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生存与解放

2021-02-26李静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期

李静

摘  要:女性思想解放是人们自古以来关注的主题,女性的生存与遵从内心之间的抉择是每个时代的难题。尤其是在中国封闭的环境中,真正重视女性思想解放的人很少。从八九十年代作品中反映出对于女性被压抑思想的悲悯情怀,以及女性意识觉醒后的不同选择,都影响着大众的思想。

关键词:女性思想解放;生存的选择;女性文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2-0-02

女性思想解放是现如今受到关注最多的话题,女权意识也在慢慢觉醒。文学作品的积极影响发挥作用,使女性正式面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属于自己的决定。女性不再从属于“娜拉”的范畴,逐渐将自己翻转成独立的个体,大胆地把“生存”与精神上的“出走”结合在一起。八九十年代的女性作家们更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在平凡琐碎的家务饭食中描绘出一个个鲜明饱满的女性形象,将女性的思想解放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而鼓舞女性读者直面自己的人生,获取生活的美妙。对于认识与感悟女性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继续发展女性思想的解放,这依然是文学界如今应该思考的话题。

一.女性的选择:生存与解放

鲁迅曾在自己的作品《伤逝》中提到女性生存的问题,他认为女性离开家庭后,只有兩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打道回府继续依靠家庭活下去,另外一条就面临着生存不下去。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反映出的是女性压抑的思想,也从侧面体现出鲁迅关注女性心理的问题。在封闭的时代背景中,男女性之间不平等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作家们通过作品来呼唤对女性思想的解放,在八九十年代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

苏童在作品《妻妾成群》中,描写了一位“新时期女性”颂莲,在父亲去世后走投无路,选择嫁进富商陈家做第四房姨太的悲惨故事。在与大太太毓如,二太太卓云,三太太梅珊勾心斗角的生活中,逐渐看清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残酷,以及陈家大院给予她深深的绝望。颂莲亲眼看见三太太梅珊被投进井中的悲剧,这种无法掌握命运的绝望让这个“新时期女性”变得疯狂和绝望,最终疯掉。而故事却尚未结束,在颂莲疯掉的第二年,陈老爷又娶了第五房姨太太文竹,这想必也是“下一位颂莲”。在会“吃人”的陈家大院中,女性命运的悲剧不会结束,就像在封建礼教的 时代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样,也不会结束。颂莲躲过了象征着死亡的“井”,却没办法躲过封建礼教中女性“被选择”的悲惨命运。

苏童通过《妻妾成群》这部作品,向大众传达了女性地位低下的现状,与女性麻木无意识去改变的思想。他用细腻的文字,刻画出女性的悲哀命运,重重地敲打着封建礼教的“保护壳”,试图唤醒女性思想解放。苏童同时也运用凄凉悲惨的环境,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到由内而外的寒冷,突出了他对女性压制思想产生的悲悯情感。

但是反观苏童的作品,或许是他太渴望将女性的悲惨命运描写出来的原因,苏童把作品中的女孩子放置在一个凄凉悲苦的环境当中,却没有赋予她们更加鲜明的个性,只是在外表上与内心里,将女孩子们的选择更加单薄化。这也是很多读者看完读书后,直呼没有理解苏童笔下人物性格的原因。

相比而下,同时期的陈染却把女性的思想解放推上高潮,将女性思想的生存与解放上升到灵魂与肉体的结合。陈染重视到了女性真正内心受到的伤害,以及在命运不公平的待遇下,女性的选择。他把女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安全感的灵魂要比只能生存下去的肉体更为重要,陈染真正意识到了女性思想解放以及灵魂解放的重要性。

在《私人生活》中,陈染笔下的女主角倪拗拗从小缺少父爱,一个破碎的灵魂,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女性代表,接受了命运对自己的打击。倪拗拗一生都在追逐内心的安全感,她迫切的将灵魂无处诉说的痛苦转移为肉体的发泄,最终灵魂无法生存,肉体便开始麻木。正因为追求心灵上的安全感,才会让倪拗拗分不清爱情与欲望的边界线,她一方面痛恨教师T对自己的穷追不舍,一方面也无法拒绝T给予自己肉体上的“爱”。也是为此,她分不清与邻居禾寡妇同性之间的依恋和排斥,以及与母亲之间的亲情与隔阂。

最终命运将她的人生孤零零截断,当朋友和爱人纷纷离开她后,就连禾寡妇也离开人世,倪拗拗心灵上微薄的安全感终于崩溃殆尽。一个在心灵中无法丰富自己的女人,是不能依靠别人来获得安全感的。可倪拗拗的灵魂已经不能再学习如何丰富自己,因为她生来就生活在女性不被重视的时代中,不仅心灵,甚至连肉体,都不能保证是否“单纯”和“安全”。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女性,结局已经不再重要,虽然倪拗拗在幼年还是一个对疾病,死亡有独特见解的小孩,可残酷的现实却一步一步将她推到悬崖边,最终灵魂跌落,肉体随之麻木。

陈染将女性身上特有的矛盾感与展现得淋漓尽致,直视女性身上的被人所厌恶的缺点。相对于其他作家,陈染更重视以女性第一视角讲述故事,她的“个人化写作”手法,将女性思想问题退出社会群体,把女性问题个人化扩大化,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陈染和林白等人真正意识到了女性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于是把女性思想解放问题推到了文学作品的最高潮。

