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2021-02-26
[导读]2020 年11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增速较10 月份加快0.1 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03%。202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
2020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2020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增速较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03%。202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
分三大门类看,11 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增速较10 月份放缓1.5 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7%,加快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加快1.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1 月41 个大类行业中有34 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5%,汽车制造业增长11.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8.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
分产品看,11月612种产品中有439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1 734万吨,同比增长10.8%;10种有色金属549 万吨,增长6.1%;汽车278.3 万辆,增长8.1%,其中,新能源汽车20.7 万辆,增长99.0%;发电量6 419 亿千瓦时,增长6.8%;原油加工量5 835万吨,增长3.2%。
2020年1~11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0 年1~11 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 765.1 万辆和1 779.3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8.1%和7.6%。分车型看,轿车产销分别完成813.8万辆和821.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1.3%;SUV 产销分别完成827.8万辆和832.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和0.9%;MPV产销分别完成88.6万辆和9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8.6%和26.3%;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8万辆和34.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4%和3%。
2020 年1~11 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72.1 万辆和467.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2%和20.5%。分车型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433 万辆和42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3%和23.7%;客车产销分别完成39.1 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6.1%。
2020 年1~11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1.9 万辆和110.9 万辆,其中产量同比下降0.1%,销量同比增长3.9%。分车型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9 万辆和89.4 万辆,其中产量同比下降3.1%,销量同比增长4.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8万辆和2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8%;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35辆和948辆,同比分别下降34.4%和29.1%。
《2020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发布
2020年12月21日,中国5G+工业互联网成果发布会在武汉召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吕坚在会上发布《2020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从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路径来看,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主要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活动三大方向切入,涵盖研发设计、计划排程、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园区物流、设备健康管理、营销服务、供应链管理八大领域。
《白皮书》提出,现阶段“人工智能+制造”主要面临以下挑战:一是人工智能的价值难以被准确衡量,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动力不足,一些细分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路径尚不明晰,应用风险、收益和成本难以准确核算;二是部分领域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制造业各场景数据量巨大,各设备数据协议标准尚未统一,数据互联互通存在困难;三是工业深水区的解决方案仍待探索,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仅集中在少数变现能力强的热门场景,更多应用场景还有待挖掘;四是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同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生产特点、流程、工艺的复合型人才极其匮乏,对企业来说人力成本较高。
2020年9月份全球粗钢产量情况
2020 年9 月,世界钢铁协会统计的64 个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为1.564 亿吨,同比提高2.9%。其中,中国粗钢产量为9 260 万吨,同比提高10.9%;印度粗钢产量为850 万吨,同比下降2.9%;日本粗钢产量为650万吨,同比下降19.3%;韩国粗钢产量为580万吨,同比提高2.1%。
德国粗钢产量为300 万吨,同比下降9.7%;意大利粗钢产量为180 万吨,同比下降18.7%;法国粗钢产量为100 万吨,同比下降20.1%;西班牙粗钢产量为90 万吨,同比下降20.7%。美国粗钢产量为570 万吨,同比下降18.5%;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20万吨,同比提高18.0%;巴西粗钢产量为260万吨,同比提高7.5%。
2020年1~9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3.474亿吨,同比下降3.2%。其中,亚洲地区粗钢产量为10.01亿吨,同比提高0.2%;欧盟地区粗钢产量为9 940 万吨,同比下降17.9%;北美地区粗钢产量为7 740 万吨,同比下降18.2%。
2020年上半年德国机床产值下降28%
2020 年上半年德国机床产值42.1 亿欧元,同比下降28%。其中,切削机床产值32.9 亿欧元,降幅28%;成形机床产值9.2 亿欧元,降幅28%。机床附件产值11.1 亿欧元,降幅24%;组装、维修和安装服务5.4 亿欧元,降幅27%。
订单方面,上半年德国机床达到46.6亿欧元,同比下降35%,其中国内订单17.9亿欧元,降幅28%,国外订单28.7 亿元,降幅39%。受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德国机床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0.9%,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在“短时工”政策下,就业人数变动不大,为71 183人,增幅3.0%。
2020 年上半年,机床及附件产值总计53.2 亿欧元,同比下降27%;出口33.1 亿欧元,降幅33%;进口11.9亿欧元,降幅39%,出口率为62.2%,进口率为37.1%。
从主要出口市场看,2020年上半年德国机床最大的出口市场为中国,出口额6.6亿欧元,同比下降31%,在出口市场中的占比为20.1%。第二大市场为美国,出口额3.8亿欧元,同比下降29%,占比为11.3%;第三大市场为法国,出口额1.7亿欧元,降幅34%,占比5%。
进口方面,瑞士仍是最大进口来源地,2020 年上半年,从瑞士进口3.0 亿欧元,降幅39%,占进口市场的25.6%;其次是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和中国,中国在德国进口实仓的份额达到6.0%,低于奥地利的6.3%、意大利的8.1%和日本的10.0%。
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在台州召开
