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百年论争研究综述

2021-02-26李建鑫

西部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恩格斯

摘要:晚年恩格斯首次提出唯物主义辩证法并称其为“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但关于晚年恩格斯这一思想是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外理论界存在着百余年的论争,西方马克思学家基于晚年恩格斯的这一思想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甚至提出“恩格斯主义”,我国学者通过理清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内部逻辑及其真理性,坚持认为,晚年恩格斯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继承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百年论争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2-0030-03

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是基于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颠倒和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各种不同观点,也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是学术界晚年恩格斯思想研究中争议较多的领域之一。晚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次明确提出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一概念,通过在自然界中对辩证法的发现、对杜林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及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颠倒,将辩证法明确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第一阐释人,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但关于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真理性,国内外学者存在较大争议,西方马克思学者根据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认为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歪曲和误读,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分析论证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坚持马恩“统一论”。为此,十分有必要对国内外关于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进行梳理和分析,以理清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脉络,现将理论界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

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问题作为学界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在国内外理论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声音,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肯定晚年恩格斯唯物主義辩证法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西方马克思学者否定晚年恩格斯思想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发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连续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综合分析晚年恩格斯提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历史语境、晚年恩格斯的三部著作《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体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工作中的学术交流,坚持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独创性贡献。

关于对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分歧,有学者认为,对于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多年来的误读主要是源于晚年恩格斯将辩证法引入自然界而展开的。臧峰宇认为审视晚年恩格斯思想的真理性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间的关系需要“理解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以及历史辩证法的关系,需要分析晚年恩格斯界定的哲学的最后存在样态。”通过对晚年恩格斯三部著作的考证,恩格斯对于辩证法在自然界的发现并未退回到旧唯物主义体系。郝立新、朱紫祎认为晚年恩格斯将辩证法引入自然界,通过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论证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并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思维工具反思了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面对的时代问题。”

关于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学者们坚持肯定的态度。郝立新、朱紫祎提出“与马克思强调辩证法的革命性相一致,恩格斯认为唯物辩证法应该作为一种工具和武器,认识并改变现实。”方世南提出在继承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晚年恩格斯“第一次制订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定义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精辟阐述了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第一次详尽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第一次精辟阐述了辩证法是革命性和保守性的统一。”乐燕平指出,晚年恩格斯将辩证法运用于自然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认为辩证法作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真理性,马克思与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有利的证明。

西方马克思学家主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纯粹文本的研究为理论来源,认为晚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三部著作中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论述与马克思辩证法存在差异,恩格斯将辩证法引入自然界是错误的,并未考虑晚年恩格斯提出理论的三部主要著作的历史语境,片面提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理论“分歧”论,贬低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及理论价值,否定晚年恩格斯创新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

西方部分马克思学家认为,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存在差异,晚年恩格斯思想偏离了马克思思想的方向。特雷尔·卡弗坚持恩格斯发明了辩证法,并将辩证法强加给马克思主义。卡弗通过对恩格斯、马克思二人的著作及通信得出结论,认为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不但没有马克思本人认同恩格斯著作的迹象,而且也没有把它看作是他们共同的‘世界观的某些方面的迹象。马克思明显对恩格斯的计划提供过帮助,同时又明显是在任何意义上忽略去说明这是他们的共同研究。”晚年恩格斯“‘世界观中‘辩证的变化和马克思本人观点之间的关系,被故意地强化了。”马科斯米里安·吕贝尓认为马克思逝世后,晚年恩格斯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变成一个可理解和确定的概念,继承发展马克思辩证思想,但在此过程中却确立了一个与马克思自己意愿无共同之处的思想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被认为是‘真正的创始人”,而恩格斯“只是一名‘伪辩证法家。”

西方马克思学家中的部分学者主张晚年恩格斯和马克思在思想上存在完全的分歧,强调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之间存在差异,并无继承发展关系。诺曼·莱文是“马克思恩格斯分歧论”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他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两个独立的理论研究对象,主张晚年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黑格尔直接发展而来,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流派,第一个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第二个被称为恩格斯主义(Engelsism)”,将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当作是完全独立的系统。

