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职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1-02-27吴艳
吴艳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教学模式的发展。同时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对其选择、归纳和整理,已经成为时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他们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的学生,才能够在其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应用信息,才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本文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和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
在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访谈两种方式了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主要从信息素养意识、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素养伦理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2.1 信息素养意识
根据调查显示,85%的高职学生具有基本的信息检索意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会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查询,但想通过网络进行主动学习,利用信息资源提升自己的学生只占样本比例的26%。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目标感,面对互联网纷繁复杂的信息,他们容易出现迷茫、懈怠、不知所措的情况,个别学生甚至会沉迷网络游戏。
2.2 信息素养能力
调查显示86%的高职学生在信息加工和创新上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尽管大部分高职学生能应用搜索引擎等手段获取信息,但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准确的概括、综合和内化,不能利用信息解决一些较复杂的综合问题,不会批判性地对所获信息进行评估、整合、利用、创新,从而提出新的想法。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他们很少通过图书馆和专业的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取信息,调查统计约有65%的高职学生没有访问过学校图书馆主页,约有49%高职的学生没有借阅过图书馆的书籍。
2.3 信息素养伦理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守法意识,约有87%的高职学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具有保密与安全意识,但小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辨别能力,会轻信网络上一些虚假不良信息,甚至传播这些信息。极个别高职学生信息道德意识淡薄,为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上网的时候会访问一些不健康网站。
3 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职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职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目标中强调信息素养的提升、面向在校学生设置,把面对面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前期分析及准备、教学实施、后期评价与修正三个阶段[1],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职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图
3.1 前期分析及准备
前期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等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整合,确保其合理性。最后分析哪些活动适合线上教学环境,哪些活动适合线下课堂教学,从而科学地设计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建设线上线下的各种教学资源。
3.2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分为课前导学、课堂研学、课后固学三个环节。课前教师在SPOC平台上发布导学任务单,指导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测验题。教师通过查看SPOC平台的记录和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测验题的正确率及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研学阶段教师积极创设提升信息素养的场域,设计好课堂任务,组织学生团队合作,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有效地开展研讨。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交流和讨论,这样既能保证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团队协作,也有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归纳,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固学阶段引导学生利用一些信息化的工具,比如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和汇总,并在SPOC平台上发布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信息总结与应用能力[2]。
3.3 后期评价与修正
基于信息素养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把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比重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需要明确了解在线学习的每一部分学习活动评价的标准及评价方式,这些直接决定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所以必须有对应考核标准来牵引学生进行学习。每一个活动有了评价标准后,有助于在线学习的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同时SPOC平台也会记录学生每个学习模块的学习进度以及达到的标准,这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了过程性评价。另外,SPOC平台有课后学生的自评和对教师的评价环节,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4 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职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选取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工程经济课程,开展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职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践。
4.1 前期分析及准备
(1)教学对象分析
工程经济课程面向的是大二的高职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已获得了基本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大多数高职学生不会有效利用搜索引擎获得有用的专业信息,在信息加工和创新上技能不强,对于网络道德与安全、知识产权等信息素养伦理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另外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高职学生普遍不够自信,缺乏成就感和价值感,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
(2)教学内容分析
工程经济是工程管理专业群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依据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和所面向的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整合,将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为工程经济分析的要素、资金的等值计算、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等8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细分为若干个子模块,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3)教学环境分析
高职学生基本都有个人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和信息的搜集。本课程采用智慧职教的云课堂平台,该平台可以统计和记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长、课堂参与的状态、完成作业的情况、对教学的评价等,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线上学习的基本需求。各教学环节中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测验题和相关案例的搜集等活动适合在线上完成,而疑难点的解答、案例的讨论和汇报、课堂任务的团队协作等活动则适合在线下课堂上完成。
(4)前期资源的建设
在教学实施前,课程教学团队筛选引入MOOC平台上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经济的资源作为建设基础,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按照知识碎片化的原则将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拆分,重构课程模块并按照各子模块对应知识点录制教学视频,并建设其他SPOC课程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案、课件、习题库、案例库、试题库等。
4.2 教学实施
以模块五——工程设备更新决策为例说明该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导学
课前在SPOC平台上发布导学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部分内容。学习指南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几个栏目,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学习任务部分明确指出学生课前需完成的任务,如学习《设备更新方案优选-费用年值法》等微课,完成平台上的课前测验题,搜集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与决策相关案例,将资源分享到讨论区,并做好PPT便于课堂分享。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搜集相关资料,尝试按小组自行完成任务,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讨论区相互讨论,并列在困惑与建议栏里。
(2)课堂研学
首先老师解答课前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点,接着指定一到两组学生代表分享课前搜集到的案例,其他同学做出评价。然后老师布置课堂情境任务,给出背景资料和数据,请学生用本模块知识分析该设备是否需要更新?如要更新,何时更新最好?并谈一谈设备更新决策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在该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教材、SPOC平台、网络和图书馆收集相关信息,小组各成员汇总和整理后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最终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尽可能减少知识的灌输[3]。在学生分组搜集信息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检索方法和习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搜索引擎搜集信息,提高学生信息检索与处理的能力[4]。为了以后需要用到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时可以迅速找到,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把日常收集的有用的网站、学习资源进行收藏、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信息评价和信息思维能力。在课堂研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更方便监督学生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并从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3)课后固学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本模块内容的梳理和汇总,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完成课后拓展练习,培养学生信息总结与应用能力。
4.3 后期评价与修正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与表现情况、SPOC平台上统计的观看视频时长、线上活跃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SPOC平台上课后学生的自评和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5]。
5 结语
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工程经济课程已在笔者所在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群6个班级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发放学习体会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使学生作为主体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设计激励性措施,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如何加强对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如何使与信息相关的实践合乎道德的行为等,这些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实践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