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1-02-26魏学军孙晓惠陆锦锐李海洋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方剂学中药学角色扮演

邓 莹,刘 杰,魏学军,孙晓惠,陆锦锐,李海洋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13)

方剂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来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及临床应用的学科,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为学生今后从事生产、检验、流通、经营、管理、使用及进一步学习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1],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学科多、知识点分散、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背方歌和课后完成练习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学习者在假设环境中按某一角色身份进行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及中药教研室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方剂学授课期间,将角色扮演教学法融入到方剂学教学中进行初探,教学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2018级三个平行班共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18级药品生产技术班(n=28)为对照组,2018级中药学1班(n=28)、2018级中药学2班(n=29)为试验组。对照组男生占比32%,学生年龄19~22岁。试验组2018级中药学1班男生占比30%,学生年龄18~22岁;2018级中药学2班男生占比33%,学生年龄19~23岁。三个班前期学习基础一致,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能力方面比较,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2-3]

1.2.1 授课安排 该课程选用吴俊荣、马波主编的《中药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第3版)教材,开设在中药学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第三学期,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12学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前期已经学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课程,学生具备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上课的能力。对照组授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试验组授课采用角色扮演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2.2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1)内容选择:选择小青龙汤、大承气汤、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四逆汤、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半夏厚朴汤、补阳还五汤、藿香正气散的古今病案作为角色扮演的内容,所选内容均为各章节重点和难点。(2)分组:将试验组两个班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每组2~3人,共分为10组,每组各自推荐小组长,负责角色扮演相关工作的组织与协调。(3)剧本的准备与排练:各组根据所选病案的功能主治进行改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收集、道具准备、人员分工、剧情演练。(4)角色扮演: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以上方剂授课前教师提前1周通知扮演组做好准备工作,并提前进行彩排。表演过程中,扮演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学生要根据病案模拟出主治症状、体征和病史,扮演医生的学生要根据病症完成望、闻、问、切四诊,并说出诊治的理、法、方、药,告知注意事项,再由其中一位同学利用PPT对该方进行讲解。每组表演结束后,先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再由教师总评和打分。

1.3 评价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该课程采用问卷调查、角色扮演现场打分、学生评教、期末笔试考核的方式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满意度、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否提高学生对方剂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发放问卷57份,收回57份,收回率100%。角色扮演现场打分内容包括:道具准备(10分)、团队协作(30分)、现场展示(50分)、PPT制作(10分),每组表演结束后由教师直接打分。学生评教内容包括:教学态度(10分)、教学水平(20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方法(30分)、教学效果(10分),在学期末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同时对上课教师进行评价。期末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类方比较、案例分析,采用闭卷考核形式。

2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3%的学生对角色扮演教学法非常满意,89.0%的同学认为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91.2%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提高同学们的沟通能力,85.5%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法能提高同学们对方剂的综合应用能力,90.4%的同学认为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角色扮演现场评分结果见表1;学生对教师的评教结果和学生期末考试结果见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师评教总分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教师对角色扮演现场评分结果表分)

表2 学生对教师的评教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表分)

3 讨论

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围绕特定主题采用表演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4]。本校2018级学生均为95后,他们的学习特点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动机不足、缺乏与老师主动沟通的意愿、对网络和手机存在很强的依赖性[5],而方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学科,理论学时数较多,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打游戏、看小说、聊微信等现象。因此笔者在方剂学授课的第一堂课就阐明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各论教学过程中引入角色扮演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主要优势与不足:(1)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表现力很强,表演较逼真,部分组别PPT做得很精美,能充分运用音频和视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有个别同学处于应付状态,参与感不强。(2)增强学生与老师主动沟通的意愿。由于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使很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对某些名词术语难以理解,如大承气汤的配伍特点“通因通用”,绝大部分同学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但也有少数同学不懂就不讲,避免与老师交流。(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中,从脚本准备、角色定位到最后的表演,都需要每个组员的密切配合,准备比较充分、组员配合较好的组完成就比较顺畅,而部分组别由于分工不明确、对案例分析不透彻,表演过程显得比较凌乱。

从实验结果来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从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得出,实行角色扮演教学法也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师和学生中能起到双提高作用,可提高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方剂学教学改革打下基础。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本团队将对方剂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

猜你喜欢

方剂学中药学角色扮演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