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

2021-02-27

奋斗 2021年6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特色

■ 陈 宏

2021年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系统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性成就,科学阐释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明确依法治国是基本治国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二十多年来,每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和科学论断,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充分揭示了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就是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15 周年大会上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没有法治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法治不是万能的,是有现实局限和理性边界的。我们既要防止法治万能主义,也要警惕法治虚无主义,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三)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铁达尼克号”与“小帆船”的不同来说明大国治理之不易。小帆船遇风浪,可以在水里打转,绕几个弯又起来了;而像铁达尼克号这样的大船,一旦倾覆,就可能真的沉了。正因为如此,确保我们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国家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就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法治这个方式,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底线,亦对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更需要法治的担当和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人民群众对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这要成为我们厉行法治的聚焦点和发力点。”法治是公正的规则之治、制度之治,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实现“受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根本上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由谁领导、为了谁和依靠谁、走什么路的问题。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三,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二)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为中国之治提供最基本最稳定最有力的法治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夯实基础。

(三)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明确指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前进方向。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其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兼顾,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四)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点,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首先,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其次,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第三,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总体态势,强调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

(五)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其次,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筑牢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第三,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六)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组织保障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关键问题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保障,不断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崇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