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EPC项目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2021-02-26芦金梅
芦金梅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为了进一步明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权责,提升项目效益,加强项目综合管理能力,以设计、采购、施工、无负荷运行一体化为特点的交通基础设施EPC总承包模式应运而生。目前,该承包模式已在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模式优势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充分验证[1]。EPC总承包模式以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优化协调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关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彻底改变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设计与施工“两张皮”的弊端,真正实现了项目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为了持续推进EPC项目的降本增效进程,切实做好成本控制,本文以公路工程EPC项目为研究背景,使用AHP法定量研究了公路工程EPC项目成本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给出了可行的成本控制措施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EPC项目的工程效益。
1 EPC项目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1.1 EPC项目概述
EPC模式最早被应用于工民建项目中,在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年限相对较短。作为一种全新的工程承包形式,其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中尚处于起步阶段,EPC模式的初衷是针对具体项目给出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为工程的按期推进、降本增效、提高项目收益、优化资源配置等提供全面支撑[2]。EPC模式由设计、采购、施工三大主干要素组成,各要素的具体内涵及相互关系见图1。
图1 EPC总承包模式各要素内涵及关系
1.2 EPC项目成本控制基本原则
为了推进EPC总承包项目的成本控制效果,在具体控制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a)开源与节流并举原则 以项目合同为基准,详细厘清合同中的收入项,做到收入明确;严控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项目开支,开支必须以收入为衡量标准,坚持量入为出,保证每笔开支均有明确的收入对应项承担。
b)全面动态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以单笔开支为主体,针对项目开支涉及的所有权责人员给出明确的权限范围,保证每笔开支责任能够落实到人,将开支管理落实到点[2]、规划到节,建立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将开支控制贯穿于项目全程;为了避免项目返工,必须树立成本动态控制理念,成本动态控制的核心在于实时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数据,及时分析误差原因,从而快速给出调整策略,保证在项目不停工的前提下,完成成本动态控制。
c)偶发事件兜底控制原则 大型土建工程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突发事件,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应对,针对偶发事件的成本控制应建立专项成本池,专项成本提前纳入项目预算,加强专项成本的全程审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2 公路工程EPC项目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2.1 成本影响因素分类
以公路工程EPC项目时间线为基准,可将成本影响因素分为设计阶段影响因素、采购阶段影响因素及施工阶段影响因素3部分:
a)设计阶段影响因素 公路施工项目设计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是在预算框定范围内,对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尽可能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施工图设计是对上述分配方案的细化和落实,施工图设计应严格遵照合同约定内容进行。
b)采购阶段影响因素 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工料机”、服务等分项的采购价格和采购中间环节的关联衔接两方面,其中,采购中间环节对成本的影响体现在材料设备存储不当造成的损失、材料设备进场时间不合理造成的成本追加等方面。
c)施工阶段影响因素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风险点众多,也是诱发成本失控的主要阶段,具体影响体现在:人工成本控制、机械设备成本控制、材料成本控制、间接成本控制及管理成本控制几方面。
为了便于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本文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公路工程EPC项目成本影响因素归类统计
2.2 基于AHP法的成本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本文拟借助AHP法对上述成本影响因素权重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后续的成本控制措施制定提供精准参考,AHP法能够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通过拆解相关因素,按照因素间重要性程度赋值,最终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值,解决了多目标、多准则条件下的项目决策难题[3]。
2.2.1 确认标度
为了量化AHP模型中的判断矩阵,需对判断矩阵内的元素比较结果进行量化,量化结果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分为:1、3、5、7、9,重要性程度判断采用专家咨询法,因素间两两对比结果互为倒数,判断矩阵中的元素满足式(1)关系:
2.2.2 构造判断矩阵
本文针对表1给出的因素类型,将所有因素划分为两个层级,并分别构造对应的判断矩阵,假设首层对应的判断矩阵为A,影响因素包括:B1、B2、B3、……、Bn,则下一层对应的判断矩阵则为B,影响因素包括:C1、C2、C3、……、Cn,依次类推构造各层对应的判断矩阵[3]。通过专家咨询法得到该模型的判断矩阵如式(2)、式(3)所示:
2.2.3 权重计算
采用求根法近似计算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为对应元素的权重值,最大特征值用于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计算过程如式(4)、式(5)所示:
将判断矩阵中的对应元素代入式(4)、式(5)中,得到两层影响因素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整理后的影响因素总权重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整理后的影响因素总权重指标
3 公路工程EPC项目成本控制措施研究
据上文2.2研究结果可知,设计阶段对整个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起到决定性影响,影响程度将近70%,因此,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设计阶段作为公路工程EPC项目的基础性地位非常突出。换言之,设计阶段间接确定了项目的总体施工方案、流程,框定了材料的类型及用量,明确了施工机械的台班及调配方案,故应将70%以上的成本控制精力集中在设计阶段。本文结合量化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控制建议。
3.1 落实限额设计,审慎处理设计变更
全面落实限额设计方法,依托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形成环环相扣的成本预算控制体系,以可研批复的投资估算为基准,对项目进行拆分,分别细化不同分项工程的投资概算,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成本,审慎处理设计变更,坚持“最大限度减少变更”的基本原则,对于必须变更的分项工程,应加强审核把关,确保细化后的分项工程成本均在预算框定的范围内。
3.2 强化科学采购
进一步深化对公路工程EPC项目中采购环节的认识,明确其对设计和施工环节的衔接作用,依托EPC总承包优势,从设计阶段提前切入,在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优化采购资金用途,借助招投标、询价等方式遴选出性价比最优的“工料机”及服务供应商,压缩采购直接成本;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机械及施工材料的进场组织调度,优化分工协作,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压缩总台班,加强原材料全过程把控,避免材料浪费闲置[4]。
3.3 建立成本预警机制
以采购阶段为例,根据施工图编制采购成本控制方案,采购全程严格执行成本控制方案,施工现场物资管理部门根据成本控制方案做好采购物资的接收、保管、发配等工作;组建项目部成本管理分部,定期核对实际发生成本与计划成本偏差,根据偏差内容及程度提出改进方案,重点加强对“工料机”、服务等分项的采购成本控制;对于出现严重的成本偏差情况,启动预警机制,根据预警级别采取差异化的响应,最高预警级别触发后,项目应立即停工核查,项目部负责人是成本控制及预警响应的第一责任人[4]。
4 结语
综上,本文以公路工程EPC项目成本控制为研究重点,在明确成本控制基本理论及控制原则的基础上,采用AHP法对项目成本影响因素权重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认为设计阶段是造成成本失控的关键环节,其中,初步设计对整个公路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成本影响权重最大;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落实限额设计、审慎处理设计变更,强化科学采购及建立成本预警机制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以期加强对公路工程EPC项目的成本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