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书评研究

2021-02-26邓江雪周鹤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外延书评内涵

邓江雪 周鹤

【摘要】近年来,翻译书评书写实践者队伍不断壮大,而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学者却屈指可数。翻译书评研究一直处于一种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究其根本原因,与翻译书评概念不明不无关系。概念明确,是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任何具体学科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自身概念明确的基础之上,翻译书评与翻译书评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文章基于近十年来翻译书评研究现状,着力探讨翻译书评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可以如何分类等,以期推进翻译书评及其学科进一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书评;翻译书评;内涵;外延

【中图分类号】G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205-03

【本文著录格式】邓江雪,周鹤.翻译书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205-207.

一、引言

可以说,书评和书籍是相伴而生的。现在常见的书评形式大抵有两种:序跋式和论文式。就其呈现时间而言,序跋和书籍同时出现在读者面前,因为序跋就存在于书页的前后两端;论文式书评则毫无意外地出现在原作品出版以后,且时效性高低不一,有的书几十年之后才有书评,有的几年后有,有的一出来后很快就有。就语言表达和理论高度而言,序跋语言轻松,以文会友,易真情流露,论文体书评表达严谨,科学客观,有一定的学术高度和理论深度,又称学术书评。但不管是哪种书评形式,都可称作是“游园的向导”,其存在的客观功能就是引导读者何以选书,何以读书。各类形式的学术书评正如火如荼地呈现于各学术期刊刊物上,翻译类书评也不例外。2018年,杨金丹曾对2000年以来翻译类书评在我国12本外语和翻译类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译学书评做过统计,发现翻译类书评的总发文量300余篇,而研究性书评比例偏低[10]。这说明,翻译书评书写实践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但对翻译书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学者却屈指可数。究其根本原因,与翻译书评概念不清不无关系。因此,本文基于近十年来翻译书评研究现状,着力探讨翻译书评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可以如何分类等,以最简单明确的语言概括翻译书评概念,以期推进翻译书评及其学科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

二、翻译书评研究现状

最早对书评现象进行研究的是被巴金称为“奇才”的萧乾。1935年,他的毕业论文《书评研究》是书评学的发轫之作,标志着书评活动从此进入了理性探索阶段。随后,王建辉、徐柏容等也相继加入书评学研究,并有多部书评学专著问世。书评学一边不断汲取各具体学科的营养发展自身,一边又由于自身的不断壮大而推动各具体学科向前发展,甚至产生学科分支,形成新的更具体的学科知识体系。翻译书评学便是这一发展的产物,它是书评学与翻译学的结合。其理论研究就是对翻译书评现象进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分析、归纳和总结。2010—2019年,从翻译书评现象中抽丝剥茧、努力探寻翻译书评本质的研究者屈指可数:方梦之、许建忠、耿强、梁真惠、吴万伟、刘金龙、管机灵、杨金丹等人。能从CNKI中检索到的关于翻译书评理论研究的总发文量23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9篇,年均不到1篇,主要发表在《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出版广场》上,可以说,翻译书评研究在学界的影響力很低,属于极端边缘研究,且一直处于一种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

三、翻译书评的基本特征

1935年,萧乾在他的毕业论文《书评研究》中是这样描述书评的:书评即是一种为一般读者所写的一般书籍的批评[9]。翻译书评毫无疑问属于书评类,但它既与翻译学相结合,除具备与书评相同的特征外,还应具备其独特性。翻译书评学是书评学和翻译学融合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研究对象就是翻译书评,翻译书评的研究客体又是什么呢?有何特征?这些都是翻译书评及其学科发展要弄清楚的首要问题。

一直以来,在为数不多的对翻译书评理论感兴趣的研究者中,有的将注意力放在了探讨翻译书评的功能、地位、类型及写作模式上,如耿强、梁真惠的《不该遗忘的角落——论“翻译书评”的地位、作用与形式》[1],刘金龙的《翻译书评:地位与作用》[4],管机灵的《新世纪以来我国翻译书评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18种外语类期刊的统计分析》[2]; 有的放在了论述翻译书评与翻译批评的关系上,如吴万伟的《翻译书评与翻译批评——<翻译为什么重要>九篇书评的对比研究》[8],刘金龙的《翻译书评学论纲》[5]和《翻译书评的理论研究——访上海大学方梦之教授》[6];而对什么是翻译书评则论述较少。在笔者所看到的对翻译书评现象进行理性描写的文章中,探讨过翻译书评概念的学者只有方梦之、刘金龙和杨金丹,其他学者则好似认为翻译书评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公共概念一样,未有只言片语。一个概念不能因为曾被无数次的提起就理所应当地认为所有人都知晓它。