二.迫在眉睫的解放

随着女性文学作品的增多,思想解放就变成了迫不及待去重视的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还沉浸在琼瑶勇敢去追求爱的氛围当中,在琼瑶小说不曾出现前,人们无法想象开放的爱情。在上个世纪情感压抑的时代中,追求爱情似乎变成触不可及的梦想,人们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敢提出对爱情的渴望。久而久之,不仅人们的思想开始刻板,就连正常人对爱情的欲望都变得扭曲起来。就在这时,琼瑶出现了,她以一种春风扶柳般的温柔,以及野火烧野草般的速度疯狂掠过大江南北,点燃了人们压抑的思想,使其对爱情的渴望重新复活。女性读者们开始向往真正的爱情,向往琼瑶作品中的爱情。

张怡微在《新腔》写道:“在琼瑶小说进入大陆之前,大陆青年男女在表达‘爱这件事情上,其实是有困难的,琼瑶女士带领一代青年男女完成了爱的教育。”这足以证明,琼瑶在文学史上对女性思想解放的贡献。她不仅带领着青年男女们追逐爱情,而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展现出了女性思想解放的一面,《心有千千结》中的女主角江雨薇便是女性思想解放中的典型例子,她坚强,隐忍,善良,聪明。江雨薇努力地生活也敢于直面生活对于她的磨难。小说一开头便是江雨薇受到患者的刁难,但她面对那样难对付的患者,依然坚强地抬起头,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回答问题。就是因为这样的坚强,才会被古怪的耿老先生所看重,才会在面对各种难题时,依旧坚强地面对并解决难题。

琼瑶在作品中传递给读者的不仅是勇敢去追逐爱,坚强地面对生活,更多的还是要努力经营起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琼瑶女士讓我们知道女性的感受,一直以来多么不被重视,或者一会儿被重视,一会儿就不被重视,所以他要用那么多的‘心声‘呢喃‘咆哮‘怨念及感叹号来抒发心声,女性还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真正闯出自己的天地之前,尊严却是绝不可少。”这是张怡微在《新腔》中对琼瑶女士有感而发。从这里可以看出,琼瑶以一己之力将感情的枷锁震碎,从而使更多的女性受到思想解放。

正是因为将自己人生经历融入到作品中,文学一直发展,才得以让每个时代的人们注意到女性思想的难题。这便是八九十年代的女性作家们在女性思想解放方面做出的贡献,她们或将自己的真实生活,或将自己的思想填入自己的作品中,使女性读者们更加坚定了自己思想解放的立场,让思想解放的精神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们反复提起女性的地位与尊严,并致力于解放女性的思想,给予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地位。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如果没有真正的经历过,是无法将细微末节都描写出来的。

三.女性思想独立后的思考

女性开始思考并接受思想的解放,接受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女性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开始在精神上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女性站在女性自身地位上思考女性思想解放,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

王安忆曾说过:“在上海,所有的女性们是坚强的,也是独立的,她们和男性们一样可以闯出一片天地,在面对自己生活时,活的不现实也不曾灰心,不曾依靠于男人。”金宇澄的《繁花》便是最好的代表作品,金宇澄在《繁花》中,也将女性的人物性格描写的立体化,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选择的生存和精神上的解放。

如果选择生存就要继续被侮辱,如果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要面对更多的难题。这在金宇澄的《繁花》中,成为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女性究竟是为了生存而活着,还是为了精神上的解放而毁灭?就像《繁花》中的李李,她受到生活中无数的压迫—被欺骗,被拐卖,被命运催着往前走。但只有她鼓起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她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金宇澄的《繁花》在女性形象刻画上入木三分,我们无法感受到男性更加多面化的形象,却在女性形象中看到了时代的悲哀。我相信无数读者在读到李李叙述自身经历时,都会不禁落泪。这是一个面对悲惨的命运选择,却无法反抗的女孩子,在时代的洪水中不停地沉浮,最终决定出家。或许当李李终于做了自己的决定,她才真正的解脱了。

《繁花》中最出名的场景就是姝华跟初恋情人道别,她说:“我们相隔千里,见解并不相同。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再联系了。我现在明白,人是独立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是无法相通的。”[2]

女性思想在一步步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在一步步的发展。女性已经不足以满足于真正的生存,而是有了更多的精神上理解。在中国封建礼教的统治下,女性似乎成为了微不足道的选择,女性自身承受的重大压力以及被压抑的思想都将命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

正如鲁迅以及苏童等无数作家意识到的女性思想解放问题那样,女性麻木的神经以及无意识屈服顺从的命运,使他们写出了女性命运的悲歌,以此警醒于新思想的解放。而这些流芳百世的作品,也提醒着更多的作者以及读者,为女性地位以及女性的思想解放,做出更多的贡献。在女性思想解放的道路中,八九十年代的作家将这一话题提到了顶峰,使女性地位平等的风气延续至今。而如今则需要更多的作家做出贡献,让每一个时代的女性读者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命运,勇敢地将生存与解放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张怡微《新腔》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8.

[2]金宇澄 《繁花》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