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3~5岁儿童龋病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21-02-26张佳丽姚军仁青措姆许元泓
张佳丽 姚军 仁青措姆 许元泓
1.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科,福州350001;2.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昌都854000
龋病是在细菌等多因素作用下,牙体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1]。龋病也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但会影响咀嚼功能,而且会对后继萌出的恒牙及恒牙列产生影响,损伤口腔黏膜软组织,甚至可造成全身影响[2]。研究[3]发现,饮食习惯、糖的摄入、口腔卫生习惯、家族性、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均与龋病相关。昌都市位于西藏的东部,平均海拔为3 200 m,藏族人世居其上。研究表明,海拔3 000 m 以上高原可对人体引发明显的生物学效应[4],是高原疾病的多发地区,口腔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5]。为了解高原地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本研究依托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对学龄前儿童健康体检的项目对西藏昌都市区11 所幼儿园儿童进行了口腔龋病检查,并对家长进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从而了解高原地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规律,为该地区龋病的防治提供相应的指导。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9 年7—10 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西藏昌都市市区11 所幼儿园共1 597 名3~5 岁儿童,其中男840 名,女757 名,对其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1.2.1 龋病检查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标准,对口腔检查小组2名成员进行龋病检查专业培训,并要求通过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 值>0.8)。受检者采取坐位,检查者使用探针和平面口镜在自然光下检查乳牙患龋情况。龋病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牙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损或釉质破坏,或可探及软化龋。对于着色不平坦地区,探针触及不发软,氟牙症所引起的釉质上硬的凹陷着色不视为龋。龋病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表示。
1.2.2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龋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在对每一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后,询问其家长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现场在调查问卷上做记录。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1)儿童的年龄和性别;2)儿童每日刷牙的次数;3)喝酥油茶的频率;4)吃糌粑的频率;5)是否定期口腔检查。现场共发放问卷1 597 份,但由于部分家长没有陪同,故问卷回收1 580 份。问卷调查者和记录者均为口腔检查的2名成员。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龋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龋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3~5岁儿童患龋情况
1 597 名 昌 都3~5 岁 儿 童 中,藏 族1 516 名(94.93%),汉族81 名(5.07%)。昌都市3~5 岁儿童的患龋率及龋均见表1。总体患龋率为52.85%,龋均为2.44。
2.1.1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患龋率的比较 3、4、5 岁组儿童的患龋率分别为35.50%、58.56%、63.82%。统计分析表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3 岁组儿童患龋率低于4 岁组、5 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岁组与5 岁组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患龋率为51.79%,女性患龋率为54.03%。统计分析表明,男女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照年龄分组比较,5 岁组女性患龋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岁组、4 岁组男女间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龋均的比较 3、4、5岁组儿童的龋均分别为1.18±2.693、2.37±2.792、3.28±2.645。统计分析表明,5 岁组高于3 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男性龋均为2.50,女性龋均为2.38。统计分析表明,男女间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照年龄分组比较,5岁组女性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4岁组男女间龋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昌都市3~5岁儿童的患龋率及龋均Tab 1 Caries rates and dmft index of children aged 3-5 years old in Changdu
2.2 3~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单因素分析
对高原地区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刷牙频率大于等于每日2次时患龋率低于从不/偶尔刷牙和每日1 次刷牙(P<0.05);进甜食频率减少,患龋率降低(P<0.05);喝酥油茶频率增加,患龋率降低(P<0.05);吃糌粑频率对患龋率无明显影响(P>0.05);定期口腔检查频率增加,患龋率降低(P<0.05)(表2)。
表2 昌都市3~5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因素与患龋率的关系Tab 2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health related factors and caries rate of children aged 3-5 years old in Changdu
2.3 3~5岁儿童龋病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甜食频率、喝酥油茶频率和口腔检查是龋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表3)。
表3 昌都市3~5岁儿童龋病多因素分析Tab 3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caries of children aged 3-5 years old in Changdu
3 讨论
龋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牙齿发育缺陷、致龋微生物定植、口腔动态环境、饮食习惯、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医疗保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6-7]。国内低海拔地区关于儿童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8-10]印证了上述结论。而这些相关因素,都可以通过科普宣教,改观人群的口腔意识,来达到降低患龋率的目的。国内高海拔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11-13]:高原地区儿童的口腔患病率较高,口腔健康意识较差,他们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遗传因素和适应高原缺氧能力等方面与低海拔地区的儿童都有较大差异。饮食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患龋率。
本调查结果显示,昌都市3~5 岁儿童中,3 岁组的患龋率和龋均最低(35.50%,1.18±2.693),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龋均均增加(P<0.05)。这表明,一些导致龋病发生的病因并未引起藏区家长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良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儿童龋病的增加。今后有必要加大在藏区的口腔防龋知识的普及力度,以降低龋病的发生率。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刷牙频率大于等于每日2次时患龋率低于从不/偶尔刷牙和每日1次刷牙(P<0.05);进甜食频率增加,患龋率增加(P<0.05);喝酥油茶频率增加,患龋率降低(P<0.05);吃糌粑频率对患龋率无明显影响(P>0.05);定期口腔检查频率增加,患龋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进甜食频率、喝酥油茶频率和定期口腔检查是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本研究中,随着每天刷牙次数增多(刷牙频率大于等于每日2 次),患龋率降低。刷牙的频率也从侧面反映家长对儿童口腔状况的重视程度,家长越重视,越能有效地监督,从而降低患龋率。本调查中发现很多儿童都只习惯早上刷牙,却没有晚上刷牙的习惯,这导致食物残渣和致龋菌在牙面停留的时间过长,不利于龋病的预防。同时数据还显示,昌都市区仍有25.63%(405/1 580)的儿童是从来不或者只是偶尔刷牙的,这比例高于其他文献[8,14-16]所报道的数据。儿童口腔保健的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表明,随着甜食摄入频率的增加,龋病发生率也增加。藏族儿童的食谱中经常会有酥油茶和糌粑。酥油茶含有丰富的氟元素、茶多酚和多种维生素,是一种有潜力的防龋天然物质,饮用酥油茶可以降低患龋率,这与文邵先等[11]报道的研究结果一样。然而,Zhang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甘孜地区,12 岁藏区儿童龋齿患病率与母亲饮用砖茶的频率有关,与儿童饮用砖茶的频率无关。母亲饮用砖茶频率越高,孩子的患龋率和DMFT 指数越高。该文章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是母体摄入过量的氟,使得儿童牙釉质发育受阻,增加了患牙的龋易感性,而儿童喝砖茶摄入氟的量有限,不至于引起牙齿结构的破坏。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不相同。糌粑是一种带有黏性的食物,里面可以放入糖的成分。食用糌粑不利于牙面的清洁,反而会引起食物残渣的潴留。但本研究显示吃糌粑的习惯对患龋率无明显影响。定期带儿童去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可以降低患龋率,有利于龋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昌都市3~5岁儿童龋齿的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纳入更多的要素来评估其相关影响因素,比如家庭环境、是否在牧区生活等。本研究结果提示昌都市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还不容乐观,口腔医务工作者要更多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做到龋病的早预防早治疗。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