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置矿2 号煤奥灰水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02-26马宏华

煤炭与化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奥陶纪层位灰岩

马宏华

(霍州煤电集团,山西 霍州 031400)

随着生产能力提升,煤矿大型突水事故频发,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煤矿的开采深度平均每年向下延伸10 m,开采水平不断向深部拓展,距底板奥灰、含灰等富水性强岩层的距离越来越近,突水威胁逐渐增加。底板强含水层条件下开采措施主要有2 种,即深降强排和带压开采,但由于强排费用高且对地下水资源破坏严重,带压开采成为主要的开采方式。因此加强底板奥灰水的治理,成为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1 工程概况

1.1 矿井条件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辛置矿主采煤层为2 号煤,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层稳定可采,结构复杂,含2 层夹矸,其中第二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度稍大。2 号煤以半亮型煤为主,为低硫肥煤,煤质优良。煤层厚3.8~4.3 m,平均4.1 m,全区可采。

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薄层状,层面含丰富植物化石,半坚硬,下部为泥岩,局部相变为砂岩,厚度3.0 m。基本顶为K8 中细砂岩,厚层状,石英为主,次圆状,分选中等,坚硬,厚度7.2 m。直接底板为泥岩,厚层状,水平层理,半坚硬,中上部含有菱铁矿结核,厚度4.5 m。基本底为中厚层状,分选中等,坚硬,厚度6.5 m。

辛置矿2-208 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

1.2 井田地质构造

2-208 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共计揭露大小断层13条,均为正断层,其中有2 条断层落差超过5 m。其中,F1167 断层落差为5 m,预计在工作面内延伸长度约300 m,对回采影响较大;F1162 断层与相邻工作面揭露的断层走向基本一致,横穿整个工作面,预计对回采影响较大。

1.3 水文地质分析

影响2-208 工作面回采的主要水源有2 号煤层上覆的各砂岩裂隙水和奥灰含水层。

砂岩裂隙水主要是2 号煤顶板的K8~K10 砂岩含水层,在实际掘进过程中,巷道顶板仅有局部淋水,且水量较小。掘进期间揭露的断层均不导水,因此该含水层对回采影响较小。

奥灰含水层位于工作面底板以下110 m,2-208 工作面平均标高为+280 m,奥灰水位标高为+505 m,工作面为带压开采,带压2~2.5 MPa。

2 奥灰水防治技术

2.1 奥灰水的特点

奥灰水为奥陶纪形成的灰岩中所含的水,与其他含水层相比,奥陶纪含水层具有以下特点。

(1) 水量大。奥陶纪灰岩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充沛。因此,奥陶纪灰岩含水层的水量丰富,深降强排费用高,经济性差。

(2) 奥灰水为岩溶裂隙水,导水通道一般为岩层中的裂隙,但由于岩层中裂隙的发育极不均匀,规律性差,因此,奥灰水具有明显的非均质各向异性。

(3) 富水性差别大。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石灰岩中含水层的差别较大,并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奥陶纪灰岩的含水性逐渐降低。

2.2 奥灰水的治理

受奥灰水威胁的矿井一般采用带压开采的方式,同时对煤层底板进行注浆加固,其加固机理如图1 所示。

图1 注浆加固Fig.1 Grouting reinforcement

通过注浆加固,可以降低底板岩层的含水层和导水性,将底板含水层加固为弱含水层,提高隔水层的完整性,封堵可能的导水通道,达到防止奥灰突水的目的,技术路线如图2 所示。

图2 底板注浆加固路线Fig.2 Grouting reinforcement of floor

3 煤层底板注浆改造

3.1 注浆层位的确定

为了研究奥灰的裂隙及岩性特征,确定注浆的层位,在辛置矿2 号煤底板进行打钻,取芯统计,钻探结果见表1。

表1 钻探结果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drilling results

由于该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南边缘,地质工作开展较早,通过收集钻孔资料,结合打钻资料,分析可得奥陶纪灰岩顶板裂隙发育具有如下特征。

(1) 奥陶纪灰岩顶部裂隙发育程度最高,一般集中在0~10 m 的层位内,自上往下,裂隙发育程度逐渐降低。

(2) 奥陶纪灰岩顶部 0 ~15 m 均有岩溶裂隙水的存在,说明裂隙存在横向联系,连通性好。

(3) 多个钻孔资料显示,奥灰顶面以下30 m左右存在掉钻现象,该区域存在岩溶通道,煤层开采时应该引起重视。

(4) 奥灰顶板40 m 以下裂隙发育不充分,该位置及以深的层位具有较好的隔水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奥灰进行注浆改造的最近层位为顶面20 m 范围以内。该区域内裂隙发育,通过注浆可以对裂隙进行封闭,控制效果好。

