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传染病的N种日常方法
2021-02-26小琪
●小琪 编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已久,大家也早已习惯了每日关心疫情信息,但每每说起疫情时,大家是否真的了解“疫”所代表的是什么呢?疫,其实就是瘟疫,也就是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疾病。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不论哪一种都给世界带来了不可抹去的阴影,至今没有散去。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等。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是由于传染性过强且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我国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约40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通过这次疫情,大家学会了很多在生活中应对传染病的方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不可避免的现在,下列生活防疫知识,希望大家不要忘记!
个人保健:从小处入手
从远古时期到现在,病毒一直是人类难以战胜的对手。在生活中,病毒感染是如此常见,而我们用以对付它的手段却少之又少。许多传染病没有特效药,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因此,最靠得住的还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使自己不得病,或者最起码不幸生病也能战胜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很多常见的不良习惯,如熬夜、不爱喝水、缺乏运动、节食减肥、长期情绪不好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免疫力。经过了这次疫情,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且长期保持下去,这才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基础。
起居: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起居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作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出了立春之后立夏之前,人们应入夜即睡,天亮早起,起床之后可以在庭院中漫步。即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做不到入夜即睡,但是也不应熬夜,要做到早睡早起,保证每天7~8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睡眠时间也不宜过长,中医讲究“久卧则伤气”,久睡则易出现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头晕气短等气虚症状,也不利于阳气的提升。
居家环境:
保持清洁,勤开窗,常通风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也十分重要,脑膜炎等疾病的病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让居室内的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同时,在多发疾病的季节,例如冬春季,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固护好脾胃,才能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所以饮食要注意固护脾胃,避免湿邪。
首先,要忌生冷之物。不宜直接从冰箱里取物食用、饮用,可以放置到接近常温再食用;不宜吃太多性寒之品,如鸭蛋、螃蟹等,容易伤阳助湿。其次,也不宜过多食用油腻、脂肪含量过多的食物,比如各种肥甘厚味、油炸食品;若需服用滋腻补益类的补品,也可以搭配消食化痰的方法同用,减少损伤脾胃的可能。最后,忌饮食失节。饮食过多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脾胃功能受损;饮食过少,则会使人体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下降,因而在疫情期间暴饮暴食或节食减肥都是万万不可取的。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人们对于进口冷链食品的担忧,但大家无需因噎废食,我国已经印发了相关工作方案,进行了严格的管控,若仍然心有余悸,可在烹饪过程中保持清洁、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确保这些细节,进口冷链食品会吃得更放心。若购买的是海淘产品,切记对包装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做好自己的防护;接触包装后做好手部清洁与消毒;处理这些食品时要防止飞溅;及时清洗接触食品的炊具;使用过的残渣单独包装,及时处理。
勤洗手:
如今,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卫生习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病从口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人们对洗手的认知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观察了3749例公共卫生间洗手行为,其中33%的人洗手不用肥皂;10%的人甚至不洗手;能正确使用肥皂和水严格洗手15~20秒,达到清除手中微生物的人只有5%。
关于洗手,你要知道:
1.香皂+流动水的清洁效果好于只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只冲水=没洗手。
2.洗手后,最好用干手纸巾擦干。潮湿的手更利于细菌的繁殖。
3.不建议使用公共场所的烘手机。烘手机会吸入带有细菌的厕所空气,如果烘手机的过滤作用不好,那就会让洗过的手重新变脏。
4.香皂中有没有添加“抑菌成分”,其实无关紧要。只用普通的香皂,就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清洁需求。
5.开水龙头时,脏手已经污染了开关,为避免“二次污染”,可用擦手后的纸巾包住水龙头并关闭,也可以在洗手时顺便清洗水龙头。
用肥皂洗手最高可以降低50%的腹泻死亡率,也同样能预防皮肤感染、眼部感染、肠道寄生虫病、SARS、禽流感和新冠肺炎。正确洗手甚至对癌症及艾滋病携带者的健康都是有利的。
公共场所:细心谨慎
传染病的一个特点是在人群间传播。在公共场所尤其需要注意呼吸道传染病人群间的传播,这类疾病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当空气中的病毒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容易致病,特别在通风差、空间小、人较多的地方。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串门、不扎堆就阻断了传播的途径,无疑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方法。在新冠肆虐的现在,人们对于在公共场所的防疫措施应该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
尽量避免人员密集处,如必须去,须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若无纸巾可用手肘内侧遮住;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如果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掩,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免洗消毒液擦洗双手。
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应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可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交通工具内部属于密闭空间,人与人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座位、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用品,一旦被病毒污染,可发生传播。手触摸这些地方后,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避免接触传播。回家后,要立即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倡导骑自行车出行,要与其他行人保持适当距离,在疫情高发地区可考虑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洗手,确保手部卫生。
在疫情流行期间,乘坐私家车出行,可适当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果多人乘坐,建议佩戴口罩。定期对门把手、车钥匙、方向盘等手接触频繁的部位使用75%酒精擦拭。
一是反腐国家法律和反腐党纪党规互相冲突。在我国,党纪党规与国家法律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辅相成。虽然二者在反腐败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互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发生冲突。这不仅影响了党内法规的执行效果,而且损害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因此需要努力构建一种双向的沟通协调机制,理顺反腐国家法律和反腐党纪党规的关系。
