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大跨度四线钢桁斜拉桥桥塔设计
2021-02-25谢远超
谢远超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1 工程概况
杭绍台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速铁路项目,铁路跨越椒江主航道采用了(84+156+480+84+156) m四线钢桁斜拉桥[1](图1),是全线关键重点工程。椒江特大桥跨越椒江,航道标准为Ⅳ级航道,椒江特大桥主跨跨越习惯性航迹线。
椒江特大桥主跨480 m创四线纯高速铁路桥梁主跨之最。该桥采用有砟轨道,设计速度250 km/h,预留300 km/h行车条件[2]。主桥结构为双塔双索面钢桁斜拉桥,半漂浮体系,其中主梁为正N形双主桁,桁高14 m,桁宽24.3 m;斜拉索共60对,采用锌铝合金平行钢丝索;主塔为下塔柱内缩的花瓶形混凝土桥塔,塔高190 m;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最大桩径2.5 m,最长桩长123 m。
图1 椒江特大桥主桥桥型布置(单位:m)
2 桥塔塔形比选
桥塔是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斜拉桥上部结构荷载通过主塔传递至基础,采用不同的桥塔塔形,桥塔受力特点相应变化,且桥塔是表达斜拉桥特色和视觉效果的主要结构物,其外形设计在全桥的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3-5]。故塔形的选择不仅与结构受力、工程造价、桥址处风速、地震等建桥条件密切相关,还往往受基础形式、施工难度以及景观效果的制约。
目前,桥塔的主要形式有A形、倒Y形、H形、钻石形和优化的花瓶形等主要塔形,如图2所示。
图2 塔形方案
从主塔受力而言,A形、倒Y形桥塔传力路径明确清晰,但下塔柱横桥向向外扩张,基础规模较大。当两肢下塔柱距离较远时,其基础平面形状可设计成“哑铃形”平面尺寸,但是要克服哑铃之间连接结构的拉力,同时也增加了围堰数量,增加了设计和施工的难度。H形塔是比较传统的桥塔形式,主要优点在于塔柱竖直,造型简洁便于施工,斜拉索为平行索面,但基础规模相对钻石形桥塔较大。
钻石形塔斜拉索为空间索面,索、塔之间的空间立体感增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扭刚度和抗风性能,可以适应双索面及三索面的布置形式。下塔柱横向内缩,基础规模较小,节省工程造价,减小基础施工难度。
优化的花瓶形塔结合了传统H形塔和钻石形塔的优点,下塔柱内缩以减小基础规模,降低深水基础施工难度,节省造价,竖直的上塔柱及平行索面减小高空作业施工难度,通过塔柱棱角及横梁曲线的勾勒,使得塔形简洁大气而又不失优美。
由于该桥主塔位于深水区,为尽量减小深水基础的规模,从降低造价和施工难度等方面考虑,宜采用钻石形或优化的花瓶形桥塔,见图3。
图3 桥塔景观造型方案
对花瓶形桥塔及钻石形桥塔方案进行对比,主要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塔形方案比较
两种塔形方案混凝土最大压应力、跨中静活载挠度及桥塔混凝土用量均较为接近,考虑花瓶形桥塔上塔柱竖直可简化模板便于施工,经综合比较,从受力合理、造价适宜、施工简便和景观优美等方面考虑,主塔塔形推荐采用花瓶形塔。
3 塔高比选
斜拉桥塔高是斜拉桥整体高度的控制因素,合理确定塔高,不仅具有技术经济意义,还有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施工风险等作用。
针对该四线铁路桥不同塔高进行计算研究,比较塔高180,190,200,210,220 m等5种方案。针对不同塔高方案,比较中跨活载挠度、拉索、主桁轴力、主塔反力等各项关键指标,主要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塔高计算结果对照
随着塔高的增大,桥梁整体刚度增大,中跨静活载挠度减小,拉索及主梁受力相应改善,但主塔及基础受力增大。主塔和基础的横向弯矩随着塔高增大而增大,纵向弯矩反而减小。
可见随着塔高的增大,主塔和基础的工程量随着增大,但主梁和斜拉索的工程量随着塔高增大而减小。综合全桥考虑,本桥塔高采用190 m,本桥桥面以上至最高理论锚固点高为118.5 m,与主跨比例为0.25,为正常比例。
4 桥塔结构设计
桥塔为下塔柱内缩的花瓶形混凝土塔,由塔座、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下横梁、上横梁六部分组成,塔高(从塔座顶面算起)为190 m,塔内设检修平台、爬梯及电梯等相关附属。桥塔顺桥向宽度为8~14 m。桥塔侧面距离塔底15.5 m及以上布置有直径10 cm、间距3 m的通风孔。塔柱四角均设倒角,横桥向内侧设置80 cm×80 cm的倒直角,横桥向外侧设置160 cm×80 cm的倒直角。在塔壁内设置型钢骨架。塔座、塔柱外表面混凝土保护层内布置有一层φ10 mm,间距10 cm的带肋焊接钢筋网片。桥塔结构见图4。
图4 桥塔结构(单位:cm)
4.1 塔柱
塔座高4 m,顶面顺桥向宽17 m,横桥向宽12 m,底面顺桥向宽21 m,横桥向宽16 m。
