劣势,关键在于客观性有余、人情味不足,人工智能新闻依据的是流水线生产模式,作品缺乏温度和娱乐性。人工智能由于无法进行独立思考,更不具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此背景下,要想生产一篇具有烟火气息及人情世故的新闻报道,确实具有一定难度。[2]
(四)新闻报道深度不足
和专业新闻从业人员相比较,人工智能理解能力缺失、价值判断能力缺乏、人文关怀缺少,只能够处理一些相对简单的新闻稿件,在需要运用人性化观点的深层次新闻体裁上很难胜任。而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简单客观的新闻已经无法抓住受众眼球,受众更希望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将新闻报道深度价值作为着力点。人工智能模块化的新闻产品只能够对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稿件深度难以满足新闻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需求。
四、优化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融合的途径
现阶段,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采编工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要不断创新人工智能模式,将信息收集与人类伦理道德理念有机融合,尽可能生产质量高、内涵丰富、深度创新的新闻作品。
(一)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加强新闻稿件针对性
受众因自身生活环境、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关注焦点的差异,对于新闻报道需求也存在很大不同。传统新闻采编可以创作出具有深度和一定情感价值的稿件,但是却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推送。因此,新闻从业者可以科学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其挖掘功能,通过分析受众兴趣进行精准推送。有数据表明,人工智能新闻背景下,受众在某个新闻信息所浏览的时长越多,说明此类信息对于该受众的吸引力愈高,人工智能就会在用户浏览其他新闻信息时着力推送该类新闻信息以吸引其注意,这是传统新闻采编无法实现的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闻生产模式也会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面对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人们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作用,进行新闻信息采集,在信息整合上应用好大数据技术,高效整合新闻信息。新闻采编创新是建立在实践和生活化的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可以将新闻进行深层次分类,为不同的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设备采集新闻信息
新闻采编包括新闻界定、信息采集、数据整合、分类加工制作、后期编辑等过程,最终得到一条准确、全面、具备一定价值的新闻信息,能够通过媒介传递给广大受众。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后,新闻采编系统可以具备高度识别能力,能够将信息加工和采编制作融为一體,有效提升新闻采编效率。一是运用智能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运用传感技术能够促进新闻信息资源优化,促使新闻信息采集趋于便捷化、快速化。作为新闻信息生产的首要环节,新闻信息采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采集依赖于人工,这种采集模式效率低,难以满足当前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运用传感技术拓宽了信息来源渠道,智能媒体平台让新闻信息来源多元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推动新闻采编向着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二是运用智能交互技术。智能交互技术扩大信息采集维度,人工智能背景下,信息共享效率大大提升,人们通过智能交互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新闻信息,还能够随时随地利用智能终端进行信息编辑、发布和评价,提升人们参与新闻信息的主动性。智能交互技术能够描绘事件发展趋势,体现被监测对象发展动态。三是运用智能机器人。按照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相信不久就会实现智能机器人参与到新闻报道当中,人工智能与新闻编辑之间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以往人们认为写作只是人类专有的能力,非人智能无法完成,但是随着科技发展,机器写作已经开始出现,打破了写作只能够由人类执笔的固有模式。[3]
(三)扩大人工智能写作应用领域
当前,人工智能新闻写作局限性较大,还不具备普及到所有领域的条件,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写作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当中。以新华社快笔小新机器人为例,以往一篇人工需要15分钟才能够完成的稿件,快笔小新只需要3秒即可完成,大大提升了报道时效,而且随着人们对其不断完善,快笔小新的功能也愈加强大。
(四)人机协作完成复杂报道
人机协作是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融合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新闻采编效率高、数字精准、客观真实,这恰恰是人工写作的弱点,而人工写作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思想挖掘、生活经验也是人工智能难以做到的,因此,将两者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必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将传统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受众地位,为新媒体发展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的应用给新闻采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新闻采编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卓有成效,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人工智能的合理运用,使其为新闻行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注释:
[1]徐建东.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的融合和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20(05):156-157.
[2]郎大鹏.浅析人工智能技术与电视新闻采编的融合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7(23):145-146.
[3]洪琳,古然.浅析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的融合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7(22):211.
(作者单位: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