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亻革家人6项群体遗传学特征分析

2021-02-26杨小娟杨建辉骆思亦骆文斌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门齿鼻梁汉族

杨小娟,杨建辉,骆思亦,骆文斌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13)

亻革家人是我国未识别民族,约5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黄平、凯里及关岭等县(市),其中以黄平县最为集中,有22 000余人,占全国亻革家人口总数的44%,居住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 120~1 250年[1-2]。国内多名学者[3-6]曾对贵州亻革家人遗传特征进行诸多研究,但目前未见其有关唇厚、门齿类型、下颏类型、鼻孔性状、鼻尖方向、鼻梁侧面观等特征的文献报道。为更加深入了解该族群,笔者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贵州省黄平县枫香寨亻革家人为调查对象,整群随机抽样调查412人(其中男217人,女195人)。被调查对象为世居亻革家人,年龄7~55 岁,身体健康,无残疾,无畸形。

1.2 方法 按照遗传学术界公认的调查方法和标准[7-8],对贵州亻革家人唇厚、门齿类型、下颏类型、鼻孔性状、鼻尖方向、鼻梁侧面观等6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调查数据用EXCEL2010和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贵州亻革家人6项遗传学特征出现率见表1。

表1 贵州亻革家人6项遗传特征出现率(n,%)

2.2 贵州亻革家人6项遗传学两两特征间相关分析见表2。

表2 贵州亻革家人6项遗传学特征各组特征样本量及其相关性分析的χ2值

3 讨论

3.1 遗传学特征出现率的比较分析

3.1.1 唇厚 贵州亻革家人厚嘴唇出现率占86.65%,男性多于女性(P<0.05)。与其他民族群体比较,贵州亻革家人厚嘴唇出现率明显高于贵州彝族[9](11.70%)、贵州白族[9-10](7.35%)、贵州汉族[9](8.45%)、新疆柯尔克孜族[11-12](54.39%)、新疆塔吉克族[11-12](58.24%)、里民人[13](69.84%)、新疆维吾尔族[11-12](70.08%)、新疆哈萨克族[11-12](7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贵州白裤瑶[14-15]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贵州亻革家人以厚嘴唇多见,其出现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3.1.2 门齿类型 贵州亻革家人铲型门齿出现率为15.29%,无明显性别差异。与其他族群比较,贵州亻革家人铲型门齿出现率明显低于贵州里民人(91.31%)、广西仡佬族[16](96.12%)、贵州布依族[17](93.75%)、浙江汉族[18](88.15%)、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19](94.58%)、四川凉山彝族[20](95.85%)、海南文昌地区汉族[21](99.19%)、云南蒙古族[22](94.71%)、贵州白族(54.43%)、新疆罗布卓尔人[23](5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贵州白裤瑶[14-15]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贵州亻革家人以非铲型门齿多见,铲形门齿出现率居于全国较低水平。

3.1.3 下颏类型 贵州亻革家人突型下颏出现率占24.27%,男性低于女性(P<0.05);与其他族群比较,贵州亻革家人突型下颏出现率高于四川凉山彝族(4.15%)(P<0.01);低于白裤瑶(77.61%)、贵州汉族(75.35%)、贵州彝族(68.15%)、浙江汉族(43.51%)、里民人(43.28%)、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37.44%)、贵州白族(35.15%)、新疆罗布卓尔人(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贵州布依族(23.13%)、广西仡佬族(29.13%)、海南文昌地区汉族(21.83%)、云南蒙古族(30.77%)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贵州亻革家人以非突型下颏多见,突型下颏出现率居于全国较低水平。

3.1.4 鼻孔性状 贵州亻革家人宽鼻孔出现率为71.36%,男性多于女性(P<0.05)。与其他族群比较,贵州亻革家人宽鼻孔出现率明显高于云南蒙古族(19.71%)、新疆柯尔克孜族(20.21%)、宁夏回族[24](34.40%)、新疆罗布卓尔人(37.25%)、宁夏汉族[24](43.06%)、贵州白族(58.62%)、新疆维吾尔族(54.44%)、新疆哈萨克族(50.48%)、新疆塔吉克族(59.27%);低于海南文昌地区汉族(88.14%)、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86.21%)、贵州布依族(85.31%)、广西仡佬族(79.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白裤瑶(69.66%)、浙江汉族(76.99%)、四川凉山彝族(77.32%)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贵州亻革家人以宽鼻孔多见,其出现率位于全国中等水平。

3.1.5 鼻尖方向 贵州亻革家人鹰钩鼻出现率为10.68%,无明显性别差异。与其他民族群体比较,贵州亻革家人鹰钩鼻出现率高于白裤瑶(5.10%)、新疆柯尔克孜族(4.24%);低于湖南侗族[25](71.74%)、河北蒙族[26](70.81%)、河北满族[26](52.97%)、新疆塔吉克族(39.74%)、河北汉族[26](31.29%)、湖南汉族[25](28.37%)、新疆维吾尔族(23.03%)、宁夏回族(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贵州彝族(7.35%)、贵州白族(12.90%)、贵州汉族(10.25%)、宁夏汉族(7.65%)、新疆哈萨克族(13.36%)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贵州亻革家人以非鹰钩鼻为多见,鹰钩鼻出现率位于全国较低水平。

3.1.6 鼻梁侧面观 贵州亻革家人鼻梁类型出现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其非凸型鼻梁出现率为91.26%,凸鼻梁出现率仅为8.74%,与我国多数群体非凸型鼻梁人数多于凸型鼻梁一致[16]。与其他民族群体比较,贵州亻革家人凸型鼻梁出现率高于贵州彝族(2.30%)、贵州白族(1.65%)、四川凉山彝族(2.87%);低于新疆罗布卓尔人(55.88%)、贵州白裤瑶(28.88%)、云南蒙古族(24.52%)、贵州汉族(1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贵州布依族(10.31%)、广西仡佬族(6.47%)、浙江汉族(12.07%)、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11.82%)、海南文昌地区汉族(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鼻梁类型民族间存在差异,贵州亻革家人凸鼻梁出现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3.2 遗传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表2可知,15对遗传特征中,仅有唇厚-下颏类型、唇厚-鼻孔性状、下颏类型-鼻孔性状、鼻尖方向-鼻梁侧面观等4对遗传特征存在相关性(P<0.01或P<0.05),说明贵州亻革家人这6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但遗传相关性较小,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门齿鼻梁汉族
国清荣
A new species of Pararhizomys (Tachyoryctoidinae,Muroidea) from Linxia Basin of Gansu Province
长得真可爱
双门齿兽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捏一捏,宝宝鼻梁会变高?
同一副框架眼镜能满足所有鼻梁尺寸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波尔山羊年龄咋判断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