下塔柱高44.5 m,考虑通航防撞需要,塔柱下端为实体段,高度12 m,顺桥向宽11.89~14 m,下塔柱水平横桥向宽5.52~10 m,采用单箱双室截面,顺桥向塔壁厚度为1.2 m,中隔板厚0.8 m,横桥向塔壁厚度为1.2 m,在根部及与下横梁交界范围内壁厚局部加厚。
中塔柱高82.0 m,顺桥向宽8.0~11.89 m,横桥向宽5.5 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顺桥向塔壁厚度为1.2 m,横桥向塔壁厚度为1 m,在中塔柱顶、底部内壁厚局部加厚。中塔柱在桥面处设有1.8 m×1.2 m进人孔,电力管线从该处通过。
上塔柱高63.5 m,顺桥向宽8 m,横桥向宽5.5 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顺桥向塔壁厚度为1.5 m,横桥向塔壁厚度为1 m,在底部内壁厚局部加厚。塔顶部设有人孔。
4.2 横梁
下横梁高7.5 m,与塔柱相交位置局部加厚,横桥向长42.0 m,顺桥向宽9.2 m,采用单箱双室截面,顶、底板厚度为0.8 m,腹板厚度为1.0 m,在支点位置设有2.0 m厚的横隔墙,每塔下横梁共有2道支点隔墙。下横梁顶面布置有支承垫石及阻尼器锚固块。横梁考虑排水需要,梁顶均设2%双面人字坡。下横梁布置有82束22-φ15.2 mm钢绞线。
桥塔上横梁高6~10.43 m,横桥向长29.8 m,顺桥向宽6 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顶、底板厚度为0.8 m,腹板厚度为0.8 m。上横梁布置有34束22-φ15.2 mm钢绞线。
4.3 基础
主塔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6],均按摩擦桩设计。基础设置单层圆端形承台,承台长48.966 m、宽32.224 m、厚6.0 m,桩基采用42根φ2.5 m的钻孔灌注桩,梅花形布置。桩基布置见图5。
图5 桥塔基础平面(单位:cm)
本桥位处地质条件较差,根据地质资料,桥塔基础土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细圆砾土、凝灰岩等土层,上部土层较弱,存在较厚的软弱土层。为满足承载力及沉降值要求,选用强风化凝灰岩作为持力层。由于岩层纵横向存在倾斜,为使桩尖都落在基本承载力为500 kPa的强风化凝灰岩上,桥塔下的桩基采用了不等长桩,小里程桥塔桩长为114~116 m,大里程桥塔桩长为115.5~123 m。
4.4 索塔锚固
经受力及经济性比较,索塔锚固采用齿块锚,斜拉索塔端锚固在塔壁内侧的齿块上,并在塔壁内布置环向预应力束。
由于主塔截面较小,井字形布束在保证上下层螺旋筋不干扰时容易造成纵、横向预应力束竖向间距过大,导致预埋导管之间的区域配不下足够的预应力束,故采用环形配束方案。每层环向束布置内外侧两束,相邻层锚固区交错布置,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塔壁内、外侧分别布置17-φ15.2 mm、19-φ15.2 mm环形钢绞线。
4.5 耐久性设计
椒江特大桥桥址处距离下游入海口约10.5 km,为感潮河段,为确保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年限内的正常使用功能,对桥塔进行以下耐久性设计。
提高混凝土等级;增大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塔柱外表面设有φ10 mm的带肋防裂钢筋网片;受环境侵蚀性影响的墩身部位,采用硅烷浸渍防护作为附加防护措施;桩基施工用的钢护筒予以保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使混凝土的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等指标满足耐久性规范的要求。
5 桥塔计算分析
5.1 计算模型及荷载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桥塔顺桥向、横桥向受力进行计算分析[7-13]。全桥计算模型见图6。
图6 椒江特大桥全桥有限元模型
计算荷载主要包括:结构自重、二期恒载、横梁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斜拉索初拉力、不均匀沉降、ZK活载、列车横向摇摆力、温度荷载、风荷载、制动力、地震力、船撞荷载等。
桥塔荷载组合分别以主力、主力+附加力进行组合,取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并对特殊荷载进行检算。
5.2 主要检算结果
(1)塔柱计算
钢筋配置按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0.5%,并参考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总配筋率不小于1%进行配筋,根据不同的截面采用不同配筋方案。检算时钢筋按照双φ28 mm间距12.5 cm布置。
桥塔为压弯构件,计入弯矩增大系数对桥塔截面进行强度检算,检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塔柱混凝土压应力 MPa
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位于中塔柱下端变截面处,主附工况最大压应力为19.4 MPa,钢筋最大拉应力为46 MPa,运营阶段主塔不同部位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裂缝等经检算均能满足要求。
