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2021-02-27刘延子陈树涛王长水孙常胜田学东高武长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塑形钢板切口

刘延子,陈树涛,王长水,孙常胜,田学东,高武长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足踝外科,山东 淄博 255000)

跟骨形状不规则,在人体站立及行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跟骨骨折在临床较常见,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3/4左右[1-2]。跟骨骨折处理不当后期易遗留疼痛与畸形。其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包括着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手术、距下关节融合术等[3]。复杂跟骨骨折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随着科技进步,计算机辅助手术、3D打印技术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4-5]。我院开展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新鲜Sanders Ⅲ型和Sanders Ⅳ型单侧复杂跟骨骨折;(2)跟骨闭合性骨折;(3)19~70岁;(4)无足跟部手术史,无血管疾病等合并症;(5)随访完善。同组医生完成手术,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均签署了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跟骨开放性骨折;(2)双侧跟骨骨折;(3)跟骨陈旧性骨折;(4)病理骨折等;(5)失访。

纳入66例Sanders Ⅲ型和Sanders 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34例和传统组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行抬高患肢、甘露醇消肿等措施。传统组行患足X线及CT检查。3D打印组行侧位、轴位X线检查,并行双足CT薄层平扫,将Dicom格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建立患足模型及健足镜像模型,利用3D打印等比例打印实物模型。利用计算机三维规划系统明确骨折特征,规划手术方案,明确Sanders分型,术前模拟复位,明确关键骨折块复位顺序及复位方式,从而指导实际手术操作。选取合适尺寸钢板利用健足镜像3D打印模型进行预塑形,并进行体外预手术,提高操作熟练度,记录钢板、螺钉型号。将钢板、螺钉及3D打印模型消毒备用。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D打印组: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取健侧卧位,行患足L型切口,No-touch技术暴露骨折端,根据术前模拟复位及3D实物模型采用撬拨、牵引、挤压等方式复位关节面,并复位跟骨宽高、Böhler角、Gissane角等,克氏针临时固定,选取已塑形消毒备用的钢板及螺钉,根据术前规划在C臂机透视下置入钢板及螺钉,Allgower-Donati缝合法逐层缝合切口。

传统组: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取健侧卧位,行患足“L”形切口,No-touch技术暴露骨折端,应用撬拨复位、轴向牵引、锤击方法恢复跟骨宽高、Böhler角、Gissane角及负重轴线等,克氏针临时固定,选取合适的钢板进行塑形,并在C臂机透视下置入,Allgower-Donati缝合法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2 d左右,根据引流情况适时拆除引流管,隔日换药1次,每月复查1次,根据复查结果决定负重时机。

1.3 评价指标 记录手术前后跟骨影像学指标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数据比较

2 结 果

6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50个月,平均(30.5±6.1)个月。两组患者跟骨Böhler角、Gissane角等解剖指标均得到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术后4 d内的VAS及术后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3D打印组术后有2例发生皮缘坏死,1例切口浅表感染;传统组术后3例发生皮缘坏死,1例切口浅表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皮缘坏死通过换药、烤灯照射等治疗,浅表感染通过换药、抗生素使用,皆取得良好效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时间、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3 两组术后VAS比较分)

表4 两组术后Maryland评分比较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表6 两组手术数据比较

典型病例为一46岁男性患者,因“高坠伤致右足疼痛功能障碍12 h”入院,诊断:跟骨闭合性骨折(Sanders分型:Ⅳ型)。于伤后第7天皮肤褶皱试验阳性,行3D打印患侧模型及健侧镜像模型,进一步明确骨折特点,消毒备用指导术中复位。利用3D打印模型进行钢板预塑形。No-touch技术暴露骨折端,利用“开关门”手术技巧及软组织铰链掀起外侧壁进行复位。术后X线片见复位满意,跟骨宽高、Böhler角、Gissane角、负重轴线已恢复,钢板较贴合,跟骨结节生理性内翻角已恢复。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3。

图1 术前X线片及CT示Böhler减小,关节面粉碎骨折

图2 利用3D打印模型进行钢板预塑形 图3 术后X线片示复位满意

3 讨 论

跟骨具有特殊解剖外形,呈不规则长方体,周围韧带较多,功能重要[6-7]。跟骨大部分是由松质骨构成的,表层是皮质骨,骨密度分布不均匀,跟骨内、上、后部密度较大,外、下、前部密度较小,这是由解剖因素和功能特点共同决定的。跟骨后关节面大约占整个关节面的80%,是主要活动区,也是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8]。关节内有移位的跟骨骨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如何做到解剖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是手术治疗的关键[9-11]。临床多采用传统的外侧L型入路治疗,该入路可以提供良好的暴露,可以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固定等手术操作,具有操作灵活、视野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跟骨复杂骨折、粉碎性骨折[12]。但缺点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包括切口感染、骨髓炎等[13-15]。

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3D打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医学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16]。3D打印是一个新兴的技术[17],其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早期一般用于口腔颌面重建,应用较局限,现已应用于骨科各领域,特别是较复杂、对精准度要求较高的手术,比如脊柱、骨盆、腹腔、跟骨手术等[18-19]。3D打印技术能够把传统二维数字化数据转变为三维立体模型,更加直观的认识,弥补了传统术前二维阅片的缺点,使得术前规划更加完善和详实。在我们的研究中,术前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患足模型及健足镜像模型,重塑患足受伤前后形态,运用3D打印技术1︰1等比例打印,以3D打印实物模型为模板进行复位,从而指导实际手术复位,提高复位效率与成功率,缩短骨折复位时间,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少医患辐射暴露。本研究中,3D打印组和传统组通过手术均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跟骨宽高、Böhler角、Gissane角都得到了有效恢复,但是3D打印组手术时间为(49.15±5.78)min,骨折复位时间为(6.45±3.56)min,透视次数为(23.47±5.26)次,远少于传统组的(74.59±6.22)min、(13.71±4.27)min和(35.36±6.37)次,优势明显。根据3D打印模型选取合适尺寸钢板及螺钉,进行钢板预塑形,进行体外模拟复位、体外模拟手术等操作,并消毒备用。由于术前钢板预塑形,使得3D打印组术中钢板贴合度更好、更精准,这与何藻鹏[20]、杨晶[21]等的研究结果一致。3D打印模型对年轻医师而言更为直观、更易理解,在骨折特征把握及精准复位方面对上级医师也能提供帮助[22]。术前谈话时,运用常规谈话技巧配合3D打印模型讲解,使患者们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依从性,减少沟通不畅的发生。传统组因为缺少术前三维设计、模拟复位及体外模拟手术,操作熟练度远不如3D打印组。当然打印技术及打印材料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运用3D打印辅助治疗Sanders Ⅲ型和Sanders Ⅳ型复杂跟骨骨折的优势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复位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是个性化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案。但由于本研究患者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要较大数量病例和较长时间随访的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塑形钢板切口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美女塑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