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下15万字《康巴情书》,丁真的“老板”才是宝藏男孩

2021-02-25八筒哦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塘丁真康巴

八筒哦

爆红的丁真落到了杜冬手里,真是种冥冥之中的幸运。

杜冬被网友戏称“年度最强经纪人”,每一个步法都踏得精准而有格局。

面对盛赞,他自己只是谦虚地说:“国企,国企,我们是国企。”

然而你以为杜冬就是个“普通国资基层干部”吗?

其实,杜冬才是真正的“宝藏男孩”!

一见钟情的背包客

1979年,杜冬出生于江苏南京,汉族。

2003年,杜冬从河海大学毕业,学的是水利工程。毕业后,他来到上海宝钢做英文翻译,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白领。在宝钢,他一定和刘慈欣一样很会“摸鱼”。

那期间,杜冬翻译了小说《黑暗之劫》,艺术史《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据说,他还曾学习了日语和西班牙语。他的这两本译著,均可称经典。

根据网上可查的碎片信息,杜冬目前仍然在泡豆瓣,是个十足的“文艺大叔”。

13年前,也就是2007年,还在上海宝钢集团当英文翻译的杜冬,以一名背包客的身份踏上川藏线的“朝圣之旅”。

2007年8月2日,杜冬抵达川藏线上最高的县城、海拔四千米的理塘。其时,正值理塘一年一度的赛马节。“草原火热,小伙子长发飘飘,姑娘窈窕。”草原上,一个跳舞的姑娘让杜冬一见钟情。这位姑娘名叫曲西。

“她有着水晶般深邃的眼睛,油亮的辫子垂在番红底金花的藏衬衣上”,仿佛古代壁画上的仙女,杜冬看得入迷,“我像螟蛉一般飘飞着,沉了进去。”

杜冬本计划在理塘休息一日,然后就去巴塘,跨过金沙江去西藏。曲西让他留了下来,一番打探之后,杜冬未敢贸然打扰,然后满腹心事地去了拉萨。但10日后,他终究被内心“打败”,又回到理塘,敲开了曲西家的门。

曲西是父母最小的女儿,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一大群“浩浩荡荡”的表姐表妹堂哥堂弟,一大家人住在一起。曲西的母亲拉姆是这个大家庭里的权威,但只会说藏语,这让原本就内敛的杜冬无从表达,在曲西家盘桓几日后,杜冬不得不向这个特别好客的一家人告别,回到当时的工作地上海宝钢。

这次草原上的邂逅让杜冬从此情牵理塘。他不断和曲西电话联系,希望能在对方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而且自从2007年之后,几乎每一年杜冬都要去理塘看望一次。

杜冬用各种方法向曲西示爱。曲西生日时,虽然远在上海,杜冬还是设法想给曲西一个惊喜。他想到了送藕,尽管高原之上就没几个人吃藕、尽管当地餐馆都少见这一食材,但因为曲西爱吃,杜冬费尽心思准备这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2009年,杜冬请假3个月,带了一本英文书再次上高原,住进了曲西家。一边翻译,杜冬一边享受着曲西家的温馨。曲西八成早已感受到这位汉族大哥的爱意,但这位害羞的藏族姑娘却一直不肯接纳,曲西对他的情感若有若无。

杜冬很是苦恼,3个月假期行将结束时,他萌生出一个浪漫的创意,在他住过的房间内,给曲西留一幅壁画。他设想曲西将来可能的惊喜:“希望我走后的黄昏,曲西打开我住过的空荡荡的房间,会看见正对面有一幅精美的壁画,画的是她在水井边,眼睛晶莹如水晶。”

但杜冬显然低估了藏式画艺的难度,学习了很久,连画一朵小花他都很难掌握,最后这个浪漫设想,只能遗憾作罢。

2007年到2010年间,杜冬6次从上海、南京赶到理塘。曲西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藏族同胞古典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让杜冬迷恋,他喜欢上西藏的一切。2011年,这位年轻人甚至辞掉了在上海的工作,只身定居拉萨。杜冬开始习惯喝甜茶、学会了说藏语。

童话故事最终还是未能在现实中上演,美丽的一见钟情最后成了难以释怀的遗憾。据说,直至杜冬向曲西递上自己长达15万字的《康巴情书》,姑娘也仍未所动。

故事的结局是,曲西嫁为他人妇。

杜冬在他的书中写道:“康巴之前,我没有信仰;此去经年,我懂得了忧伤。”

据说,杜冬后来与一位同样对高原文化有兴趣的研究人类学的姑娘相恋结婚;又据说,再次提起《康巴情书》中的曲西,已经结婚的杜冬表现出“满满的求生欲”,强调“是当时心仪的姑娘”。

