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医院门诊老年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情况
2021-02-25郑彦平
郑彦平
质子泵抑制剂(以下简称PPIs)是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之一,其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强而持久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被广泛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卓—艾综合征等胃酸相关性疾病。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作用肯定、抑酸作用强大、持久,临床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迅速在临床得到推广使用,并成为处方增长最快的药物之一。一项国内研究显示,2004-2013年10年间,PPIs的处方量增长10.4倍,PPIs的支出增长10.1倍[1]。PPIs服用方便,且老年人群不需要调节剂量,也是老年人群常用药物之一。但近些年,随着其广泛应用,PPIs的潜在风险和不合理应用问题也逐渐凸现。老年人群因其肝肾功能下降、多种疾病并存、合并用药多等原因,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医院2019年门诊处方中老年患者PPIs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老年人群应用PPIs时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促进规范、合理使用PPIs,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2019年1-12月烟台业达医院门诊所有包含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根据处方上患者年龄选取>65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资料不完整患者,最终共调取处方数为1 886张。
1.2 方法 对处方中的诊断(适应证)、就诊科室、剂量、服药方法(时间、次数)、合并用药、所用PPIs种类进行分类汇总,分别从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评价。药物按照通用名归类,不同厂家和规格、剂型,通用名相同的视为同一种药物,不再单列分析。参照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中国国家处方集》及《老年人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专家共识》等,对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
2 结 果
2.1 PPIs应用种类分布 在老年患者中的PPIs应用种类以雷贝拉唑最多,占比31.98%;而泮托拉唑为最少,占比10.71%。详见表1。
表1 PPIs在老年患者中的使用种类分布
2.2 PPIs应用科室分布 PPIs应用科室以消化内科为主,占比65.53%;急诊内科以9.76%居第二位,其他如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肿瘤外科等均有使用,但均未超过总例次的5%。见表2。
表2 PPIs应用科室分布
2.3 PPIs使用合理性情况 总例次中不合理用药占比25.98%,具体包括剂量或频次不合理、合并用药不合理、无指征或指征不明确、不合理等。其中以无指征或指征不明确、不合理情况占比最高,为20.15%。详见表3。
表3 PPIs不合理应用情况
3 讨 论
长期应用PPIs(通常指6个月以上),可能产生以下风险和不良反应:骨质疏松与骨折风险、肺部感染和肠道感染、铁和维生素B12吸收下降、低镁血症、胃底腺息肉等[1]。近年来,部分研究发现,应用PPIs还可能增加肾脏疾病的风险[4]。对于肝硬化患者,PPIs还可能引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2012年2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信息告知公众,使用PPIs可能与艰难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风险升高有关[6]。PPIs强大的抑酸作用还可缓解上消化道肿瘤的某些症状,因而可能造成掩盖疾病、延误诊断,应用PPIs前应注意与消化道肿瘤鉴别,必要时行胃镜等检查排除肿瘤。老年人群作为肿瘤高发人群,尤其要引起警惕[2]。
目前我国常用的PPIs有5种,其中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可视为第1代PPIs,奥美拉唑作为全球最早上市的PPIs,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临床医师最为熟悉,因而使用最广泛,处方量在同类药物中常居于首位。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是新一代PPIs,前者主要是非酶代谢途径,后者为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通过CYP3A4和CYP2C19代谢,故而与第一代相比,其抑酸作用个体差异小、更稳定。同时,新一代PPIs起效快、作用更强更持久。由表1中可见,医院雷贝拉唑处方量最大,这与其上述特点与良好的疗效有关。医院埃索美拉唑品种为肠溶胶囊,每粒价格为9.28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而医院奥美拉唑规格为每盒36片包装的肠溶片,每片价格为1.36元,经济实惠,其开具出的处方例次虽低于雷贝拉唑,但其药品总消耗量实际居于第1位。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药效与奥美拉唑相似,而无后者的价格优势;药效又低于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故而处方量少。
表2可见,PPIs的应用以消化内科居首位,其处方数量占全院总处方数量的65.53%。其次是急诊内科,占9.76%。其他依次为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肿瘤内科、血液风湿科等。除心血管内科外,其他各科室使用PPIs的种类无明显倾向。心血管内科开具的种类有明显倾向性,均为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这和心血管内科经常使用氯吡格雷有关。氯吡格雷通过CYP2C19代谢,PPIs中的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同样需要通过CYP2C19代谢,后者可能造成氯吡格雷无效,而增加心血管事件。为此,美国FDA在2009年就发布过“黑框警告”,提示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不要同时使用。我国发布的《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2018)》也明确建议,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时,如必须使用PPIs,应选用对氯吡格雷影响较小的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7]。
PPIs用于大部分酸相关疾病时,标准用法是每日1次。晨起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最多,进餐可使其活化,故服用PPIs应在餐前0.5~1 h,才能达到最好的抑酸作用。食物可使部分PPIs的作用受到影响,或达峰时间延迟,或生物利用度下降,其中埃索美拉唑生物利用度降低30%~50%[8]。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时和治疗卓—艾综合征时,标准剂量加倍。本调查中,剂量、频次不合理的处方占4.50%,主要表现为无指征超剂或者超频次用药。合并用药方面,PPIs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可能对其他药物代谢产生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2个方面:(1)抑制胃酸而影响药物吸收: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的吸收减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地高辛、阿仑膦酸钠等吸收增加;(2)影响经CYP450代谢的药物,或使其作用增强,或使其作用减弱。前者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华法林、地西泮、西酞普兰、氟西汀等,后者常见的有多潘立酮、铁剂、铋剂等[1,6]。其中地西泮、地高辛、氯吡格雷等均为老年人群常用药物。故对老年人群开具处方时应考虑到合并用药,患者如有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必须使用PPIs时,应选用与其他药物不易发生相互作用、非酶代谢为主的PPIs,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综上所述,医院门诊老年患者PPIs的应用,各种类处方分布总体均衡,但部分处方未考虑到老年人群的特点,不合理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群多重用药时,应有针对性选择PPIs的种类,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本研究局限性:(1)医院HIS的诊断名称,包含症状诊断,故而部分PPIs处方的诊断为腹痛、呕吐、便血等;另外,跨科室就诊者,诊断准确性与处方可能不匹配。如患者因为糖尿病就诊,同时合并有慢性消化疾病,医师只写糖尿病诊断,这在HIS的信息提取中,则表现为适应证与药物不符合。(2)门诊诊疗的特点之一,是时间的短暂性,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换有限,无法形成准确、详细的判断,大多情况只能针对患者症状治疗,不能苛求每例都有规范的诊断。(3)PPIs短期、规范用药基本是安全的。其潜在风险和不良反应大多是长期用药导致的,而门诊HIS无法对患者是否长期用药做出准确判断。小部分患者有连续处方现象,可视为长期用药,或推测其用药的持续时间。大部分患者的信息是断续的,不排除有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或到药店自购药物现象。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能互通、共享,无法实现对患者是否长期用药的监测,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预警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