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酿造高粱新品种晋杂49号的选育
2021-02-27高海燕程庆军田承华张俊珍
高海燕 程庆军 田承华 高 鹏 张俊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 030600)
高粱是世界上第五大禾谷类作物,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性[1],而且用途广泛。我国北方有些地区仍以高粱米或高粱面为主食,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高粱在酿造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优质山西老陈醋、优质汾酒均以高粱为主料酿制而成[2-3]。大力发展高粱产业,对于打造山西酿品产业集群,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意义重大。
高粱早熟区占我国高粱种植面积的55%~60%,山西省早熟区主导品种很少,现有品种株高较高,易倒伏,不利于机械化收获,而且产量水平还有待提高[4-5]。基于山西省早熟区高粱品种现状和酿造企业对优质高粱品种的需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出晋杂49 号。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不育系CA25A 是2008 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自选的早V4F4V4B 与ZB203B 杂交,在山西榆次和海南经过4 代选育,于2009 年选育出保持系早V4F4V4B/ZB203B,然后通过多代回交转育、细胞核代换,于2012 年育成(图1)。幼苗叶鞘绿色,叶色深绿,叶脉白色,叶片上冲窄小,柱头较长,株高80.0cm,穗长27.0cm,穗宽6.0cm,穗纺锤型,中散穗,黑壳红粒,穗粒重52.0g,千粒重26.5g。
恢复系14J918R 是2005 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自选的恢复系E740 去雄,与自选恢复系吉7030-3/R111 人工杂交,经过6 代选育,于2010 年选育完成(图1)。幼苗叶鞘绿色,叶色浅绿,叶脉白色,株高93.0cm,穗长17.5cm,穗宽8.8cm,穗纺锤型,紧穗,红壳红粒,穗粒重61.5g,千粒重28.2g,抗倒伏,抗逆性强。
1.2 选育过程2013 年对不育系CA25A 进行广泛测配,2014 年进行杂交种鉴定试验,组合CA25A×14J918R 综合性状表现优异,表现出早熟、低秆、丰产等特点。2015-2016 年参加品比试验,2016 年冬季在海南进行繁种。2017-2018 年开展适应性试验,农艺性状与产量水平均优于对照品种晋杂15 号,同时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进行了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2020 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更名为晋杂49 号,登记编号为GPD 高粱(2020)140063。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晋杂49号属于早熟酿造高粱品种,生育期109.1d,幼苗及叶片均为绿色,叶脉蜡白色,花期柱头长度中等、黄色,颖壳黄绿色,新鲜花药黄色,干花药橘红色。中紧穗,黑壳红粒,粉质。株高95.1cm,穗长31.4cm,穗宽8.0cm,穗粒重63.0g,千粒重22.0g。
2.2 品质及抗性2018 年3 月30 日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总淀粉含量74.31%,支链淀粉含量78.08%,粗脂肪含量2.91%,单宁含量1.36%,适合酿造用。
2017-2018 年连续2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用丝黑穗病3 号生理小种接种鉴定,晋杂49 号平均发病率为12.0%,抗性级别为中抗高粱丝黑穗病。
图1 亲本系谱
3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在朔州市朔城区、朔州市应县、忻州市五寨县、原平市解村乡、吕梁市方山县5 个试验点参加适应性试验。2017 年每hm2平均产量为8133.0kg,比对照晋杂15 号增产7.2%,5 点次全部增产;2018 年平均产量为7800.0kg,比对照增产0.8%,4 点次增产;2 年平均产量为7966.5kg,比对照增产4.0%。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选地隔离选择土壤肥力均匀、土质疏松的地块,前茬种植玉米或豆类等作物,避免连茬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应注意前茬没有农药残留。隔离区四周500m 以内没有同属作物存在。
4.2 播种晋杂49 号父本晚母本7d 开花,种子生产中应先播种父本,父本露头时播种母本;或者父本浸种露白覆膜与母本同期播种,以保证花期相遇。父母本行比为1∶6~10,母本种植密度22.5 万~30.0万株/hm2,父本种植密度10.5 万~12.0 万株/hm2。
4.3 保证纯度严格去杂去劣,直至花期结束,亲本成熟后应避免人为或机械混杂,以保证种子纯度。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时播种一般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为宜,过早播种气温较低,容易造成粉种。每667m2播种量为1.0kg,留苗18.0万~22.5 万株/hm2,播深3cm 左右,行距40~50cm。
5.2 田间管理在播前保证墒情,每hm2底肥为复合肥750kg,尿素225kg。播种后出苗前用40%的莠去津除草剂在地表喷雾,防除杂草。在高粱生长的中期、后期注意观察田间蚜虫的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蚜虫点片发生时可用喷雾或熏蒸的方法防治,以免扩散。
5.3 适时收获建议在霜后茎秆水分含量降低,籽粒含水量在20%以下,高粱蜡熟末期收获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