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经典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部编版教材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2021-02-27周锦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于谦边塞诗古诗

周锦云

(长乐区鳌峰小学,福建 福州 3502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2]小学部编版教材处处彰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以课文为载体,进行经典阅读的拓展延伸,满足学生对经典阅读的需求,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结合作者,开枝散叶引拓展

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其思想感受也不同,作者的生平历史背景决定其诗歌创作的题材和表达的情感。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于谦的《石灰吟》,要理解“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白”之意,可设置环节“走近于谦,读懂‘清白’”。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于谦的创作背景,了解于谦当时所处的明朝懦弱腐败的时代背景,从而读懂“清白”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认识于谦不避艰难险阻,勇于自我牺牲,品格清白,忠于民族大义的可贵精神。

结合作者所写的其他诗词歌赋,拓展经典阅读材料。如教学《石灰吟》一课,在“走近于谦,读懂‘清白’”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于谦忠诚清白的品格,可拓展学习于谦的另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咏煤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悟其借煤炭的燃烧来表达自己甘愿为国为民献身的高风亮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根据古诗题材,求同存异助拓展

古诗按题材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可根据不同题材,进行类比阅读拓展。

如部编教材中的送别诗,有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这些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诗人往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营造出依依惜别的意境美或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品格。教师可拓展同类题材的送别诗,进行类比阅读。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构思别致,既写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自己的志向与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教学中,可拓展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比,感受两首送别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丰富学生对送别诗的理解感悟,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从而深刻感受古代诗人借景抒情、寄情于诗的美好情感。

边塞诗题材广阔、基调昂扬、意象宏阔。一方面,描写将士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同时又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另一方面,叙述边塞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以及战争酷烈的悲壮场面,同时描绘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风民俗等异域风情。在教学边塞诗时,可拓展同类的边塞诗以增加学生阅读积累,进一步感受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加深领会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卢纶的《塞下曲》,可拓展学习盛唐其他几首边塞诗:李白的《塞下曲》,王维的《使至塞上》,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等。

咏物诗往往含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特色。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学到的咏物诗有《咏柳》《在狱咏蝉》《梅花》《墨梅》《竹石》等,可拓展同类的咏物诗,学习古诗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感悟古代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或是表达自己品质高洁的情感等。无论是学习古诗艺术创作特点还是内容题材、情感表达,都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拓展与传承。

三、品读现代诗文,古今融合巧拓展

对传统文化的拓展学习,并不是只有学习古诗词、小古文等属于传统文化的课文,品读现代诗歌、现代散文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同样可以拓展经典阅读,传承传统文化。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艾青的现代诗歌《绿》,全诗有17 个“绿”字,“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读之,浓浓的“绿”意扑面而来。这样的一首现代诗歌的教学,如何紧扣“绿”意拓展经典阅读,传承传统文化呢?可拓展之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这些诗句里也包含浓浓的“绿”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这些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绿”意浓浓的古典诗句,不仅加深学生对“绿”意的感悟,也帮助学生积累传承相关表达。课堂上,书声琅琅,“绿”意浓浓,古今诗句的融合渗透,营造出更加诗意的教学氛围。

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中,优美的散文比比皆是,如《海上日出》《我们的民族小学》《乡下人家》《天窗》《慈母情深》等。现代散文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时,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谓匠心独运。她由文中梁晓声的慈母,巧妙拓展古代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伟大母亲:孟子的母亲,学习《孟母三迁》的故事,及诵读《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郊的母亲,诵读诗歌《游子吟》;岳飞的母亲,学习《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这些传统文学的拓展,使教学内容饱满且有深度,从古至今不同母亲的形象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母亲对孩子的爱的不同意义,理解母爱的伟大。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趣乐拓展

开展精彩、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不仅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还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丰富的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每学期开学初,教师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布置学生背诵。通过举办诗词大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开展经典阅读欣赏课活动,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欣赏课的主题。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确定欣赏课的主题可定为阅读、背诵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文章。如学习《女娲补天》一课,可拓展学习、交流《中国神话故事》。利用校本教材拓展经典阅读,如以诵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学习研究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用好校本教材,有效引领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3],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教师应立足教材,拓展经典阅读,携手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于谦边塞诗古诗
成鹰之路
果子单
《于谦小酒馆》 “相声皇后”为美食捧哏
“拟古诗”之我见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河西走廊断想
边塞诗概念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