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2-27徐宏顺
徐宏顺
(通辽市医院,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膝关节内翻畸形临床又称为“O 型腿”,一般是当机体两下肢自然伸直或是站立式时,两侧的足内踝能够相互接触但双膝不能够靠拢的畸形疾病[1]。经临床研究,膝内翻形成的基础一般为缺钙因素和遗传因素,还会受走姿、站姿以及坐姿的影响,例如走路外八字脚、长期穿高跟鞋、跪坐、蹲马步等,都会予以膝关节向外的力量,从而影响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发生松弛[2]。本文将结合临床对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予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详情见于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于我院就诊的进行膝关节内翻畸形治疗的患者50 例,予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其中男性32 例,女性18例,年龄为60~80 岁,平均(70.64±9.17)岁。患者均经由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且均为初次接受治疗、单侧发病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予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予以常规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取患者膝关节正中做切口,由患者的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关节囊,清理关节腔内的滑膜等,再依据患者的不同畸形状况进行截骨,胫骨近端骨缺损应用自体骨移植修复,另外对患者内侧胫骨平台周围软组织的松解,以达到软组织平衡,并使得胫骨托安置在正确位置,防止假体向内侧移位,当假体试模安装完成后还可做最后的平衡调整,最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安置引流管,逐步关闭创口缝合,加压包扎。术后予以患者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并对患者的术区以及引流情况严密监护。
1.3 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以及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分值为100 分,评分越高,功能效果越好,膝关节疼痛评分的分值为10 分,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内翻角度、屈曲程度度分别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患者经由术后12 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疼痛评分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与治疗前对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内翻角度以及屈曲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s)
3 讨论
膝关节内翻畸形一般是由于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发生松弛,从而导致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导致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而形成[3]。一般来说,机体的膝关节内侧以及外侧副韧带都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压力都会平均分布于关节面,但发生膝关节内翻畸形时,机体的大部分重量就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在过度的压力以及摩擦力影响下,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胫骨平台塌陷,还会激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以及半脱位表现等,并随着年纪的增长,关节痛日益加重,影响正常的行走[4]。
临床对患者的治疗一般以矫正为主,矫正方式多有手术、正O 仪器、夹板、绑腿、锻炼以及矫正鞋垫等。非手术方式一般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副韧带,从而帮助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逐渐恢复的方式,但往往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否则难以达到治疗效果[5]。手术方式则是对于骨性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通过手术截骨结合固定矫形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机体力线以及外观[6]。
依据本研究,对患者予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式,需要临床医师结合对患者的观察下常规麻醉,在患者膝关节做切口,切开关节囊,清理其中的滑膜,根据关节不同的破坏情况进行截骨与软组织平衡处理,能够对关节内外翻及屈曲畸形的矫正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术后常规摄X 线膝关节正、侧位片观察假体情况,患者还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后恢复效果通常较好[7]。另外对于膝关节内翻畸形非常严重的患者予以一期新截骨以及固定矫形的治疗方式,可能会导致神经、血管紧张以及牵拉等,因此在进行手术时还可以集合外固定架辅助治疗,较为缓慢的纠正畸形,避免出现血管、神经等并发症[8]。
结合本次实验研究,临床对患者予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正常的肢体力线及外观,帮助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还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疼痛的症状,起到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恢复也具有积极意义,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予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疼痛程度,对于患者内翻畸形的恢复也具有积极意义,起到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