刘金龙在《翻译书评的理论研究——访上海大学方梦之教授》一文中给翻译书评做了如下定义:“翻译书评是指对译学图书(如译学专著、翻译教材、译学工具书、译学期刊、译学论文集等)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评论的一种翻译批评和翻译研究活动,属于广义的翻译批评研究范畴。”[6]与此同时,管机灵也在他的《新世纪以来我国翻译书评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18种外语类期刊的统计分析》一文中沿用了这一概念[2]。方梦之教授随后也为翻译书评下定义:“翻译书评属于翻译批评研究范畴,是翻译批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翻译书评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翻译书评指对一切与翻译有关书籍的书面评论,包括译作、译论和译学图书等。狭义的翻译书评就是对译学图书的评论,即译学书评。”[6]由此可见,上述两种定义都将翻译书评归为广义的翻译批评范畴。杨金丹将翻译书评定义为以翻译类图书(包括翻译理论著作和教材、翻译辞典和期刊等)为评论对象的文体,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研究层面[10]。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为了能明确这个概念,是为了把一个概念清楚准确地传达给一个原来不了解这个概念的人[3]41,语言表述上必须简单明了。笔者认为,刘金龙给翻译书评下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1)所指不明。无法通过定义确定翻译书评的外延究竟包括哪些分类;(2)语言累赘。定义项里的“对译学图书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评论”中的“内容与形式”多此一举,因为对书籍的评论无非就是对作者的思想、表达的内容及语言形式进行价值评论。方梦之教授对翻译书评的定义颇有参考性价值,但他说广义的翻译书评“包括译作、译论和译学图书等”,笔者认为也有概念不清之嫌,因为其中对“译论”的评论不是书评,既然是书评,前提必须是书籍,而译论是指某一个译家或译者的翻译观。翻译观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一篇论文,当然也可能是就此翻译观形成的一本书(倘若这样,它就叫翻译论著了),所以单说译论并不指书籍,对它的评论不能称为书评,而应称为翻译批评。

综上所述,翻译书评的评论对象是与翻译研究有关的一切书籍,其所服务的对象是对翻译及翻译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学者、研究者;翻译书评的主体一般由译界学者、读者、出版商,编辑、作者等承担,其职务就是评判面前的一本书[9];翻译书评的功能是介绍、指疵和净化翻译研究。由此可见,翻译书评的本质属性就是为一切与翻译研究有关的书籍所写的评论,如翻译理论著作、译作,翻译教材、译学工具书、译学期刊、译学论文集。因此,对一切译学书籍的评论性与推介性是翻译书评活动的基本属性。所以,翻译书评的内涵可表述为:翻译书评就是一种为所有对翻译及翻译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所写的一切与翻译研究有关的书籍的评论。

四、翻译书评的分类

翻译书评类型繁杂,可从不同角度划分:

第一,根据翻译书评著作的性质而言,可将翻译书评活动分成以下6类:翻译理论著作书评、译作书评、翻译教材书评、译学工具书书评、译学期刊书评、译学论文集书评。

第二,就从事翻译书评创作活动的主体而言,翻译书评大致可分为作者书评、编辑书评和读者书评[7]。作者书评是作家本人为自己的译学著作所做的整体性评论,包括成书背景、图书内容、图书特色或价值等,旨在向读者推介自己的译学思想。编辑书评是指参与成书全过程的编辑对所阅读过的译学图书所作的评论。译学图书的编辑往往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编辑又是读者。因此编辑书评也会出现双重视角,要么侧重读者视角要么侧重编辑视角。读者书评是指对翻译及翻译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在阅读了译学图书后所作的评论,往往侧重对作者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进而进行价值评判。

第三,就对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而言,翻译书评分为推介性、评介性和研究性三大类[10]。推介性书评主要以介绍著作的主要内容为主,兼有简单的整体评论。评介性书评指书评作者在理解内容基础上,梳理各知识点,揣摩写作思路,根据阅读经验进行适当点评。研究性书评以著作为客体,依据评论者的学术功底和知识背景,融会相关知识,把书中阐发的问题引申开来,力求找到新的启示。这三类书评的学术价值呈依次递增状[10]。

五、结语

翻译书评是翻译书评学的核心研究对象,翻译书评的内涵是为一切与翻译研究有关的书籍所写的评论。各种翻译书评类型划分是翻译书评的确切外延。翻译书评概念的厘清为翻译书评学学科向前发展肃清了第一道障碍,但是学科是一种知识的存在状态,翻译书评研究的知识尚未完善,翻译书评学学科发展也必将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有志于此的研究者大力推进,共同开创翻译书评研究领域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耿强,梁真惠. 不该遗忘的角落——论“翻译书评”的地位、作用与形式[J]. 昌吉学院学报,2008 (6):48-52.

[2]管机灵. 新世纪以来我国翻译书评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18种外语类期刊的统计分析[J]. 上海翻译,2018(1): 65-71.

[3]金岳霖. 形式逻辑[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刘金龙. 翻译书评:地位与作用[J]. 中国科技翻译,2014 (2): 56-59.

[5]刘金龙. 翻译书评学论纲[J]. 上海翻译,2018(1): 58-64.

[6]刘金龙. 翻译书评的理论研究——访上海大学方梦之教授[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1): 127-140.

[7]刘金龙. 翻译书评类型刍议[J]. 中國科技翻译,2015 (0):58-61.

[8]吴万伟. 翻译书评与翻译批评——《翻译为什么重要》九篇书评的对比研究[J]. 英语研究,2011 (4):77-83.

[9]萧乾,文洁若. 书评·书缘·书话[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0]杨金丹. 我国核心期刊翻译类书评发展现状分析[J]. 出版广角,2018(24): 46-48.

作者简介:邓江雪(1982-),女,四川达州,川北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周鹤(1984-),女,湖南湘潭,博士,研究方向为典籍翻译,翻译史研究。

猜你喜欢

外延书评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