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生成机理与路径选择

2021-02-27郭林凯李宝艳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榜样大学生文化

郭林凯,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榜样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并在多次讲话中作出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迈入新征程,立足新的历史定位,大学生的成长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境况和时代际遇,其对榜样文化的认知认同关乎着未来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进程。榜样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的社会实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实践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提供源源不绝的理论滋养和精神动力。当前,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着手之处并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榜样信仰偏差、榜样认同淡化、过度神化榜样形象等现实问题,这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存在一定挑战。因此,科学厘清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理论意蕴,深入探究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切实整合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为全面提升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坚实有力的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南。

一、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理论意蕴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交集碰撞,大学生面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强调个性、追求自由,处于价值观养成关键阶段的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也给缺乏理性认知的大学生带来价值取向迷惘和文化认同困惑。与此同时,我国榜样文化呈现出主流榜样衰弱、偶像崇拜盛行态势[2],平民英雄及娱乐明星的感召力逐渐超越先进模范人物。因此,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以及命运、助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以及利于培养担任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何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

“认同”一词自英语identity翻译而来,可译作“认定”“同一性”“身份”等。“认同”是基于人心理、思维与信仰而产生的一种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但由于人并非以孤立的形式而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着的,因而通常情况下这一种自我认知是以族群同享的历史印记以及文化习俗作为根基,通过对族群内部的肯定以及族群外部的排挤,使得人们对于其族群所属的文化形成归属感和认可感,以提升族群的凝聚力。“认同”这一概念最早运用于社会学领域,现今对于认同的科学研究已经延伸至哲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同时细化了认同在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诸如对价值观、文化、精神等认同的研究。

文化与价值之间存在高度契合,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内蕴,文化是价值在特定时空中的呈现方式。价值通常经由文化影响社会或民族的思想行为,而文化是群体或个体价值观形成的支撑。榜样文化,指的是将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好人好事、凡人英雄等先进模范所蕴含的品质品德作为追逐探求、推崇弘扬的一种文化样态[3],其以榜样身上所带有的为社会认可、推崇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为支撑夯实中华民族形成正向价值观提供不竭动力。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只有完成对文化的接纳和内化,才能缔结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而价值认同,正是指人们是社会实践中,经理性认知与得失权衡,将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度量标杆,并进而内化为自觉活动的价值取向。因而,榜样文化认同即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从认知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对社会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赞许认可和接受融入。

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指的是大学生将榜样文化所蕴含的品质、品德转化为自身观念和准则的动态领会与内化过程,也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循序渐进转化为个人价值观并且不断深化稳固的过程。大学青年思想道德从涵养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亲身接力者和重要推动者。当前,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理念以更加强劲的势头不断消解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冲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抹黑中国榜样人物形象。在中西方价值观的无序碰撞摩擦之中,部分大学生受其煽动使得价值导向偏差及榜样信仰淡化,滋生出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这在新时代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塑造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作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基地,重视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夯实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形势紧迫且意义重大。

(二)为何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

首先,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榜样文化内蕴着传统美德、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语境出发,就“榜样文化”“先进典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大学生学习,强调学习榜样先进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因此,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有利于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化大学生对新时代榜样文化的理解、接纳与认同。其次,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助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高校作为思潮汇合和教书育人的一线阵地,既要将科学文化作为自己的教育内容,更要注重思想文化的灌输熏陶。加强当代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是推动大学生在行为价值取向上自觉向榜样人物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看齐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大学生争流而上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积极性的关键方法,更是实现高等教育育人与育才齐头并进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有利于培育担任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主力军,能否牢固坚定榜样文化认同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加强大学生榜样人物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指导,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比学赶超,争流而上的热情,并最终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行为习惯。

二、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生成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4]。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将榜样文化中所凝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心理过程。认同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意志深化、行为实践分别对应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内化起点、关键步骤、核心环节、最终归宿,这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循环过程。

(一)理性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内化起点

理性认知是榜样文化认同的发端,是情感共鸣、意志深化和行为实践的基础。大学生对榜样文化的理性认知,是指大学生能够掌握榜样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榜样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领会榜样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大学生对于榜样文化的理性认知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作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内化起点,要解答好何为榜样文化、有哪些类型的榜样文化等问题。从爱国层面来说,是指热爱国家、热爱马克思列宁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时刻维护国家形象并于关键时刻愿意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典范榜样;从敬业层面来说,是指爱岗敬业、恪守职业本分、严守职业道德,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砥砺奋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榜样;从诚信层面来说,是指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不弄虚作假、不无中生有的典范榜样;从友善层面来说,是指崇德向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将善意与文明带予周边人的典范榜样。