杜冬说,自己并没有对现在的爱人隐瞒当初的故事。

定居西藏的记者

2011年,杜冬前往西藏拉萨定居,担任《西藏人文地理》杂志记者和翻译,同时在西藏大学攻读宗教史。

从2011年正式入藏生活之后,出书的光环逐渐褪去,西藏以其真实而自然的面貌展露在其眼前。他喜欢当地的生活。

杜冬最喜欢西藏林芝的错高村。这个村庄位于西藏林芝“巴松措”湖的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峻的雪山,有一座雪山在當地被称为“燃烧的火焰”。这个村子所有的房子大概都建了二三十年,全部由木头搭建,呈现一种冷淡的色调,天气也令人觉得舒服。

杜冬在一篇描述错高的文章中写道:“错高本身就是一台木闹钟,从来没有走过准点,活门会定期打开,表演错高人的时间形态和生活活剧:狗从洞里爬出来叫,马在地上打滚蹭痒,男人别着腰刀走上台阶,女人擦洗供佛的静碗,整整齐齐如鱼鳞一样放在阳台上。”

他也喜欢错高的食物:

“藏鸡蛋个头小,蛋黄却很大,有少见的油香味,还像绿豆酥一般有韧性,甚至有淡淡的甜味。酥油茶中规中矩,错高村并不以好酥油出名。还有一样东西让早餐的平淡无奇变成舌尖的惊喜和冒险:手工打制的辣椒。

辣椒的确具有神奇的力量,缺乏个性的、中庸的面饼,在涂抹了玉珍姐的红辣椒之后,突然具有了刀一样锋利的口感。昏沉沉的夜晚就这样被一刀割开。

藏黑猪滋味最足的部分来自于那有灌木丛、坚果和松茸气味的脂肪,初步的熏烤之后,脂肪的中部有些透明,边缘依然洁白并有红晕,仿佛玉兰花的花瓣,对着炉火能看见猪肉中的纹理。

阿佳玉珍解开放“退”(臭奶酪)的塑料袋,顿时感觉这坏脾气的奶酪长出了手指,猛戳你的鼻头。

初入舌尖,你像是一脚踢开了一扇久已关闭的锈铁门,闯入了久已荒芜的花园,野草、苦葱、剑麻和蒜等植物疯长,爬满花园,在你脚下破碎,摇曳出令人晕眩的气味,这花园就是你的舌。你不由自主地向草丛深处走去,直到野草及腰,看到女巫在野草丛中跳舞。

荷兰作家Nooteboom说,食物是距离邪恶最遥远的。”

(摘自《西藏的味道》,作者杜冬)

令杜冬记忆犹新的,还有噶托寺。他记得一年夏天他和摄影师大刀367出门去看噶托寺,走了很远,开车从县城出发,到达4500米高度,路越来越不好走。忽然一个急转弯,杜冬看到远处一个金塔出现在夜色中。“晚上噶托寺开着灯,有种希腊剧场的感觉。”

定居西藏的杜冬,甚至曾经为全球第一的旅行指南《孤独星球》撰写过西藏卷。这本对西藏描述得事无巨细的旅行指南,至今仍然是最经典的“旅行圣经”,没有之一。

回到理塘的“官员”

杜冬是什么时候回到的理塘,又是如何从一个“文青”变身成为了“基层国资小官僚”——国资企业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理塘文旅”)的总经理,可能只能由他本人来讲述了。

网上查到的资料,只是显示:理塘文旅成立于2014年6月30日,法定代表人为“杜冬冬”。

他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理塘,回到了“他当时心仪的”康巴姑娘曲西所在的那座高原小城。

杜冬,终究还是逃不掉“上天的安排”。

他,才是上天赐予理塘最珍贵的礼物——一个深刻理解藏文化、懂英语、懂汉语、懂文学、懂旅游、懂網络、懂传播,更懂得珍视并深爱那座高原小城以及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文艺中年大叔”。

2020年11月的一天,一位名叫丁真的康巴小伙,出门买方便面,偶遇一位摄影师。丁真纯真的笑容被拍下,火爆全网。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杜冬和他的团队,迅速意识到其中的价值,果断与丁真签约,让他成为了“理塘旅游大使”。丁真没能和其他一夜爆红的网红一样,被拖去直播带货,而是被拉去“扫盲”。

杜冬说,“丁真是上天送给理塘的礼物,我们应该去认真地保护和培养。”说出这番话时,杜冬就像是在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丁真,也爱护理塘。

祝福丁真,祝福理塘,也祝福“丁真背后的高人”杜冬。

希望杜冬能好好守护理塘那片属于他心中的圣地,也守护丁真和他的小马珍珠,守护曲西和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可爱的人们。

那里,曾有过他火一样的青春。

猜你喜欢

理塘丁真康巴
理塘札记
基于PRAC法则的理塘抖音短视频营销策略研究
康巴学人
——林俊华
从“丁真走红”谈脱贫攻坚新路径
拒绝恶意抢注“丁真”商标
编辑部的丁真
丁真:网红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知道自己怎么红的”丁真接受央视采访
立足康巴,面向世界——康巴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话语再释
川西甘孜-理塘结合带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