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弓形虫抗体阳性自然妊娠先兆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主要病原菌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究
2021-02-27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466700朱书亚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466700)朱书亚
弓形虫感染人畜均可发生,对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弓形虫感染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对孕妇和免疫缺陷者会造成严重后果[1]。孕妇一旦感染弓形虫不仅会降低自身免疫力,还会通过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医院感染、先兆流产等[2]。因此,弓形虫抗体阳性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时应重点预防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孕妇转归。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血液或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方式了解弓形虫抗体阳性自然妊娠先兆流产患者的感染情况,但国内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且临床关注度较低,严重影响该类疾病的防控[3]。基于此,本研究就90例弓形虫抗体阳性自然妊娠先兆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主要病原菌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进行如下分析。
附表190例自然妊娠先兆流产患者细菌及真菌感染分布情况
附表2 宫颈分泌物检出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n(%)]
附表3 宫颈分泌物检出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自然妊娠,弓形虫抗体检查呈阳性。年龄21~41岁,平均(30.65±6.48)岁;孕周15~28周,平均(20.15±2.13)周。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孕前存在明显感染灶或弓形虫感染史者;精神疾病者。
1.2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入组后,使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宫颈深处约2cm的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内,并在1h内送检,不合格标本重新取样送检。
1.3 菌株分离鉴定 所有收集的标本均严格按照菌株分离培养操作规程行分离培养,菌株成功分离后采用山东鑫科LABSTAR100型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部分细菌使用API系统进行鉴定。
1.4 药敏试验 采用MicroScan药敏系统、琼脂扩散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棉纸片购自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在2013年发布的药敏试验标准[4]进行判定。本实验所用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ATCC 35218。取3次试验结果平均值,应用超广普β内酰胺酶试验确证试验结果。
2 结果
2.1 细菌及真菌感染情况 90例患者中共检出52例感染病例,分离出致病菌56株,其中真菌25株(44.64%);分离出革兰阳性菌20株(35.71%),革兰阴性菌11株(19.64%)。
2.2 病原菌种类和分布情况 真菌中多为白色念珠菌(占比28.5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6.07%);革兰阳性菌中多为链球菌(占比23.21%);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比10.71%)。见附表1。
2.3 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性明显;宫颈分泌物检出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和阿莫西林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详见附表2、附表3。
3 讨论
弓形虫广泛寄生于人类与牲畜的有核细胞内,人体内多为隐性感染,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弓形虫是妊娠期宫内感染及导致先兆流产、胚胎畸形的重要因素[5]。有研究报道,自然妊娠的先兆流产孕妇在感染弓形虫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将显著提升,弓形虫感染会导致孕妇免疫力下降,病原菌会趁机从阴道和宫颈上行至侵入羊膜腔,其中50%~52%的羊膜腔感染会扩散至羊水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不仅会造成完全流产,还会对孕妇的后期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孕早期孕妇行TORCH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对90例弓形虫抗体阳性自然妊娠先兆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内菌群进行菌株分离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出致病菌56株,其中真菌25株,占比44.64%,革兰阳性菌20株,占比35.71%,革兰阴性菌11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链球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研究报道认为,妇女真菌性阴道炎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为,与所选病例的特殊性和近年来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上升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性明显;宫颈分泌物检出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和阿莫西林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表明宫颈分泌物病原菌已产生广泛的耐药性,以上几种药物已不适宜弓形虫抗体阳性自然妊娠先兆流产患者感染的一线治疗。而两性霉素B和万古霉素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可作为弓形虫抗体阳性自然妊娠先兆流产院内患者的首选用药。
综上所述,弓形虫抗体阳性自然妊娠先兆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主要病原菌构成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链球菌,致病菌具有广泛的耐药性,所幸两性霉素B和万古霉素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临床治疗该疾病时需进行持续的病原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