寻医问药:注重方法
药物:
“消炎药”不是万能的。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人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炎症”,可以用“消炎药”预防……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听到病名中带“炎”,就想到“消炎药”,但这是错误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消炎药”一般指的是抗生素,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青霉素、头孢、阿莫西林等,这些药物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但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不属于细菌,所以服用抗生素不会有任何预防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也有“消炎作用”,比如“退热止痛药”——布洛芬,服用这种药,只会起到退热、暂时掩盖表面症状的作用,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起不到预防和治疗作用,也不可用来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
除了新冠肺炎外,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疾病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病毒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对于这些疾病,服用抗生素也是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抗病毒治疗、疫苗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疫苗:
对于传染病来说,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得益于疫苗的保护,我们能够远离传染病,身心都能获得更大的安全感。疫苗对于加快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功不可没。我国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尤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也就是说,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接种。
隔离:
传染病的控制离不开隔离,这是为了避免传染病病人传染他人,而将病人与其他人隔开的一种措施。一般根据各种疾病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播途径的不同,有不同的隔离措施。
对于传染性极强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等,采取严格隔离。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等,采取呼吸道隔离。对于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采取消化道隔离或床边隔离。对于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皮肤炭疽,采取接触隔离。对于昆
无症状感染归根结底是微生物的生存策略,从病毒的角度来说,它们感染宿主的首要目标不是用强致病性或致死率杀死宿主,而是和宿主共存。简而言之,人体免疫功能和外在侵袭的病毒进入一个微妙的相持阶段,病毒不再进攻,但仍不愿撤退。此时,无症状感染者就出现了。这也是人和动物天然获得抗病毒特异性免疫力的主要来源。无症状感染者多就意味着有相当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免疫功能与病毒达到平衡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等,采取虫媒隔离等。
隔离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该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而定。原则上是以病人没有传染性不能再传染他人为度。
除传染病病人外,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也应隔离观察,称为留验。留验期间如接触者发病则应立即隔离、治疗。若接触者未发病,观察期满即可解除隔离。观察期应按该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计算。
当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就是家人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后的隔离措施,使之减少与家中儿童和免疫力较弱人群的接触,可全家佩戴口罩,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具、衣物等健康人不要随便使用,要用开水煮沸消毒。接触性传染病则应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减少生活用品的共用。
无症状感染:
目前,我们发现的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虽然专家一直强调,新冠病毒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杀伤力会逐步减弱。无症状感染者只是具有一定的传播风险,但大多数人依然恐慌。其实,换个角度来想,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增多,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核酸检测技术提升以及检测覆盖面的扩大。而且,无症状感染者并非新冠肺炎所特有,很多病毒、细菌导致的疾病,都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临床上将这类人称为“隐性感染者”或“亚临床型感染者”。
在人类众多传染病中,都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期,大多数传染病在无症状感染阶段都有一定的传染性,比如乙肝、艾滋病等;也有一些传染病的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如鼠疫。总的来说,无症状感染需要重视,但不必恐慌。
心理健康:不可忽视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疫后综合症”常被提起。确实,每一次传染病的暴发都会带来社会稳定、经济复苏、民生改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当然,绝大部分人会在不久后恢复正常,但也确有少部分民众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正常,甚至自身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糟糕。
化解“疫后综合症”需要全社会上下加强风险研判和排查化解。那么个人又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呢?
首先,向身边的人寻求支持,如伴侣、朋友、同事、家人,甚至专业的心理医生,都可以是你倾诉的对象。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对自己的状态有过多的指责,相信这是一个正常过程。
其次,适当运动。研究表明,运动对于改善抑郁、缓解紧张情绪有帮助,同时还有助于维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提高免疫力。
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完成计划获得控制感。比如,有效地列出每天行程,甚至可以包括家务活的安排,在固定时间做好固定的事情,按原先的生活节奏安排好生活。
最后,掌握一些放松训练的方式。放松训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试方法,通过肌肉的松弛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松弛,从而使机体保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
呼吸放松法是常用的放松训练的方法之一。可以采取舒适的姿势坐着或躺下,先感受正常呼吸模式,放松全身;随后把右手放在胸部,左手放在腹部,放松双手,感受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运动;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呼气,胸部保持不动。感受腹部的一起一落。每天坚持5~10分钟即可。
人们常说“病由心生”,尤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都会面临许多考验。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上述方法可以广泛用在生活当中。我们个人也通过这次经历,了解许多关于传染病防治的方法,本文更进一步的将传染病日常防治手段进行了总结,希望大家能将这些方法充分利用起来,远离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