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患者的围手术护理分析
2021-02-27宋凌云
宋凌云
(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0 引言
肛管直肠瘘(Anal Fistula)简称肛瘘,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是切口引流的后移病变。肛瘘由外口、瘘管与内口三部分组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内口位于肛窦或直肠壁。该疾病为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高发群体[1]。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可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多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来取出内口与瘘管,但手术作为侵入性治疗,对患者机体和心理均可造成一系列应激反应,术后恢复较长,加上术后患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肛门功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为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本次研究在肛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了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我院收治的肛瘘患者110 例作为本次研究一般对象,按照随机数列表对患者进行排序,以奇偶数为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n=55,接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55,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中,男性28 例,女性27 例,疾病类型:低位单纯性肛瘘40 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5 例。患者年龄28~55 岁,平均(43.25±8.57)岁,病程1~3 年,平均(1.54±0.13)年。对照组中,男性29 例,女性26 例,疾病类型:低位单纯性肛瘘18 例,高位单纯性肛瘘37 例,患者年龄25~59 岁,平均(45.25±8.66)岁,病程1~3 年,平均(1.55±0.18)年。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诊断,符合肛瘘相关诊断标准,明确为肛瘘。②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③意识独立清醒,可正常交流沟通。
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凝血障碍或免疫性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告知手术注意事项、术后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遵医嘱给药等基线护理,在此不做赘述。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指导护理,包括:①术前护理,入院后安排患者进行B 超、直肠指诊、肛门镜等全面体格检查,确定内口解剖部位,详细了解病史。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手术流程、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等信息。术前进行肠道准备,进行清洁灌肠处理,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②术中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医生相关操作,协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加强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密切关注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麻醉情况,对意识清醒者可通过轻拍手背、谈话等方式鼓励患者,并告知其手术进程。③术后护理,术毕帮患者整理好衣物,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对患者血压、心电图、脉搏等生命体征严密观察[5]。术后6 h 进流质饮食,少量多次饮水,密切关注伤口情况,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如有伤口发炎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麻醉消失后患者疼痛会明显加重,可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加强交流,转移注意力,减少活动,避免撕裂伤口。术后当日不排便,于术后24~48 h 进行排便,护理人员在患者排便前进行腹部按摩,指导患者排便时深呼吸,但不可过度用力,排便不畅可适当给予开塞露辅助排便,术后早期进行提肛训练,提升肛门括约肌功能[6]。
1.3 观察标准
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调查,量表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明显,分别于患者术后12 h、24 h、3 d、4 d 进行测试。
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采用SF-36 量表进行评价,评价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一般健康状况,每个维度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情况
术后12 h 及24 h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术后2 d、4 d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s,分)
表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s,分)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肛门坠胀、尿潴留、感染、排便不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2.3 术后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了为其2 个月随访,对其术后生活质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提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术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术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2.4 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4。
表4 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s,d)
表4 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s,d)
3 讨论
肛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国肛瘘发病率约在1.67%~2.6%。引起肛瘘的原因多样,主要包括肛周脓肿、肛门裂反复感染、会阴部手术、结核、溃疡性大肠炎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周期性发作的流脓、局部肿痛、肿块、瘙痒、湿疹等症状。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通过外科手术去除病灶,形成开放的创面利于愈合可治愈肛瘘,但受到钢构复杂性和特殊病理背景,术后仍有一定复发率,且术后易合并并发症。围术期选择科学的护理方式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7-8]。
本次研究在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了加快康复外科理念,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提前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做好心理建设,术中加强与医生的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通过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及疼痛护理及提肛训练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 内VAS 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而2 d 及4 d 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麻醉消失后,患者疼痛会明显加重,而在此期间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减少术后活动,以免伤口撕裂,有助于缓解后期疼痛。另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证实了在肛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加速外科康复理念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