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后康复训练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效果
2021-02-25
因为外伤、退行性病变、炎症等因素对半夜板造成损坏所产生的疾病叫做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2]。膝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积液的状况,关节在进行屈伸活动时受到阻碍为此病症的常见临床表现[3-4]。同时此病症常常伴有感染、血管与神经受到损坏、滑膜炎以及关节漏液的并发症。现今有效诊治此病的手段有手术对受到损伤的半月板实施切除和关节镜手术实施半月板的部分切除,避免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症[5]。术后患者常常伴有较激烈的疼痛感,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较慢,所以患者借助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后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十分有必要[6]。此次研究就本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展开,对其分组,分别实施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后康复训练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2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以方便抽取法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62例和研究组62例。参照组中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38.12±2.18)岁。研究组中男36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39.07±2.21)岁。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的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单一治疗,手术的内容如下:对患者实施麻醉,麻醉部位为硬膜外与腰部,之后使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借助符合膝关节前外部与前内部关节镜入路,首先将肾上腺素注入到关节腔里,借助探钩的辅助对腔室里的构造进行检查,定位到半月板受损的详细位置、形状以及损伤程度,借助蓝钳将破损的周围进行咬除,借助刨削器对破损位置进行修整,将半月板进行适量的切除,同时把其中的游离体与关节病变进行清理,手术完成之前要对关节腔进行再次检查,避免有碎片未清理干净,手术完成后要用棉垫对创口进行加压包扎,对患侧膝盖进行冰敷和给予适当的抗感染诊治。
研究组术后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术后康复训练主要有内容有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与膝关节负重这几方面。(1)股四头肌收缩:在实施手术的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一次收缩频数为20,一天进行3次锻炼,锻炼周期为2周;(2)直腿抬高:在患者实施手术后的3~5天进行,使患者保持在仰卧或俯卧姿势下进行,刚开始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腿部抬高,渐渐的由患者主动开展锻炼,最初的锻炼频数为20,一小时锻炼3次,之后就以三天为时间间隔逐渐提升次数,每次提升10下,到50下截止;(3)膝关节屈伸:在实施手术的2天后开展膝关节屈伸锻炼,最开始由医护人员辅助锻炼,之后患者自主进行,一天锻炼3回,每回屈伸30~50下,之后逐日递增,屈伸角度逐渐增加,当角度到达120度截止:(4)膝关节负重:在实施手术的3天后进行,刚开始让患者以足尖踮地的方式行走,之后以周为间隔进行负重增加,一直到患者能够脚掌全部触地行走为止。
1.3 观察指标
(1)诊治效果。借助Lysholm评分[7]以及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8]对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评估,量表为百分制,状况与分值呈正相关。Lysholm评分分级标准:95分及以上为优秀,94~85分为良好,84~65分为可,小于65分为差。(2)膝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借助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膝关节评分[9]。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的评估,膝关节功能主要评估内容有:稳定性、肌力、疼痛、屈膝畸形等,百分制,分值与功能呈正相关。膝关节活动度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度越大,说明活动度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为基准对其中数据做出分析整理,通过(%)的形式呈现总体临床疗效并行χ2检验;通过(±s)呈现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功能以及活动度并开展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患者的临床效果
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上研究组较之参照组显著更佳(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以及IKDC评分比较上,术前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术后,研究组较之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级结果对比 [例(%)]
表2 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以及IKDC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以及IKDC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Lysholm评分 IKDC评分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参照组 62 71.03±5.65 79.78±5.96 66.04±5.47 71.05±6.18研究组 62 72.17±5.53 90.65±6.31 65.97±5.72 86.49±7.22 t值 - 1.135 9.860 0.070 12.792 P值 - 0.258 0.000 0.945 0.000
表3 两组HSS评分以及活动度对比(±s)
表3 两组HSS评分以及活动度对比(±s)
组别 例数 稳定性(分) 肌力(分) 疼痛(分) 屈膝畸形(分) 关节活动度(°)参照组 62 10.21±2.03 5.19±0.72 35.87±3.61 15.02±0.97 120.35±3.64研究组 62 16.19±1.92 7.50±0.79 37.52±3.13 10.36±0.84 133.66±3.58 t值 - 16.852 17.017 2.719 28.596 20.527 P值 - 0.000 0.000 0.008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
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评分,研究组在以上两者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在膝关节的构造里,半月板为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其能够对股骨的滑动起到控制作用,防止其过度滑动,对运动所产生的震荡进行吸收,对关节起到润滑、稳定的效果[10]。所以,在进行患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实施诊治期间,最大限度的对半月板的构造进行保留与功能修复为重要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膝关节的功能达到最高限度的恢复效果[11]。现今,面临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对其实施诊治时,主要借助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戚形术、半月板撕裂修补、不稳定修复以及半月板次全、全切术的方式进行。相关随访数据表明,尽管借助传统的半月板手术切除所实现的治疗成效较佳,然而,术后的患者发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几率也会明显有所提升。
关节镜下半月板的形成术是一类微创型的治疗方式,其是借助在患者病症处打开5~10 mm的孔,把摄像头、手术器伸入其中,在显微镜的显示下实施手术的过程[12]。其所具有的优势为切口小、安全度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术后对患者实施康复锻炼,使患者的股四头肌与腘绳肌得到锻炼,能够使患者的肌肉避免出现废用性萎缩现象,并且实施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使膝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度得到锻炼[13]。此次研究就本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展开,对其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手术治疗与术后融入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的对比上,研究组较之参照组占据显著优势(P<0.05);在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程度的比较上,研究组较之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在对患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能够使临床诊治成效显著的提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得到提升对患者的病症愈合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患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后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收获令人颇为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