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黄山谷行草书的形成与发展

2021-02-26范英杰

艺术品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诗卷笔法行书

范英杰

一、黄山谷行书书风的形成与发展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1宋人取意从唐人取法中摆脱出来,推崇借古出新的书法创新精神。黄山谷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黄山谷少年时期以宋代周越为老师,到了后来又受到了杨景度,颜真卿等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其中也受到了大字《瘗鹤铭》的影响和启发。黄山谷小字行书代表作《婴香方》 《王长者墓志稿》 《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

黄山谷不断地否定自我、永不满足:“余在黔州,未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约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着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2黄山谷的行书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字行书。其大字行书凝练有力,有雄健豪迈的气势。基本每一个字中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形成中宫紧收、向四周发散的结字特点,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米芾曾说黄山谷是“描字”,他批评别人“以风樯阵马为痛快”,又说自己元祐间字“用笔多不到”,由此可知,黄山谷行书的运笔速度不会太快。黄山谷大字行书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卷跋》(图1)、《松风阁诗》 《经伏波神祠诗卷》 《为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 《牛口庄题名》等。

图1 《黄州寒食诗卷跋》纸本 34.3×6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州寒食诗卷跋》是黄山谷给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的题跋,这段跋语与原贴合称“双璧”。此段题跋变化无穷、纵横崎岖、长笔画明显。字形上中宫收紧向四周放射,章法上欹侧中求平正,平正中见欹侧。从局部上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从整体上看,呼应对比、浑然一体。

《松风阁诗帖》是黄山谷晚年的作品。在用笔上如冯班《钝吟杂录》言“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钝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3《松风阁诗》长撇长捺,一波三折,下笔平和沉稳,起笔藏锋逆入,欲左先右,横画多以侧锋入笔,然后用中锋行笔,运笔时多提按顿挫,用笔沉着稳健。此帖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岖、内紧外松。

黄山谷的行书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受黄山谷书法影响的有沈周、祝允明、陆游、范成大等,其中沈周的行书《化须疏行书卷》为学习黄山谷的典型代表作。主要体现在结字和笔法上,在结构上内紧外松、松紧结合,用笔上字形成辐射式。黄山谷推崇借古出新的书法创新精神,形成独特的“山谷笔法”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

二、黄山谷草书书风的形成与发展

“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4草书的出现时在隶书的基础上为了书写简便,有章草、今草、狂草。始于汉初,发展到唐代中期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到了“尚意”的宋代,草书家却寥寥无几,可以说有成就的书法家也就是黄山谷了,所以说自唐代以后黄山谷的书法可以算得上又一座高峰。

黄山谷少年受到周越影响,一生遗憾的就是误学了周越,他对此痛心疾首:“予学草书三十馀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5黄山谷草书代表作有《诸上座帖》 《李白忆旧游诗卷》 《花气诗帖》 《杜甫寄贺兰铦诗》《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等。黄山谷草书强调节奏感,线条沉着老辣。

《诸上座帖》是黄山谷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全文字形欹侧、左右张开,笔势沉着稳健,墨色枯润相间,继承怀素狂草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变化。《诸上座贴》中相同的字不同的变化,例如“执着”(图2)二字有七组,用笔轻重缓急,用墨枯润相间,结构大小错落,纵横圆转取侧势。《诸上座帖》最后黄山谷用行书结尾,此行书结字内紧外松,用笔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行草两种书体,相互映衬,是黄山谷晚年的杰作。

图2 “执着”

《李白忆旧游诗卷》(图3)是黄山谷晚年代表作,沈周曾在诗卷题跋中说到“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此帖用笔紧峭,瘦劲奇崛,起笔圆润,收笔自然,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一气呵成。

图3 《李白忆旧游诗卷》 现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

书法是流动的线条、笔尖上的舞蹈。线条作为书法家语言的表达方式,与书家的内心形成默契表达出来。黄山谷经过学习、继承、提炼等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其草书非常注重节奏韵律,用笔圆润,线条沉稳老辣,富有弹性和质感。章法上近看字与字忽左忽右,远看气势贯通,浑然一体,整篇一气呵成。苏东坡欣赏黄山谷书法欹侧的特点,赞曰:“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琐事,可谓三反。”6黄山谷做得最完美的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形成了苍老跌宕的独特风格。

三、结语

黄山谷书法的独特之处体现在结字和笔法上,如今很多学者学习黄山谷书法之学习表面看到的线条的抖动、长撇长捺,没有深入研究黄山谷的书法神韵。如果书学者能够轻易掌握黄山谷书法的独特,恐怕也就不叫山谷笔法了。黄山谷作为“苏门四学子”之一,在学习前人书法时受苏东坡的影响最大。从黄山谷流传至今的书法墨迹上来看,字的中宫收紧撇捺向四周开张、字势偏向右上扬、字形扁阔等特点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并受苏轼影响。黄山谷的书法的长枪大戟、沉稳劲健的书风也离不开他明确标榜师法的大字《瘗鹤铭》。黄山谷的草书中融入了篆隶的笔法,他曾说:“ ‘余尝观汉时石刻篆隶,颇得楷法’ 观史孝岑出师颂数字颇得草法,盖陶冶草法悉自小篆中来’。”7黄山谷对篆隶笔法的重视体现在他的草书笔法上,不仅仅局限于用笔的起收、提按等表面技法,而是深入到线条的变化,用笔中锋行笔,线条圆润立体,行笔取涩势是线条具有篆书的沉稳厚重,逆锋起笔使线条更具有弹性。黄山谷在研究中对草书的笔法进行细微的观察,将篆隶笔法融入草书的书写中。黄山谷的书法不仅在宋代、在元明清时代也影响了很多书家,例如,郑板桥、文征明、徐渭、王铎等,他们的创作观与黄山谷一脉相承,在继承前人书法风格的同时,开创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尚意”的书风下,黄山谷在“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8的目标状态下,不受传统的束缚,书法艺术在晚年取得了的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使宋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

注释

1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8月,第575页。

2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8月,第355页。

3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8月,第551页。

4 许慎《说文解字》。

5 黄庭坚《山谷自论》。

6 《东坡续集》卷四《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

7 《山谷题跋》,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第187.101页。

8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8月,第356页。

猜你喜欢

诗卷笔法行书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我问
脚踏实地
品读
陋室铭(行书)
七绝·读黄教授《未来不是梦》感怀
几多笔法写思情
春行
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