(二)情感共鸣是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关键步骤

情感共鸣是基于理性认知上发展地更为深入的心理认同状态。理性认知只是获取知识或应用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认知是初浅的,也是片面的、局限的,有待于更深层次地挖掘和提升到情感共鸣阶段。大学生对于榜样文化的情感共鸣指的是,大学生基于对榜样文化切实深刻地了解,在情感上受感染震撼进而对其萌生出的喜爱、满意和认可的态度,并且自愿以榜样文化内含的精神内容作为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首先是大学生在榜样文化认同过程中接收刺激产生对某种实际利益的渴求,并将之转化为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个体尊严感等情感力量;其次是大学生在榜样文化认同过程中经受熏陶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进而在审美情感之中接纳其内含的榜样精神。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已具备掌握榜样文化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但仍然出现知之而不为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信”的问题。将榜样文化灌输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其事事自觉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内驱的先决条件,是把握好情感共鸣这一情感动力。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对大学生应进行榜样文化情感认同教育,应通过感知、感悟和实践,将榜样文化从知识认知体系深化为情感共鸣体系,继而固化为意志认同体系,从而促使榜样文化成为大学生的心灵路标。大学生在理性认知榜样文化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之上,对榜样文化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这种认同是稳定且影响深远的。

(三)意志深化是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核心环节

意志深化是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生成机理的核心环节,是指大学生确认榜样文化中所内蕴的精神内容的正确性、高尚性,认可其对自身发展具有价值意义的自主意识觉醒。外化阶段的心理认同机制实质上就是意志深化的彰显,唯有将情感共鸣上升到意志深化阶段,才能最终成为稳定支配实践的理想信念。意志深化是内化过程的最深层次,坚定的意志深化是一种庞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新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人的实践行为正是意志深化的外在表现,也只有达到意志深化层次才能使得榜样文化深入大学生的脑海心房,指导其言行。在这个阶段中,大学生会达到通过对照榜样文化内涵的精神价值,寻找自身不足、弥补自身差距、巩固自身意志、提升自身品质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境界。因而,在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推动大学生对榜样文化形成意志深化认同。而在推动大学生形成榜样文化认同的意志深化过程中,关键在于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指导下,把握利益驱动,使得利益成为驱使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巨大力量。例如,搭建大学生诉求平台、健全大学生诉求机制,引导大学生群体为其合理诉求发声,为其明确合法、合理、合情的利益诉求途径和方式,让利益需求和现实转化两方面形成合力,助推大学生将其自身利益与教育者所倡导的榜样文化中内涵价值观念整合一致,形成合拍共进的利益共同体,驱动大学生群体对榜样文化的广泛认同。

(四)实践转化是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最终归宿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大学生对榜样文化的认同,倘若只停滞在意识与思想层面是远远不足的,行为实践认同作为榜样文化认同的最终归宿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最终要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践转化指的是大学生在历经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意识深化三个阶段的深度内化基础上,将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与榜样文化中所内含的精神内容整合统一,进而主动自觉外化为自身的行为取向和行为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转化与否是检验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内化过程成败的评判标准,大学生对于榜样文化认同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内化榜样文化的目的就是在于最终落实到实践之中,那么,达到行为实践认同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对于榜样文化的心理上的认同是否“真知”“真信”,是否转化为行为上的认同。理性认知、情感共鸣和意志深化是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必要环节,而更为重要的是将这种对榜样文化的认同,从心理层面的接纳喜爱转化为思想层面的价值取向、行动规约,进而外化为现实世界的行为,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发挥切实作用,即形成行为实践认同。“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实践转化作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完成的决定性环节,唯有当大学生克服知行脱节、知行相悖困难,积极主动践行表明榜样文化已转化为个人内在的行动,成为规范个人行为、影响实践选择的价值取向之时,才是彻彻底底完成并达到了榜样文化认同的既定目标。

因此,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是经由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意志深化、实践转化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呈现出持续深入、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是思想意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的逻辑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实践转化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过程的结束,实践转化明确和深化了大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大学生正确有效地调整和规范自我认知、行为取向,进而从实践转化又回归到理性认知,开始一个全新的认同过程,并始终如此循环往复、持续前行。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

加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凭借某一个组织的力量完成,也无法通过某一种方式实现,更不可能一蹴即至、一劳永逸。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5]。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坚持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优化校园文化、推动媒体融合等路径,全面提升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实效性。

(一)坚持教育引导,夯实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理论认知

教育引导是高校进行各项教育工作的基础手段和基本路径。要在高校中深化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必须将教育引导作为推进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主要渠道,将榜样文化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课堂教育之中。一方面,思政课程方面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重点地将榜样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内容之中,尤其是要遴选生动鲜活的典型例证,如以11连胜取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为例,学习其顽强拼搏精神;以不忘初心、廉洁奉公的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为例,学习其无私奉献精神;以守岛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例,学习其爱国敬业精神等。同时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学生讲清榜样文化的形成背景、历史演进、主要内涵、精神实质以及同高校大学生的内在契合,推动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有关知识,实现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学生、武装学生。另一方面,如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所说:“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中的巨人”[6]。应积极挖掘和利用其他课程的榜样文化教育资源,将榜样文化教育穿插进其他课程教授过程,发挥其他课程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如科学设置榜样文化教育选修课程,保证其开课数量及学时能贯穿于学期始终,一以贯之地引导深化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又如在专业课程之中选取相关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学者作为榜样文化认同教学内容,农学专业可利用杂交水稻研究开创者袁隆平同志的事例,药学专业可利用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同志的事例,学习他们身上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精神,促使榜样文化同专业知识的结合,以及榜样文化内蕴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联结。

