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黑暗物质三部曲》中人与“精灵”的关系

2021-02-26吴颖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菲利普

吴颖

摘  要: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的奇幻小说《黑暗物质三部曲》中人类的灵魂以动物的形态存在,并被称之为“精灵”。本文基于小说的内容,从“精灵”的形态、性别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小说中奇幻角色“精灵”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黑暗物质三部曲》;菲利普·普尔曼;奇幻元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2--02

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 Philip Pullman) 的代表作《黑暗物质》与《魔戒》、《纳尼亚传奇》并列为西方奇幻小說中的至高经典。自出版以来屡获大奖,包括林格伦纪念奖、卡内基大奖、科斯塔文学奖等20多项大奖。在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有意思的奇幻形象,例如会飞翔的美丽女巫、仗义的吉普赛人、勇敢强大的皮甲熊等等,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就是在莱拉所生活的世界里,每一个人拥有的“精灵”(daemon)。在其他奇幻小说中,也出现了类似“精灵”的角色,例如在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K.Rowling)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存在类似的守护神形象。当魔法师在使用守护神咒时,便会生成守护神(Patronous),而守护神的形态一般是银白色半透明的动物,缥缈如幽灵一般,形状因人而异,而且和巫师的性格和体格有关。而在《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精灵”则是以不同动物的实体形态出现,并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大部分“精灵”还具有和人交流的能力。而书中也提到了这些“精灵”其实是人的灵魂是人的一部分。在书中,作者对这些不同人物的“精灵”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其中儿童的“精灵”会随着心情的变化而改变,但等到成年后,他们的“精灵”便会固定成为某种动物。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精灵”和人类的关系。

一、“精灵”的形态和人的关系

儿童的“精灵”形态会随着他们的心情或状态改变而改变,例如主角莱拉的“精灵”潘特莱蒙日常的状态是一只白色的雪貂,但在莱拉放松或者想睡觉时他会变成一只蛾子,在莱拉有些害怕想躲藏起来时则变成一只小老鼠,莱拉想打架时则会变成一只好斗的小野猫,而当莱拉遇到危险时,潘特莱蒙则会变成一只豹子或是其他凶猛的动物来保护莱拉。儿童时期“精灵”的变换到成年之后形态的固定,和人类的经历有关系,也见证了人们从天真到成熟,从懵懂到清醒的过程。童年时期的莱拉只是个浑浑噩噩的小女孩,有些调皮,不懂礼貌,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不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精灵”的形态也一直在变换,但这样不确定的特征也说明儿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当儿童慢慢长大,经历慢慢变得丰富时,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时,他们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时他们的一直变化的“精灵”便会固定下来,而固定下来的那个时间就是儿童时期与成人期的分界点。在小说中,随着莱拉经历了大量的冒险和成长之后,潘特莱蒙的变化越来越少,形态逐渐稳定直至固定不变。

而在成年之后,“精灵”固定下来的动物形态则和人类真实的个性有关,例如小说中莱拉的亲生父亲阿斯里尔勋爵的“精灵”是一只威猛无比的雪豹;牛津学院院长的“精灵”是一只乌鸦;气球驾驶员李·科尔斯比的“精灵”是一只头脑机灵,身手矫捷的野兔;仆人的精灵大多数是狗的形态,但细节上却又有差异,管家属于仆人,所以他的“精灵”也是一条狗,可他是高级仆人,那么他的“精灵”便是一条不同凡响的狗,这也象征着仆人具有忠实的特征。另外,透过“精灵”的形态和行为举止,我们能看到隐藏在人外表下,不易被发觉的真实本性,例如库尔特夫人外表年轻漂亮、举止得体、优雅,她的精灵是一只金色的猴子,这只猴子沉默寡言,却异常凶狠。所以透过库尔特夫人的“精灵”可以看到她的本质和她的“精灵”一样凶狠又暴躁,和别人所看到的外表完全不一样。在书中莱拉曾和水手杰里谈论过“精灵”固定下来这一话题,莱拉不想让自己的“精灵”固定成为一个形态,但杰里告诉莱拉“精灵”总是要固定下来的,而这属于成长的一部分,当他们固定以后,你就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比如杰里的“精灵”是一只海鸥,这就说明杰里内心也像一只海鸥,不高贵、不华丽,但却能吃苦,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下去。虽然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精灵”成为一只狮子,但最后却固定成为了一只狮子狗,这是他们的本性,可能会对这样的形态不满,但他们需要接受自己本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在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当你不能成为自己最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时,需要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虽然不完美,但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陈倩宇(2017)指出普尔曼将人的内在灵魂部分注入动物形体作为自我的反映,成为另一个自己,把精灵视为自我灵魂的伙伴,在个体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创造一个独立于本我么外的他者。从精灵身上,莱拉实现了与自我的对话,逐渐学会了解自己、接纳自己。通过精灵的变化构建出完整的自我,展现儿童实现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另外,在书中普尔曼还提到“精灵”的性别很少跟人类的相别相同,一般是和人们的性别相反,例如莱拉的“精灵”潘特莱蒙是雄性,在影视剧中,潘特莱蒙说话时,也是一个小男孩的声音;而阿斯里尔勋爵的雪豹则为雌性。性格相同,性别不同,则在某些地方可以互为补充,这时,“精灵”还具有性别带来的特点。

