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围手术期患者康复的效果影响分析
2021-02-27石冬岩
石冬岩
(内蒙古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由于普外围手术患者将要面临手术,由于对手术的未知心理以及从各种网络渠道得知的手术失败的一些案例,导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从而对治疗感到畏惧,对手术治疗的正常进行造成不良的影响[1]。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86 例普外围手术期患者为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心理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做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总计86 例普外围手术期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43 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22 例,女性21 例,年龄为19~63 岁,平均(41.32±11.29)岁。对照组有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为18~64 岁,平均(41.46±11.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维持手术之前健康的身体状态,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特征,进行饮食护理,指导锻炼运动,并给予患者的适当心理疏导,若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的向上级反馈并解决。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心理干预。协助患者在病床上调整舒适的体位以缓解其紧张感,在手术前提前告知患者手术的一些注意事项,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在此次手术治疗上的权威性,同时为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成功案例,减少患者内心的焦虑,同时带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和相关护理人员和医师,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手术当天提前为患者进行病床的准备[2]。②术中心理干预,由患者关系最好的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不断的鼓励患者,同时再次为其介绍主治医师以及相关医护人员,缓解患者内心的不安,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3]。③术后心理干预。术后多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并及时予以患者反馈解决患者的情绪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避免患者无所事事的情况下容易胡思乱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阅览书籍以及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缓解患者精神上的疲劳,同时指导和辅助患者的家属照顾患者,关心和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4]。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
根据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评价,其中SAS 和SDS 的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低。
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按照医院给出的问卷调查方式,满分100 分,<60 分为不满意,60~90 分为满意,>90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l0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将SPSS 18.0 统计软件用来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指标
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理情况
两组的心理情况(SAS 以及SDS 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情况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97.67%)要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生活质量指标(±s,分)
表1 生活质量指标(±s,分)
注:*与观察组对比,P>0.05;**与观察组对比,P<0.05。
表2 心理情况(±s)
表2 心理情况(±s)
注:*与观察组对比,P>0.05;**与观察组对比,P<0.05。
表3 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围手术期是指患者整个手术的过程,具体的时间是从确诊患者的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开始,一直到手术执行完毕乃至后期的康复质量这一整个的过程,围手术期的时间一般在手术前5~7 d 到手术结束后的7~12 d,实际的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决定[5]。由于普外围手术患者将要面临手术,由于对手术的未知心理以及从各种网络渠道得知的手术失败的一些案例,导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从而对治疗感到畏惧,对手术治疗的正常进行造成不良的影响[6]。对普外围手术期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降低焦虑、不安、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出现,同时还能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助于手术治疗的正常开展[7]。除此之外,心理护理干预还能帮助患者在手术后及早的稳定血压和脉搏,降低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且能够让患者保证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后续的治疗,从而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的出现,有助于医患和谐[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生活和饮食方面不规律的影响以及膳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再加上全球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和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各种类型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呈年轻化的趋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研究普外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手段对社会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理情况(SAS 以及SDS 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情况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97.67%)要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普外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相比常规的护理方式,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了心理情况,增加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普外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心理情况,增加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