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怎样防疾病
2021-02-27宁琳净
□宁琳净
重在防止风邪侵袭
春季以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因此,风病的病种较多,而病变复杂,故《黄帝内经》里说:“风者,百病之长也。”说明在众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
春天,风邪侵袭人体,会产生哪些病变呢?
入春后,人体皮肤肌理开始变得疏松,这样极易为风邪所侵。春季气候刚刚转暖,天气寒暄不一,变化无常。当气候乍冷时,容易感受风寒,伤人阳气;当气候乍暖时,又易罹患风温。故春季多发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等病证。如果疫邪乘春风流行,还可发生春温、麻疹、风疹、痄腮、水痘等时行疾病。风邪犯于皮肤,也可使瘾疹、风癣、湿毒疮等皮肤瘙痒性病症发生。气候多变,春花飞扬,哮喘等宿疾易于发作。春应肝气,若抑郁或阴分不足者,往往肝阳上亢,导致头晕头痛、目眩耳鸣、烦躁不安、睡眠不宁。
由上可知,春季因风邪为患引起的病症是相当多的。因此,春天防病,首当防风。具体措施为:一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条养生原则不仅春季适用,一年四季皆适用,其原因在于一年四季皆有风。避之有时,是说对自然界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及时躲避,比如过堂风,此风迅疾、猛烈,最易使人致病,故不宜在过堂风中久留,更不能在此处睡眠。现代科学认为,室内的空气流速不大于1米/秒为宜。二是要注意出汗后应及时穿衣。因为汗出后,皮肤肌理疏松,风邪容易通过疏松的皮肤侵入人体,从而致病。要注意运动后及时穿衣,若衣服湿了,应及时更换。此外,洗澡后也要及时穿衣,并避免到风大的地方。
要警惕痼疾复发
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意指患有宿疾者,春天要当心旧病复发。尤其在春分前后,慢性病患者最易复发,如偏头痛、胃疼、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最为常见。北京地区医务工作者与气象工作者合作,对1976年至1979年因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院的4806名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分别在11月至1月,以及3月至4月。又如精神病患者,在气温多变的春天也最易发作。因此,对于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在春季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面做好预防工作。
应注意清除体内积热
在漫长的冬季,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人们往往喜欢穿上厚厚的棉衣或裘皮,拥坐在炉火旁边,喜欢吃热气腾腾的饭菜,喝热粥、热汤,上了年纪的人还经常喝点酒。这些在冬季是必要的,但是却使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或疾热。到了春季,郁热被风气鼓动,就会向外发散,人们会因此出现相应的病症,轻则导致头昏、烦闷、咳嗽、痰多、四肢重滞,重则形成温病,甚至侵害内脏。因此,春季要特别注意及时清除体内的积热。
清除积热的方法很多,症状轻微时一般不需要服药,可以通过春游,到空气清新的山野之中,呼吸清新空气,排出胸中的郁热之气。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稍稍偏凉、具有解除内热作用的食疗方,例如竹叶粥,用洗净的竹叶50片、石膏3两、砂糖1两、粳米0.5斤作原料,先用3碗冷水文火煎石膏、竹叶,煎至2碗水时取下,稍凉后滤去滓渣,放置片刻,再用上部澄清液煮粥,粥热后加入少量砂糖即可服用。此外,菊槐绿茶饮也应常喝。若是症状较严重,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理气化痰、清热利膈的中成药。
不要忘了肝“旺”伤脾
中医学认为,春季为肝旺之时,而肝气偏亢则会影响于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一些慢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在春季多频繁发作。针对上述情况,中医养生学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使脾胃难以消化。就是说,春天防止肝气旺而伤脾的重要措施,是要注意饮食调理。在饮食口味上应少吃酸的多吃甜的,因为酸味食品入肝,可使肝气偏亢;而甜味食物入脾,可益脾气,这样就可以抗御肝气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