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双源CT 在诊断冠心病中的效果评价
2021-02-26冯小妍
冯小妍
(太原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 山西 太原 030009)
冠心病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在发病过程中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将会出现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心源性猝死,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医学专家发现在冠心病患者诊断过程中核医学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能够有效掌握患者疾病情况,并且利用仪器可以观察患者各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对100 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深入探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双源CT 在诊断冠心病中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应理论依据,现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3 月本院100 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53 例,女性患者47 例;年龄35 ~83 岁,平均年龄(58.47±3.69)岁。
纳入标准:符合冠脉造影诊断标准;本次实验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完成全部流程;临床资料保留完整,可以进行实验研究;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具有意识障碍、沟通障碍以及精神障碍;具有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心电图显示心率异常;患有心、肝、肾重大器官疾病;实验依从性偏低的患者。
1.2 方法
(1)使用仪器和药物 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需要选择相应的仪器和药物,双源CT 诊断方式采用西门子二代双源CT,使用药剂为拜耳公司生产的优维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采用西门子SPECT/CT Symbia T6 仪,使用平行孔低能高分辨准直器,行运动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2)检查方法 在应用双源CT 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若患者存在早搏或心率不齐等情况需停止诊断。在扫描前嘱患者将0.5mg 硝酸甘油含服于舌下2min,然后采用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从患者隆突下1cm 至心脏膈面下方进行扫描,同时在患者右肘前使用45ml 优维显实施静脉注射,速率为5ml/s,然后在患者主动脉根部采用bolus-tracking 技术,阈值调整为100HU。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选择患者左、右冠脉最清晰的R-R 间期,并选择多平面组间或曲面重建等方式将图像处理。在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在48h内停止使用β受体抑制剂、钙拮抗剂等药物,采用踏车运动方式,并详细记录患者心率、血压等信息,运动量达到3-4 级,心率达到次级量,或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心绞痛、血压逐渐升高、伴有明显不耐受症状等情况需立即停止实验,即刻注射放射性药物99mTc-MIBI,15min 进食脂类食物,45min后开始扫描,3°1 帧,20m/帧。
(3)图像分析 经双源CT 检查后需要由2 名放射科医生对患者冠状影像质量以及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判,然后采用sygovia 计算患者血管狭窄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根据短轴、水平长轴、垂直长轴观察患者心尖、前壁、间壁、侧壁及下后壁的心肌灌注情况,在2 名核医学医师不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下对图像进行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标准:患者运动负荷及静息心肌内放射性分布均匀计为0 分,表示正常;患者运动负荷心肌节段性放射性分布稀疏,且静息心肌内放射性分布正常计为1 分,表示轻度缺血;患者运动负荷心肌内节段性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且静息心肌内放射分布基本正常计为2 分,表示中度缺血;患者运动负荷心肌节段性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或缺损,且静息心肌内放射分布未见明显填充,计为3 分,表示重度缺血或心肌梗死。
1.3 观察指标
根据CAG 诊断标准计算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双源CT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脉造影检查
结果显示100 例患者中,63 例患者为阳性,37 例患者为阴性,其中三支病变患者有21 例,双支病变患者有19 例,单支病变患者有23 例。
2.2 双源CT 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63 例冠脉造影患者中共41 例为阳性,37 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中11 例为阳性。
2.3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
结果显示63 例冠脉造影患者中共48 例患者为阳性,37 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8 例患者为阳性。
2.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双源CT 以及联合运用方式对冠脉造影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诊断效能[n(%)]
续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发病人群逐渐向年轻化趋势发展,因此探究科学、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实践中重点内容[3]。相关医学专家表示,核医学在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医学技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科室。核医学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观察病变的血流代谢等功能性显像,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敏性以及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临床数据提供高度特异性超微量分析方式。同时,核医学在诊断过程中将功能检查与形态学检查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4-5]。近年来,临床上始终将冠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这种方式可以准确判断患者血管斑块位置以及管腔狭窄长度,但具有费用高、有创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6]。相关医学专家针对冠心病诊断方式开展一系列研究实验,并在实验中指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双源CT 具有良好诊断效果,其中双源CT 通过双探测器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扫描速度,并且具有无创性及图像清晰等特点,同时双源CT 高密度分辨率能够对患者血管斑块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但在实践过程中相关医学专家发现严重的钙化斑块以及患者心率不齐等因素将会影响图像质量,并且使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无法得到准确判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断效率[7]。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并且通过血流灌注缺损情况可以有效判断患者心肌功能,与双源CT 诊断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经冠脉造影检查后63 例患者为阳性,37 例患者为阴性,其中其中三支病变患者有21 例,双支病变19 例,单支病变23;经双源CT 检查后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1.08%、65.07%、71.00%;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8.37%、76.19%、77.00%;经联合诊断方式检查后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5.68%、82.53%、80.00%。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将双源CT 检查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诊断效能,并且可以弥补双源CT 检查方式在功能评价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双源CT 相结合的方式应用到冠心病诊断过程中能够提升诊断效能,并且具备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实践中首选诊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