3.2 钻场及钻孔布置

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每隔60 m 设计1 个钻场,钻场规格为5 m×4 m×3 m(长×宽×高),每个钻场内布置3 个注浆孔。注浆孔的垂深为50 m,倾角不小于45°,实际钻进深度大于100 m。

钻孔的开孔直径为146 mm,下三级套管,终孔的直径不得小于80 mm。要求第三级套管进入到奥灰顶部以下5 m 的位置。钻孔钻至设计位置后,利用1∶1 的水泥浆液对钻孔进行封孔。封孔结束24 h 后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大于最大注浆压力,打压时间不少于30 min。待封孔合格后注浆。

3.3 注浆参数的计算

(1) 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是奥灰注浆改造的重要参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S为注浆泵压力表数值,MPa;Pg为注浆液产生的压力,MPa;Pg为注浆液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MPa。

实际应用中具体的压力大小可简化为静水压力的2 倍,注浆末段的压力为静水压力的3 倍。

(2) 注浆量计算。

研究表明,单孔注浆量与涌水量呈线性正比例关系,如图3 所示。涌水量大的钻孔一般吃浆量大,需要长时间注浆。

图3 单孔注浆量与涌水量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hole grouting quantity and water inflow

按工作面采空区面积来计算底板奥灰改造的总注浆量,如下式所示:

式中:Q 为总注浆量,m3;l 为工作面面长,m;d为沿工作面方向浆液的扩散长度,m;L0为工作面推进长度,m;H0为奥灰岩层的厚度,m;η 为奥灰岩层的裂隙率;β 为浆液的填充系数,一般取0.9;λ 为浆液的损失系数,取0.95。

根据以上公式可测算出所需水泥浆液的总量。在实际应用中,注浆量还与涌水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单孔注浆所用水泥的质量与涌水量相当时,注浆效果较好。

4 现场应用及效果

4.1 注浆孔止水

奥灰底板改造是利用高压将水泥浆液注入目标岩层,充填裂隙,注浆压力较大。在注浆孔的钻进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止水,则容易形成废孔,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在成孔后,如果套管止水不严密,则容易造成跑浆,水泥浆液甚至有可能顶出套管,威胁施工人员安全。为此,在反复研究、多次试验的基础上,研发了高压止水装置,如图4 所示。

图4 高压止水装置Fig.4 High pressure water sealing device

4.2 钻孔施工事故处理

(1) 岩粉卡钻。由于注浆孔向下施工,岩粉容易在孔底沉积,造成卡钻,不仅影响钻进,而且成孔后影响注浆。可以在成孔之后利用注浆泵向孔内压水,将底部的岩粉冲出,防止卡钻。

(2) 塌孔。在底板岩层破碎时,注浆孔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塌孔。在地质构造等岩性差的地段提前利用水泥浆液加固,提高岩层的强度,同时在软岩区域用水泥浆液冲孔,防止施工过程中塌孔。

4.3 工程效果

注浆结束后,采用单孔压水试验、井下钻探、综合物探等方式对底板注浆效果进行检验,未发现水文地质异常区域,水泥浆液将底板隐伏导水通道填充,降低了奥灰水与采空区的水力联系,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水量较小,无突水发生。

5 结 论

(1) 奥灰水为奥陶纪形成的灰岩中所含的岩溶裂隙水,与其他含水层相比,奥陶纪含水层水量大、补给充足,导水通道为裂隙,采用降强排经济性差。

(2) 辛置矿奥陶纪灰岩顶部0~15 m 内裂隙存在横向联系,连通性好,20~30 m 存在掉钻,由此确定注浆加固的层位为20 m。

(3) 通过对奥陶纪灰岩进行注浆改造,降低了奥灰水与采空区的水力联系,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水量较小,实现了安全回采。

猜你喜欢

奥陶纪层位灰岩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基于BiLSTM的地质片段层位预测方法
浅谈提升重庆奥陶纪经营管理的对策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塔西南坳陷奥陶纪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同位素波动特征与对比
卡拉麦里山前石炭系火山岩序列层位归属及分布研究
合理选择层位在尚庄煤矿的成功应用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灰岩段混积储层特征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