2020年12月10日,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模标委”)主办、黄岩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标准审查会在台州市黄岩区召开。模标委全体委员、标准起草组代表和行业专家代表共一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模标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冲主持。
王冲秘书长汇报了模标委2020 年主要工作情况和2021 年工作计划。2020 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在标准制修订工作方面,模标委完成了7项标准项目的报批,12项标准送审稿的研制,开展了16项行业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工作,提交了1项ISO 新工作项目提案。模标委副秘书长陈文琳组织与会委员对模标委2020年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进行了审议和表决。在标准审查阶段,参会委员和委员代表从标准的先进性、规范性与适用性等方面对2020 年完成的2 项国家标准和10项行业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和研讨,并对审查结论进行了表决。
上海交通大学与台州市共建模具成形制造联合研究中心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与浙江省台州市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模具成形制造联合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希望双方共建的模具成型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成为合作的“桥头堡”,进一步促进未来更多合作,发挥更大优势,做出更大贡献,成为校地合作的典范。
按照协议,上海交通大学(台州·黄岩)模具成形制造联合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学校模具CAD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模具成形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台州黄岩作为我国模具产业重要集聚区的产业优势,共同开展面向复杂产品模具成形制造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以材料-工艺-模具-装备一体化研究和模具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为抓手,推动模具行业技术进步,促进黄岩模具产业转型升级。
佛山最高扶持2 000万元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近日,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佛山市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扶持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明确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并对扶持对象、扶持方式和标准、申报程序及资金拨付等予以规定。
根据方案,扶持对象分为4类: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单位、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和国家或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依托单位。
《方案》显示,扶持力度分为3 种:对于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市级扶持资金按照工信部或省扶持资金比例1∶1,最高不超过2 000万元的标准,分两批下达,每批50%,第一批在工信部或省下达扶持资金后下达,第二批在项目通过验收后下达。
对于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单位,扶持资金标准不超过1 000万元,分两批,每批50%,第一批在确定项目计划后下达,第二批在项目通过验收后下达。对于国家或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依托单位,扶持资金标准不超过1 000万元,分两批,每批50%,第一批在确定项目计划后下达,第二批在项目通过验收后下达。
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智能轴承联合研究中心”
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在辽宁大连校企合作委员会2020年年会上签署了共建“智能轴承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联合研究中心将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轴承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试验技术等技术优势以及大连冶金轴承在轴承设计、制造、试验方面能力,共同打造国内首个智能轴承校企联合研究团队。
大连冶金轴承—大连理工“智能轴承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有力地推动高端轴承、智能轴承等方向的关键技术研发。研究中心将轴承制造聚焦智能制造科技前沿,其成果可应用于各类轴承制造以及智能产品研发,能够创造可观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将推动轴承产业链与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提高了我国智能制造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轴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河南举办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职业技能大赛
2020 年12 月18 日,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多个部门联合主办的2020 年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智能制造)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举办。
本次大赛围绕“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新职业,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2个工种进行比赛,参赛人员包括重点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与院校在职教师、在籍学生,旨在搭建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过前期筹备,大赛共有来自49家企业、43所院校的228支代表队报名参赛,选手共计335人,是近年来河南省主办规格最高、参赛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大赛之一,将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和弘扬工匠精神,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网络强省提供人才支撑。
中航迈特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关于颁发2020 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中航迈特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申报的“高性能粉末冶金钛基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项目研发团队针对高性能钛基材料制备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开展了增材制造高性能金属复杂构件的跨尺度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完成高纯度微细球形钛基粉体材料制备、钛基材料激光选区熔化、熔池机理研究等工作,实现了增材制造高性能钛基材料产业化。
中航迈特作为国内金属粉末材料专业服务商,在此次项目中发挥自身在工艺开发、制粉技术、批量生产等方面的经验优势,实现了高性能钛基材料的产业化推广,生产的球形粉末成功应用于增材制造、注射成形以及热等静压等粉末近净成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济南二机床双摆角铣头国家项目通过终验收
2020年12月16日,由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数控机床双摆角铣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在陕西汉中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和档案终验收。本次验收实行综合绩效评价,更加注重专项产品的市场应用效果。专家听取了技术汇报,查阅了各类资料并进行了现场检查,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目标。
这是济南二机床通过验收的第1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历时3年时间,攻克了双摆角铣头系列化、关键零件制造、静/动态精度调整、补偿及性能优化、与国产数控系统匹配以及可靠性验证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重点领域用户40台套产品的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