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宁死也不再披战袍

2021-02-26

新传奇 2021年5期
关键词:毛遂长平白起

秦国的战略失误给了赵国机会。他们囤积粮草,重新组织人马,积极联合各国共同抗秦。于是,发动邯郸之战时,已经不是秦国最佳的出兵时机。秦王多次令白起领兵攻赵,白起始终托病不出。秦王罢其官爵,白起被迫自杀。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秦国暗地里将统帅换成“战神”白起,而赵国因廉颇拒不出战,把将领换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此消彼长间,白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以绝后患,秦军坑杀了45万名赵国士兵。此战为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给予赵国重创。然而,在不久之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军大败赵、魏、楚三国。公元前244年,赵国名将李牧全歼10万匈奴骑兵。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再随意出兵。长平之战中,赵国已遭重创,为何在后续对秦、匈奴的战争中还能取得胜利?

哀兵必胜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奠定了我国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但是,对于当时的他国百姓来说,秦国就是残酷、暴虐的代名词。如白起杀掉了45万名赵国士兵,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如此大规模的杀降行为是极其罕见的。

这种杀降行为令赵国人悲痛之余,更多的是无边的仇恨。所谓哀兵必胜就是这个道理,面对强悍的秦军,赵国士兵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即使秦军的进攻再凶猛,他们都会用必死的信念守卫城池,决不退让。

正因如此,秦军一直无法攻下邯郸。长期艰苦的战事拖垮了秦军将士,魏、楚援军到达之后,秦军再无力支撑,只能败下阵来。

白起拒不出战,秦国战略失误

白起原本打算在长平之战后一鼓作气拿下邯郸,灭掉赵国。可是,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为了避免灭国之祸,韩、赵两国派出使者苏代去游说秦国丞相范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常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走在诸侯之间,如果运用得当,堪比千军万马。

据记载,苏代对范雎说了这样一番话:“如果白起灭了赵国,那么白起必定成为三公(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如此,应侯(范雎)只能屈居人下。”为了个人利益,范雎同意与赵、韩和解,以割地达成协议。从此,白起和范雎开始交恶。白起深谙兵法,如果当时不攻下邯郸,之后必定会失败。秦国一旦停下来,就会给赵国喘息之机,此时的诸国对秦国怨恨极深,必定联合抗秦。而且,秦军在长平之战中也损失颇大,一旦诸国里应外合,秦军必败。但是,白起的建议秦王并未接纳。

秦国的战略失误,给了赵国机会。他们囤积粮草,重新组织人马,积极联合各国共同抗秦。于是,在秦国发动邯郸之战时,已经不是秦国最佳的出兵时机,败局已经在白起的预料之中。于是,邯郸之战时,白起拒不出战。

魏楚出兵救援

随着邯郸被秦军围困时间越来越长,城破的风险逐步加大,情况迫在眉睫。虽说赵军英勇顽强,但如果没有援军,邯郸也难以支撑许久。

随后,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值得一提的是,平原君从门客中要选出20人一同前往,选来选去只找到19人。就在此时,门客毛遂站出来自荐,平原君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同意了。

平原君和楚王的谈判,从早上谈到中午仍没有结果,如果再拖下去,邯郸十分危险。此时,毛遂站出来大声说:“谈判只有‘利和‘害,两句话就能讲明白的事,为何到了中午还定不下来。”

楚王怒不可遏,呵斥道:“我跟你的主人谈判,哪有你说话的份!”毛遂毫不畏惧,马上回道:“大王敢这么呵斥我,不过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而现在我离您仅十步之遥。现在您没有倚仗,大王的性命就掌握在我的手里!”

毛遂的这几句话将楚王惊得是哑口无言。随后,毛遂将援助赵国的成败利害娓娓道来。在毛遂的劝说下,楚王同意派兵援助赵国。

同时,魏王派晋鄙率军10万救赵。但因被秦王恐吓,不敢有所动作。幸好,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盗得虎符,杀晋鄙夺兵权,并挑选8万精兵进攻秦军。在赵、楚、魏三国联合进攻下,秦军大败。在此期间,秦王多次令白起领兵攻赵,白起始终托病不出。秦王罢其官爵,白起被迫在杜邮(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自杀。

对付匈奴,李牧指挥得当

赵国不仅有廉颇,还有另一个天才将领李牧。由于地理原因,赵国不仅要面对秦国的欺压,还要注意北方的威胁——匈奴。

在边境防守匈奴的李牧统兵有方,匈奴每次出兵均无功而返。经过长时间的锤炼,赵军兵强马壮,将士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为了这次战役,李牧准备了战车1000多辆、战马1.3万匹,士兵5万人,射手10万人。开始,李牧假裝懈怠,让士兵在牧场到处放牧,吸引敌人注意力。不久后,匈奴派出小股骑兵,李牧故意小败一场。匈奴小胜后,匈奴单于率大军前来劫掠。李牧诱敌深入,全歼匈奴10万骑兵。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来犯。

(《史记·本纪第六》等)

猜你喜欢

毛遂长平白起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白起的悲剧,秦相负第一责任
白起和他的死亡
莫做挑拨离间之人
梁小姐想要一点真心
劳模
长平的车站
你所不知的毛遂自刎
毛遂的悲剧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