二、“精灵”和人类之间的关联

“精灵”与人类之间的关联十分紧密,作为人类灵魂的化身,“精灵”不能与人类距离太远,否则双方都会有被撕裂的感觉,十分痛苦。在书中曾描绘到库尔特夫人在做一个极其残忍的实验——切割,即将儿童和还未定型的精灵用特殊的仪器分割开,分割过程极其痛苦,并且分割之后,“精灵”会如同尘埃一般随风消散,而被分割后的小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人一旦死去,精灵也会像尘—样随风飘散最后化为乌有。另外,“精灵”和人类的感受是相通的,若是人类感到疼痛,“精灵”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同样“精灵”感受到快乐,人类也会感同身受,例如在莱拉和吉普赛人坐船航行时,潘特莱蒙变成了一只海豚,畅游在大海中,大海给潘特莱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而站在甲板上的莱拉也感受到了潘特莱蒙的快乐。“精灵”除了体现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灵魂的化身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呢?在《琥拍望远镜》一册中,女巫塞拉芬娜佩卡拉对“精灵”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女巫说“精灵”要帮助他们的人类,引导人类,鼓励人类获得智慧,所以说,“精灵”是连接童年和成人的桥梁,也是“天真”与“经验”之间的桥梁,使人类能够保持独立的自我意识、对智慧的向往和获取智慧的能力。因此,尽管精灵不是一个人人格的全部,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一旦失去了“精灵”,虽然也能继续存活下去,但却成为了没有任何感情、想法的行尸走肉。可以看出菲利普·普尔曼在小说中也不断地强调人类与灵魂、精灵之间的关系,旨在思考人类自身发展的变化过程,思考肉体与精神的关系。

另外,人们和他们的“精灵”之间可相互对话、触摸,但他人却不能触及自己的“精灵”,这样做会被认为是非常粗鲁、失礼的行为,但若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精灵”也会相互亲近。这也可以看出,人们不想让别人触碰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一面,但在和别人敞开心扉后,便会无顾忌地让对方看到和触碰到最真实的一面。

三、结语

本文对《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奇幻形象——“精灵”和人类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地分析,“精灵”是人类灵魂的化身,从形态来看,其形态如何与人类的本性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能够体现人类最真实的一面,就算人们想要隐藏或是改变,“精灵”的形态都会诚实地呈现出人类的本质。深层的含义则是作者希望人们能接受真正的自己,不管喜欢与否,都需要去了解和接受成年之后固定了形态的“精灵”。而从“精灵”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来看,“精灵”与人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他们不仅与人类同生共死,还充当着指引人们获得智慧的角色,同时也是见证人类从天真到成熟的见证者。《黑暗物质三部曲》虽然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一部儿童奇幻小说,但其中蕴含的深层道理让成年人也可以从小说中有所收获和反思。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普尔曼.《黄金罗盘》[M].周景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

[2]菲利普·普尔曼.《魔法神刀》[M].周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

[3]菲利普·普尔曼.《琥珀望远镜》[M],陈俊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4]程诺. 从“天真”到“经验”:奇幻儿童文学的自我超越——论菲利普·普尔曼《黑暗物质三部曲》[D]. 复旦大学.

[5]陈倩宇.论《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奇幻元素[D]. 2017.

猜你喜欢

菲利普
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及其音乐接受
菲利普总是丢东西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活跳板
射箭游戏
菲利普
大笨熊巴纳比
大笨熊巴纳比
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