二、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苏联的发展

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苏联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使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继承和发展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苏联革命实践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联得到了充分地继承和发展,但对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国内外理论界均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辩证分析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对苏联的影响,肯定苏联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的重要作用,否定其教条化的影响;西方马克思学家提出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苏联的传播直接导致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发展,采取否定的态度。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肯定苏联理论家对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继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也否定苏联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式的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晚年恩格斯三部著作《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蕴含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是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苏联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发展要用于指导实践。苏联成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整理编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及编写适用于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陈江生认为偏差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点:“斯大林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歪曲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安启念指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衰落,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不正确,而是没有随着形势发展进行理论创新。”西方马克思学家基于对苏联哲学教科书式的教条化发展的批判,认为晚年恩格斯哲学是教条化发展的开端,继而否定晚年恩格斯思想,为此臧峰宇提出“让已逝的恩格斯为后来苏联哲学教科书的缺陷承担责任,既不合适也不可能。”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苏联对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其主要翻译著作均来自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其中起重要影响的著作如晚年恩格斯的三部著作及基于晚年恩格斯思想发展而来的著作均由俄国传播至中国。龚育之提出“毛泽东在陕北和延安批阅较多的哲学著作有十几种,除马恩列斯的以外,还有苏联和中国学者的。其中对李、雷译,西洛可夫、爱森堡等合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批注文字最多。”臧峰宇提出“在社会主義建设时期,苏联哲学教科书发挥了现代科学启蒙的作用,使一种超越纯粹理念论的唯物主义思想为人们所接受并自觉运用于日常生活。”

西方马克思学家认为苏联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教科书式的发展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是教条化和政治化的,而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是苏联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进而否定恩格斯晚年唯物主义辩证法,否定苏联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戴维·麦克莱伦提出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只不过是对恩格斯晚期经常被人引用的著作中某些论点的简单转述,”本书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其哲学上的论证,而在于他认为,从实际政治出发,唯一的哲学就是有益于无产阶级的。”而斯大林则“大量依据恩格斯后期著作和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把辩证法界定为一种看法。”认为“理论上的创新和斯大林的政治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诺曼·莱文坚决否定苏联政治化的教科书式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认为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发展,倡导回归马克思的学术“本真”,将晚年恩格斯思想作为“苏联模式”与马克思学术“本真”的分界,将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对立起来,提出“恩格斯主义”。

三、中国对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继承发展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进程中,坚持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但对于晚年恩格斯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理论界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否定西方马克思学者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歧论”;西方马克思学者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政治化的缺陷和不足。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继承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批判继承苏联马克思主义,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批判西方马克思学家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歧论”。陈江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思想理论的继承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贡献了新的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也终结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姚颖提出,晚年恩格斯的三部著作作为最早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毛泽东视为珍本,“不仅反复阅读和研究,还结合中国文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相关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方世南、储萃提出“习近平将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紧密结合起来,将自然史和人类史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西方马克思学家认为中国对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继承是建立在对苏联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式发展之上的,尽管摒弃了苏联时期存在的教科书式的教条化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也同时存在政治化的缺陷和不足。戴维·麦克莱伦认为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发展缺少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而这是所强调的最重要一点,毛泽东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所强调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对苏联思想的批判继承。毛泽东对晚年恩格斯思想的继承发展同“自己对书本知识和教条主义的反感相吻合,也契合了他从理论上对自己的政策作出辩护的愿望。”

综上所述,关于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百年论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与西方马克思学家的立论起点都是以其思想本身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进而展开对于其发展的传播和影响的研究。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真理和重要理论武器。首先,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它的提出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及其对理论需求的历史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史的辩证法,恩格斯则科学地揭示了自然史的辩证法而且找到了这二者的结合点,将《自然辩证法》与《资本论》有机地衔接了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个系统严整的理论体系,”继承马克思辩证法思想,顺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需求。其次,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以其通俗易懂的理论使国际工人运动的主体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仅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而且为俄国、中国的社会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最后,正确分析和研究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语境及其文本的真理性,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统一论、坚持晚年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继承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否定西方马克思学家“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恩格斯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林.恩格斯传[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8.

[3]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特雷尔·卡弗.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M].姜海波,王贵贤,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马科斯米里安·吕贝尔.吕贝尔马克思学文萃[M].郑吉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诺曼·莱文.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M].臧峰宇,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8]臧峰宇.重思晚年恩格斯视域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兼及《自然辩证法》手稿解读[J].教学与研究,2015(4).

[9]郝立新,朱紫祎.“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晚年恩格斯眼中的唯物辩证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1).

[10]方世南.试论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8).

[11]乐燕平.《反杜林论》与西方马克思学[J].社会科学辑刊,1991(1).

[12]安啟念.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衰[J].国外理论动态,2020(2).

作者简介:李建鑫(1996—),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单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责任编辑:御夫)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恩格斯晚年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马克思恩格斯反腐败思想及其当代引领价值
恩格斯晚年宗教思想研究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普世伦理”观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武器装备思想探析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