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的宫廷音乐研究

2021-02-26程璇

艺术品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坊明史乐舞

程璇

关于明代音乐,无论是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吴钊、刘冬升的《中国音乐史略》、还是郑祖襄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其较大的篇幅都是在写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等,对宫廷音乐的描述少之又少,有的也只是一笔略过。因此也可以看出,在明代,音乐的主流方向并不是宫廷音乐,而是更贴合生活的民间音乐。在《明史·艺文志》中,关于宫廷音乐写到朝会音乐、宴飨音乐等,以及在不同时期的乐队编制,对了解明代的宫廷音乐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宫廷音乐,其实就是流行在宫廷中的音乐。早期的音乐,大都是用在特殊场合的,后来慢慢又有了宴享音乐、朝会音乐等,都是在一些比较重大的场合用的音乐。最早的宫廷音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规定了礼乐制度,同时还为各个等级严格规定了应用音乐的制度,例如关于乐队的陈设及其所用乐器的数量,规定王、诸侯、士大夫等的乐队和所用的乐器,同时还包括舞队的人数等等。笔者认为,从这一时期开始,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已经有了区分,只是区分的不太明显。因为在当时,平民百姓是最下等的,或许连听音乐的资格都没有。周朝还出现了最早的音乐机构,包含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三个方面。在当时,音乐的应用场合,大约可以分为燕礼、射仪、王师大献等。明代宫廷音乐,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民间音乐发展兴盛的时期,明代音乐依然延续了最早的礼乐制度、用乐场合,在这些大型场合还是需要宫廷音乐,证明它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一、明代宫廷音乐的来源

在《明史·艺文志》中,首先讲述的是制乐的原因。文中写道:“古先聖王治定功成而作樂以合天地之性類萬物之情天神……”大致意思说古代圣明的君王,为了使国家可以安定,功业有所成就,因此才制乐。天神的到来可以使民心协和,音乐可以抒发人的心情。“明興太祖鋭志雅樂是時儒臣冷謙陶凱詹同宋濂樂韶鳳輩皆知聲律相與究切釐定而掌故闊略欲還古音其道……”这一段表明,明朝崛起后,明太祖决心实行雅乐,因为朝中儒臣冷谦、詹同、陶凯、宋濂等人知晓音律,他们几人互相研究商议后修改整理。在历经英宗、景帝、宪宗等,关于音乐的东西很少有人能明辨。

于是“明代之制作大抵集汉唐宋元之旧而稍更易其名声...”这一句可以看出,明代最初的音乐,集中了汉、唐、宋、元的旧制,只是改了一下名字,其他比较繁琐复杂的东西当时并没有规定出来。

二、乐舞生的选拔

《明史·艺文志》中有关乐舞生的记载,文中写道太祖刚到金陵即立典乐官,第二年设置雅乐用于郊社敬拜,这时的乐舞生是从道童中选拔出来的。在举行仪式时不使用女乐,乐舞生选择的是道童,然后对这些选出来的道童进行考试。“太祖御戟门召学士朱升范权引乐舞生入见阅试之太祖亲击石磬命升辨五音升不能审以宫音为征音太祖哂其误命乐生登歌一曲而罢。”这一段话表明太祖亲自面试这些道童,要求明辨五音和唱歌。文中后面又说道“四庙雅乐命谦较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遂定乐舞之制乐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军民俊秀子弟”,通过上述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乐舞生是由军人或者民间百姓家中长相俊秀的子弟组成,而不是之前说的道童。

三、音乐机构

关于音乐机构,笔者在《明史·艺文志》中看到最多的关键字是教坊司。但在其他论文中,找到关于音乐机构的记载。上述内容也提到,最早的音乐机构要追溯到周朝的太常寺,这一名字一直延续,到汉朝时,音乐机构被称为——乐府,其领导者是杰出的音乐家李延年。乐府中的音乐主要以民间音乐为主,在西汉较后时期,统治者对民间音乐持全面否定的态度,能在政府的机构生存下来的只有宫廷音乐和军队所用的音乐。唐代的音乐机构组成包括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太常寺主管前两个,后两个主要属于宫廷。大乐署集中管理“雅乐”和“燕乐”的事宜,并且还要负责对艺人的训练和考核的工作。鼓吹署主要掌管鼓吹音乐,乐工们要学大小横吹,要学习坐、立部伎等内容。教坊是唐代最大的俗乐机构,由皇帝派遣中宫进行专门管理。其汇集了唐代最为著名的乐工和乐伎。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机构,成员有男有女,担任的业务有歌有舞。梨园中的乐工都是从宫廷音乐机构、宫女和民间挑选出来的,而且能够进入梨园,足以证明他们的音乐才能是最优秀的。宋代的音乐机构也称为教坊。

明代的音乐机构,分为太常寺、神乐观、教坊司和钟鼓司,其中神乐观属太常寺管辖。太常寺和教坊司是在延续前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而神乐观和钟鼓司是新出现的音乐机构。