(二)注重实践养成,助推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实质飞跃

榜样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要想真正发挥实效,必须融入实践之中,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入地认知它、感悟它。因而,搭建科学长效的实践活动平台,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实践养成提供殷实基础。一方面,搭建校园实践平台。可以将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与重大纪念日活动有机结合,如利用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强化榜样文化认同,挖掘节日中的榜样文化教育元素,开展互帮互助结对、榜样事迹座谈分享等纪念活动,使得校园节日庆典活动成为榜样文化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7]。再者,为大学生设立不同类型的校内示范性实践岗位,让学生竞争上岗、争先创优,并给予榜样物质嘉奖和精神鼓舞,有助于在学生群体之中营造“崇尚榜样、争做榜样”的文明风尚和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创建社会实践平台。推进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不能局限在学生周边,还应走出校园,与社会有效融合,让学生深入到榜样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之中,在直接感触、效仿榜样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产生最深刻的榜样文化认同。高校可以结合当地和各校的实际状况,和政府部门搭线合作,组织大学生进行“三下乡”、志愿爱心服务、假期实习、社会调查等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以上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基层领悟榜样文化内含的精神品质,又可以利用大学生所学知识回报国家、回馈社会,同时还能使他们更加真实地认识国情、省情、区情、社情,形成服务祖国人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将对榜样文化的认同感转化为自觉的实践活动。

(三)优化校园文化,营造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良好氛围

大学校园作为特定的“行为场”,大学文化作为特定的“文化场”,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天然的魅力。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精准认知和科学实践的关键场所,能借助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空间环境和精神氛围为长期生活其中的大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从而产生全面而深刻的文化认同。第一,物质文化能给予人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能直观地使人感触到浓厚的崇拜榜样、学习榜样、捍卫榜样的文化氛围。高校可以搭建历史场馆、布设文化长廊、编制宣传书册等,通过榜样文化的物质实体,从视觉、听觉、触觉等生理感触来引发大学生对榜样文化的喜爱与认同。同时也是以物质样态渲染了主流价值取向氛围,用榜样文化的实物状态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第二,精神文化是培育人精神理想和价值观念的关键媒介。高校可通过举行多元文化活动来实现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如加强榜样文化认同的社团活动、知识竞赛、文化节、文艺汇演、主题团日活动等。第三,制度文化亦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高校一方面可以健全榜样激励制度,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及精神嘉奖,通过校园媒体进行宣传,并组织榜样分享会,让广大学生生动体会榜样的养成与力量,激励大学生崇尚榜样、争做榜样。另一方面可以更新学生手册规章制度,对积极弘扬、自觉融入榜样文化的学生给予综测加分,对恶意中伤、蓄意诋毁榜样文化的学生给予相应处罚。

(四)推动媒体融合,形成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宣传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上作出重要指示:“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8]。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9]。当前,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最亲近也最熟悉的传播工具,使其逐渐陷入“无人不网、无事不网、无时不网”的网络当中。与此同时,伴随榜样传播信息来源的相互较量,反映着部分发达国家利用话语优势,透过网络空间恶意中伤我国树立的榜样人物的真相,这也决定了高校应通过推动媒体融合,更新榜样文化认同宣传手段,形成大学生榜样文化认同的宣传合力,并严守网络空间这一榜样文化认同的重要宣传阵地。首先,高校校园媒体应主动承担唱响榜样文化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配合国家党委、团委宣传平台,在宣传载体及宣传口径上保持一致,并与各大高校及地方媒体,通过信息及时交互共享,实现榜样文化最大限度地传播和宣传。其次,在进行宣传工作时要兼顾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结合二者特征进行优势互补。一方面,根据传统媒体“延续效果好”特征,加强宣传栏、广播电台、校园报刊等校园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让榜样文化宣传在校园各处看得见、听得到;另一方面,根据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特征,编制适合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榜样文化内容,在第一时间将实时涌现鲜活滚烫的榜样事迹“速递”到大学生面前,促进高校学生对于榜样文化的最大接受度。最后,提升榜样文化宣传校园多媒体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如定期进行榜样文化认同和媒体宣传技能的进修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树立传播榜样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图片编辑、网页制作美化等新媒体制作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猜你喜欢

榜样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