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思想永驻办学之路
2021-02-25叶翠微
叶翠微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一大批新办学校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怎样“拿捏”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进而开启学校的全面提升之路,好像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不尽然。
前段时间,我和湘湖公学的创校团队煞是紧张,跑基建、走报批、赶招聘,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天,稍微空一点儿时,我直面大家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湘湖公学的办学思想是什么?我们的办学思想从哪里来?因为那天是难得一次的轻松时刻,大家神经不那么紧绷了,所以七嘴八舌说得就比较“直接”。有老师说,“您作为一个名校长,办学经历丰富,您说什么思想那这个思想就是湘湖公学的办学思想。”也有老师说,“您主政杭州二中17年,成绩斐然,杭州二中的办学思考就可以作为我们的办学思考,借力发力。”更有老师讲,“您在海亮‘整出来的办学理念很是鲜活,我们拿过来‘依葫芦画瓢用上不是正好吗?”大家虽然是即兴而谈,但不能不说这是他们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想法。同伴的话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们总在讲办学思想,但校长在主持一所学校时,他的办学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办学思想应该是校長头脑里的东西,也就是根植于校长心中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思想与实践智慧的结晶。教育思想是“皮”,办学思想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自1995年起,出湖北、上广西、恋杭州、进海亮,“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始终坚守的是自己的教育思想:学生是人,仁者育人。正因为这份信守,才有了广西北海中学“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办学思想;才有了浙江杭州二中“三个三”的办学追求,即三宽(宽松、宽容、宽厚)、三开(开明、开放、开化)、三性(人性、理性、灵性);才有了海亮教育集团的“人皆有才,人人成才,让每个生命出彩”的办学理念。可谓只有深耕的教育思想之根,才有繁硕的办学思想之果。
其次,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一定不是前设的,它必须是基于校情、基于师生、基于时代的,它也一定是生长型的。有鉴于此,我以为要提炼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一是要把“脑门”打开,要在一种开放、多元、共建的话语体系中打磨提炼。我们在海亮提出“育一个大写的‘人”的办学追求,把“人的完整与完整的人,人的幸福与幸福的人,人的未来与未来的人”实操化,就是一个开放、汲取、凝结,打开“脑门”的过程。二是要把“心量”扩大,用博大的胸怀,迎八方之才思。在湘湖公学的创建过程中,我们不畏权威,不惧权威,以学习为重,以使命相托,强调头脑风暴,强调思想解放,让每个人的意见和观点都受到尊重。三是要有“慧根”加持,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悟、所行,在大智慧视角下一以贯之。我们推出了每周学习分享会、阶段性成果分享会等,目的就是彼此加持、相互给力,这些都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再次,在教育思想与办学思想两者关系的平衡上,一定是“先鸡后蛋”的关系。由这个朴素的道理出发,我们不妨让自己的教育实践更为厚重、更为深刻。正如黄公望画山水,没有他在富春山山水水中的浸泡,哪来传世的《富春山居图》。我们不妨让自己的学养更为丰厚、更为坚实。当下校长不仅要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也要读哲学、艺术、脑科学,要跨界、跨学科学习。文学史、艺术史、人物传记,都是极好的学养之所在。我们不妨让自己的思想更为丰盛、更接地气。校长要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我们可以如蒙田所言,有三个头脑:一个是天生的头脑,一个是从书中得来的头脑,一个是从实践中习得的头脑。三脑合一,何不乐哉!
思想之树常青,思想之花常盛。一所创办中的学校如能按这个逻辑去不断打磨,就可能会别有一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