“太常”是中国古代历来掌管礼乐的行政机构,至明代仍设置有太常寺。在《明史·职官志》中有记载:“初,吴元年置太常司,设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典薄、协律郎、博士(正七品),赞礼郎(从八品)。洪武初置各祠祭署,设署令、署丞。二十四年改各署令为奉祀,署丞为祀丞。”三十年改司为寺,官制如旧。《明会典》亦有记载:“太常寺,旧为太常司。”由此可以看出,太常寺和太常司只是名字上的变动,本质没有变化。

神乐观归太常寺管辖,主要掌管敬拜天地、社稷乐舞等事项。“观”(念去声),一意是指庙宇。据《明史·职官志》记载,主要掌管其中事务的道录司下设有神乐观提点一人,知观二人,且明太祖时就有选取道童充任乐舞生的惯例,神乐观又同时隶属于太常寺这一掌教礼乐的宫廷音乐机构,可见这种元素在明初时的宫廷音乐中十分盛行。

教坊,作为历史沿革中的重要宫廷音乐机构,自唐高祖时就有设置,至明代设立有教坊司,主要掌管宴会大乐、乐舞承应等事宜,同太常寺一样,隶属礼部的管辖。

钟鼓司是明代新创立的音乐机构,钟鼓司是明代新创立的音乐机构,属礼部,为明代四司之一。据《明史·职官志》记载:“钟鼓司,掌印太监一员,佥书、司房、学艺官无定员,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可知钟鼓司以掌管出朝钟鼓、承应杂戏为主。在《明史·艺文志》中,也屡次提到“教坊司”三个字。例如:“教坊司乐工所奏中和韶乐且多不协者……”“弘治之初孝宗亲耕耤(ji,二声)田,教坊司以杂剧……”等,由此可见,教坊司是真实存在不是凭空捏造的。

四、宫廷音乐的分类

在《明史·艺文志》中,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是宫廷音乐中最为常见的。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朝会、宴会等的皇家音乐。中和韶乐是明代宫廷音乐的一种类型,可应用于朝贺和宴飨两种宫廷礼仪中。朝贺典礼时,中和韶乐的乐队被教坊司安置在大殿的东西侧,舞队被安置在宫殿台阶的东西侧。而在宴飨典礼中,教坊司将中和韶乐的乐队安置在殿内,大乐的乐队安置在殿外。笔者在今年年初故宫午门展厅,见到了正在展出的中和韶乐乐队,其中有金双龙钮云龙纹编钟、金漆彩绘云龙纹建鼓、仲尼式琴、碧玉描金云龙纹编磬、黑漆彩绘云龙纹瑟、木彩绘柷、木彩绘敔等。从名字都可以看出乐器大都华丽富贵,以金漆、云龙图案较多,代表了皇家的威仪。在演奏时,乐起以击柷为号,乐止以击敔为号。每歌句终,击建鼓,众乐皆止;鼓在击,众乐复作。

丹陛大乐,洪武初年,因为该乐队设在奉天殿前的丹壁上演奏而得名,它是朝会中群臣行礼时专用的乐队。洪武十二年其乐器组成有戏竹二、大鼓二、云二、方响二、箫二、头管四、笛四、笙四、杖鼓一、拍板一。清代凡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等人御殿接受朝贺及宫中行礼皆用之。在《明史·艺文志》也有所提及“洪武三年定丹陛大乐……太皇太后皇太后并用之朔望朝……”。

关于朝贺乐章、宴享乐章等在《古今图书集成》中有大量的篇幅记载,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五、乐队编制

这里主要是讲乐队中乐器、乐舞和乐工的整编。

这一段话记述的是中和韶乐中的乐器数量和舞生人数的变化,“洪武元年,定乐工六十二人,编钟编磬各十六,琴十瑟四,搏拊四,柷敔各一……协律郎一人执麾以引之。”“七年复增籥四……武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各执干戚文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各执羽籥……”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乐器的数量与舞生的人数只增不减,并且将跳舞的人分为武舞和文舞,其中乐器还有仿宋景钟建造的太和钟。其次还有丹陛大乐、宴享音乐等的记述,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六、结语

明代宫廷音乐内容繁多复杂,最初是沿袭汉唐宋元,在发展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创新,例如音乐机构除原有的太常寺和教坊司,还有新出现的钟鼓司和神乐观。中和韶乐虽然来源于古代雅乐,但是在明代变成礼、乐、歌、舞为一体的雅乐,除中和韶乐,宴享音乐之外,还有第一次出现的丹陛大乐,这都是在明代的新发展。这些音乐为清代的宫廷音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古代音乐能够源远流长离不开时代的变迁,为现今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猜你喜欢

教坊明史乐舞
唐代教坊综述
龟兹乐舞
从《琵琶行》中浅谈音乐之美
浅析教坊于唐戏融合发展的意义
《明史·志第三十七片段浅析》
唐仗内教坊及中唐教坊合署问题考辩
论龟兹乐舞对中原乐舞的影响及作用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
论明史、明史研究及点校本《明史》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