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2-25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表现形式,患者由于受到肾功能衰竭的影响,会导致其机体代谢出现紊乱,肾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机体内代谢产生的大量毒素物质无法排出体外,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对机体各个器官、组织造成损伤[1-2]。因此,积极地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尿毒症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排出由于代谢而产生的毒素物质[3]。鉴于此,临床主要使用血液透析疗法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血液透析属于一种肾脏代替疗法,该治疗方式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虽然对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毒素物质具有理想的清除效果,但是对炎性介质及大分子毒素物质的清除效果并不理想。这就导致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疗效欠佳,易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且由于炎性介质和大分子毒素物质无法排出体外,在体内大量蓄积,而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生存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在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需积极采取能够有效清除炎症介质和大分子毒素物质的治疗方式,进行联合治疗,方可达到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4-5]。鉴于此,本科室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72例尿毒症患者为例,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案对尿毒症患者实施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7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3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本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其中观察组36例,包括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61.7±3.4)岁;透析时间9个月~5年,平均时间(3.2±1.1)年;原发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痛风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10例、多囊肾1例、高血压性肾损害8例,梗阻性肾病1例。对照组36例,包括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61.8±2.7)岁;透析时间10个月~6年,平均时间(3.4±1.3)年;原发疾病包括肾盂肾炎5例、痛风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12例、多囊肾5例、尿路结核1例、高血压3例。对比年龄、透析时间、原发疾病一般资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1 纳入标准 (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2)具备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治疗适应证的患者;(3)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较高的依从性;(4)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1)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3)由于免疫性疾病而引起的肾损伤患者;(4)合并脑卒中的患者;(5)合并血液疾病、造血功能障碍的患者;(6)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1.2 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速度为250 mL/min,透析液流速度500 mL/min,4 h/次,3次/周,连续治疗24周的时间。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一次性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装置主要包括灌流罐、微囊膜和吸附剂组成,在透析机前端串联灌流器,直到灌流器吸附能力达到饱和后,方可将其取下。血泵维持血液流速为180 mL/min,透析灌流2 h护吸附能力达到饱和,将灌流器取下,再透析2 h,4 h/次,1次/2周。对于病情好转的患者,则可改为每隔3~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的毒素物质清除效果: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检测其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2)患者的炎性介质清除效果: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3)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的皮肤瘙痒、顽固性高血压、肾性骨病、失眠、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分析软件,毒素物质、炎性介质用 (±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毒素物质清除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Scr、β2-MG、iP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Scr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MG、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 两组患者的炎性介质清除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Hcy、PCT、hs-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皮肤瘙痒、顽固性高血压、肾性骨病、失眠、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36.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
3 讨论
尿毒症多数是由于晚期肾功能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尿毒症患者在发病后,会表现出水钠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钾代谢紊乱、钙磷代谢紊乱,这主要是由于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基本上已经丧失,无法维持其原有的功能,导致患者机体内多种代谢发生紊乱,代谢所产生的毒素物质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因此,临床认为对于尿毒症患者,需及时给予肾脏替代治疗,以维持机体的肾脏功能,及时将代谢产生的毒素物质排出体外,才能够纠正患者体内的多种代谢紊乱,避免体内蓄积的毒素物质对患者组织、器官所产生的损害[6-7]。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尿毒症有效治疗方法,血液透析疗法主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然后借助透析器将其中的毒素、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分等进行清除,然后再将血液送回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血液透析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物质,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血液透析治疗无法将大分子毒素物质、炎性介质产生良好的清除效果,因此,单纯借助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并不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8-9]。
表1 两组患者的毒素物质清除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毒素物质清除效果比较(±s)
组别 Scr(μmol/L) β2-MG(mg/L) iPTH(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6) 883.63±260.47 339.05±12.67 24.64±4.88 15.02±3.73 517.36±21.73 383.96±18.64对照组(n=36) 892.52±259.52 340.46±15.63 25.05±5.18 22.65±2.24 518.73±22.59 460.64±16.36 t值 1.528 3 0.537 4 0.447 3 21.174 6 1.279 4 10.635 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炎性介质清除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炎性介质清除效果比较(±s)
组别 Hcy(μmol/L) PCT(ng/m 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6) 32.47±4.26 18.46±3.54 3.25±0.13 0.42±0.04 12.76±7.84 6.65±1.63对照组(n=36) 32.89±4.37 29.18±3.47 3.23±0.12 0.81±0.06 12.65±7.36 6.47±2.22 t值 1.058 2 31.863 5 0.582 4 8.673 3 0.101 8 0.620 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血液灌流的联合应用就是为了解决单纯应用血液透析无法有效清除大分子毒素和炎性介质的问题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进行灌流治疗,能够有效清除大分子毒素物质和炎性介质,从而达到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的目的[10-11]。本次研究中,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β2-MG、iPTH等毒素物质水平和Hcy、PCT炎性介质水平,都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单纯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顽固性高血压、肾性骨病、失眠、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36.11%),P<0.05。在石帅[12]的研究中,也是采取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单纯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PTH、β2-MG值均明显低于单纯应用血液透析的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结果充分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毒素清除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3]。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可帮助患者有效清除毒素物质和炎性介质,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