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自由体位对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1-02-26邓柳琪苏丽艳刘佩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骨盆体位产程

邓柳琪,苏丽艳,刘佩云

(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 东莞 528000)

0 引言

以往产妇分娩过程中,主要采取仰卧体位,该体位有利于监测产程和胎心[1]。但对于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而言,具有较高的头位难产风险,采取传统体位时容易增加产程时间,提高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窒息[2]。如果不采取及时处理措施,甚至危及母婴安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自由体位逐渐得到临床妇产科医务人员的关注,并逐渐应用于分娩中,取得了一定效果。自由体位主要指产妇整个分娩期间根据自己习惯采取相对舒适的体位,减轻产妇的不适和痛苦,从而有利于顺利分娩[3]。本文将对在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中应用自由体位对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展开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选自在我院分娩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共40例,时间段在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设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中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28.63±2.14)岁;孕周38至40周,平均孕周(39.23±0.24)周;12例为枕后位,8例为枕横位;身高152至165cm,平均(158.36±2.14)cm;体重60至72kg,平均(65.25±4.56)kg;平均体质量指数(23.53±1.54)kg/m2。实验组中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4岁,平 均(28.48±2.26)岁;孕周39至41周,平 均 孕周(39.03±0.19)周;11例 为 枕 后 位,9例 为 枕 横 位;身 高150至164cm,平 均(158.14±2.51)cm;体 重61至74kg,平均(65.49±4.41)kg;平均体质量指数(23.26±1.68)kg/m2。本次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对比一般信息两组产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对比。

纳入标准:①全部产妇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枕后位或枕横位;②单胎足月妊娠,均为初产妇;③胎儿情况正常;④骨盆外测量正常;⑤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且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②阴道分娩禁忌症;③心电图异常;④合并严重产科并发症;⑤精神异常、认识障碍;⑥经产妇;⑦瘢痕子宫,骨盆测量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分娩过程中采取传统体位,在规律宫缩期间,产妇在待产室保持仰卧体位或者侧卧位等待分娩,密切监测胎心。在宫口全开后,产妇在产床上保持截石位。

实验组采取自由体位,根据产妇自身舒适感受、习惯和具体情况自由选择体位。例如①站位:该体位适用于产程进展滞后、宫缩强度降低或者宫缩间隔时间较长的产妇,产妇存在腰背疼痛,使用双手扶住产床扶手上,站在床边上;②坐位:该体位适用于活跃期进展缓慢的产妇,产妇存在腰骶部疼痛或者想休息时。将双脚踩到支架上,双手扶住扶手,身体坐于产床中心;③侧卧位:该体位适用于产程进展滞后或者枕后位产妇中,能够有效缓解因为脐带受压或者仰卧体位引起的胎心异常情况。产妇在高坡采取侧俯卧体位,尽量使胸部和床面贴近;④蹲位:该体位适用于枕后位、枕横位、胎头位置较高或者胎头较大的产妇。产妇将双脚分开,然后向下蹲在地上;⑤跪位:该体位适用于产程进展滞后、枕后位或者存在胎头异常的产妇。产妇将双腿分开,采取双脚同时跪下或者单脚跪下的方式,身体可靠在床边尽量保持直立。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②统计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包括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其中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及以下判定为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在500mL以上判定为产后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结果显示,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上,实验组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s,h)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s,h)

?

2.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阴道分娩率相较对照组更高,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相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产妇在阴道分娩的时候,通过观察胎方位能够有效判断能够顺利头位分娩,而枕后位和枕横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因素[4]。研究发现,由于骨盆体积过大或过小、宫缩乏力、产妇情绪变化以及胎儿体积大小是引起枕后位和枕横位头位难产的关键原因[5]。虽然无法通过任何手段对胎儿大小和产妇产道进行改变,但是可以通过体位的变化调整产妇产道和胎儿之间的关系,产妇采取蹲位、侧卧位、坐位等体位会一定程度造成骨盆形态的细小变化,使胎儿重力出现改变,形成更大的骨盆空间,有利于胎儿头部快速转动,从而促进胎儿顺利分娩,加快产程进展[6]。除此之外,体位的变化还对可产力产生一定影响,为顺利分娩建立良好基础[7]。

从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实验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后,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陈允蒙等[8]学者研究中将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传统体位和自由体位,结果显示自由体位组产程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同时阴道分娩和新生儿窒息情况优于对照组,和本次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表明了自由体位可缩短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纠正胎头枕位异常,减少产后出血,改善妊娠结局。对于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而言,因为头盆不对称,骨盆容易相对较小,胎头在内部的旋转和俯屈受到影响。而传统体位使骨盆活动受到限制,导致骨盆出口狭窄,压迫腹主动脉,减缓子宫动脉血液流通,从而造成胎盘血液供应异常,引起胎儿窘迫。通过采取自由体位,产妇能够随时变化体位调整骨盆骨骼,改变骨盆形态和容积,并且给还可以调节下降角度,满足胎儿的需求,从而保证胎儿顺利通过[9]。研究发现,分娩过程中不同时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自由体位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采取半坐位能够扩大骨盆入口直径,有利于增加胎儿的氧气供应[10]。采取蹲位时通过重力因素的影响可促进胎头下降;采取侧卧位时,能够避免骶骨在胎儿下降时受到胎儿重力的压迫,使骶骨移向骨盆后方。除此之外,分泌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还有利于保持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的宫缩,减少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胎儿氧气供应,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风险。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应用于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中,有利于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广泛开展。

猜你喜欢

骨盆体位产程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