(2)横梁计算
横梁按不同梁高进行对比分析,梁高较低时,跨中底板及梁端顶板存在拉应力,若不增加梁高采用增加钢束的方式,会导致钢束过密无法布置并使钢束锚固处桥塔承受较大的剪力,经比选后上横梁采用6~10.16 m变截面梁高,下横梁采用7.5 m梁高。横梁主要计算结果见表4。
可见横梁各项纵向检算结果均能满足要求。
对横梁建立环框计算模型,上横梁顶底板、腹板截面配筋均为φ20 mm@10 cm,下横梁顶底板、腹板截面配筋均为φ22 mm@10 cm。顶、底板及腹板按钢筋混凝土构件检算。选择最不利工况的内力,检算截面强度及裂缝,检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表4 横梁计算结果
(3)关键施工工况检算
裸塔工况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11.7 MPa,最大悬臂工况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15.9 MPa。裸塔工况及最大悬臂工况下,主塔不同部位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裂缝等经检算均能满足要求。
(4)屈曲分析
对关键施工工况及正常运营工况进行屈曲分析,在各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均以恒载+风荷载进行计算,在正常运营阶段稳定性分析考虑恒载+活载+风荷载进行计算。屈曲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屈曲分析结果
可见在各种计算工况下,结构弹性屈曲的特征值均满足要求。
(5)抗震计算
该桥位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64g,桥塔横桥向采用反应谱法进行分析, 纵桥向采用时程法进行分析。从纵横向抗震模型中提取内力,对截面进行检算[14]。
多遇地震作用下桥塔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17.5 MPa,钢筋拉应力很小。罕遇地震作用下桥塔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20.4 MPa,钢筋最大拉应力为277.6 MPa。可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主塔不同部位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等均能满足要求。
6 施工方案
椒江特大桥主梁采用边跨顶推法,中跨悬拼法的施工方法,配备大型吊机,采用整节段架设,利用架梁吊机悬臂拼装中跨侧钢梁,每架设一个整节段钢梁,便对称挂设斜拉索,直至钢梁架设至跨中合龙。
桥塔基础为深水基础,搭设施工栈桥及水上施工平台,采用双壁钢围堰防护施工。椒江桥主塔基础采用低桩承台,钻孔灌注桩最大桩长为123 m,但最大钻孔深度达到143.6 m,是目前国内铁路桥梁中钻孔深度最深的桩基础,普通钻机难以施工,采用旋挖钻机桅杆加长,并定制特制钻杆的方案以满足钻孔深度。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难度很高,防止塌孔是施工该类大直径长桩的难题。该桥采取了加长钢护筒、精确控制泥浆配比等措施。
桥塔采用爬模法分节段施工,施工依次按照塔座、下塔柱、下横梁、中塔柱、上横梁、上塔柱的顺序进行。主塔塔座采用一次浇筑完成,并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控制。塔柱总高190 m,共分34个施工段,采用液压爬模技术进行塔柱施工,中塔柱施工时应设置临时横撑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安全。上、下横梁施工时需搭建临时支架或托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且龄期大于7 d时,张拉上、下横梁内预应力[15-20]。
7 结语
椒江特大桥是杭绍台铁路重难点控制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建桥条件复杂,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截止到2020年3月,已完成桥塔基础及下塔柱施工。通过对桥塔塔形进行研究分析,从受力、造价、施工等方面综合考虑,主塔塔形采用花瓶形塔;通过对不同塔高方案进行计算比选,综合主梁、斜拉索、桥塔及基础共同考虑,本桥塔高采用190 m。在确定塔形及塔高后,进一步细化对桥塔塔柱、横梁、基础的截面设计,确定索塔锚固采用齿块锚体系,并对施工方案和耐久性措施进行研究,对桥塔不同工况的强度、稳定性进行检算,对桥塔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从而确保桥塔设计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可行、施工便利,设计经验可为类似桥梁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