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对策思考
2021-02-25肖雅文
肖雅文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1.引言
“一带一路”的提出表明我国对外开放、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开展金融投资则是“一带一路”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我国应明确金融投资的必要性并把脉当前金融机制的不足,制定相关对策并加强金融投资发展的效果。
2.金融投资必要性
2.1 加强国际联系、促进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在金融投资和产品交易等方面开展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国家之间的多边协作、互惠共赢是建立在金融投资合作基础之上的;在经济一体化逐步加深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促进国家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在完善区域供应链体系的基础上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的共同增长,也是新型全球经济形势下多边主义的典型体现。
2.2 提升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实现不同国家生产资料、技术资料的互补奠定基础;我国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则充分发挥本国金融资本领域的优势,为周边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在帮助周边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实现我国资本、产业、技术的输出,体现我国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价值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多边协作战术理念相符,在保证周边国家根本利益的同时充分我国在区域内的巨大影响力,对于提升本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2.3 促进区域内国家经济与产业的进步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促进国家之间经济资本合作;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伴随着能源、生产资料以及贸易因素的频繁革新换代与进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然是有利于这一趋势的。“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通过多边协作促进各类产业的成本投放,我国凭借相对完备的产业基础,在产业投放与资源提供层面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我国在投放产品资源的同时促进周边国家在产业、能源等方面的量质提升,充分体现互利互惠的理念。具体如图1:
图1 2005-2016年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额行业分布(百万美元)
3.金融投资发展现存不足
3.1 金融投资风险确定性弱
2008 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影响可谓深远,经济危机的后果在遍布全球角落的同时也全面遏制全球经济多边合作的趋势,导致全球经济愈发趋于萧条。严峻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在金融投资与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是不利的,诸多理想化的金融经济合作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市场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也是逐步增加的,客观上降低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性与容错性,具体表现为在具体经济金融合作中无法精准稳定把握风险因素,相关人员必须要秉承精益求精、慎之又慎的原则开展每一项金融投资业务,保证我国金融投资的稳定安全。
3.2 融资体系存在客观不足
融资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国家市场的稳定性;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融资体系整体来讲不够完善,在具体融资行为中多采用间接融资方式,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完成融资行为,提升企业金融投资的风险性。在以贷款为主的融资体系中,金融市场货币需求的风险与银行货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贷款额度的提升必然意味着货币风险的提升。银行出于降低货币风险的目的通常采用加大贷款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贷款市场的风险以及企业财务负担的不断提升。若市场货币风险因素累积达到熔断值则容易爆发大面积的金融危机,爆发于2008 年年底的次贷危机根源就在于此。
3.3 监管机制不完善
“一带一路”战略机制的建立固然有助于国际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合作交流,但是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金融投资监管机制的不足之处。部分企业出于为自身快速谋利的目的,在金融投资行为中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而忽视金融市场的整体规律;或者表现为研究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的漏洞并达到谋私利的目的。上述现象固然与企业谋私利的错误动机有关,但是监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间接促成了种种乱象。究其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力量未能形成合力,各部门间未能针对金融投资的监管体系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稳定可靠的监管的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为突出;监管机制完善度不足则不利于金融资本的正常有效运作,客观上加深了金融投资领域的潜在风险。
3.4 融资用具规范度不足
在金融投资行为中经常利用到债券、证券等具备一定价值的实物,上述实物通常归纳为融资用具,意指企业在金融投资用于证明资质或抵押的有价资产。但是在金融投资体系中融资用具的使用还存在较多问题,在相对浮躁的市场氛围中,市场主体对融资用具使用的规范度严重不足;与此同时金融运作体制中的缺陷也对市场主体伪造、仿造融资用具提供了温床,最终导致金融投资风险的提升。
3.5 预警机制不健全
金融危机的爆发在重创全球经济的同时,间接助力于全球各国预警意识和预警机制的建立。我国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但是也有必要建立配套的预警机制加强对金融经济风险的监测预判能力。近年来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的金融风险因素造成诱变机制,新形势下金融风险表现相比于传统风险模式有很大不同,显著提升潜在风险因素的爆发几率。但是我国当前建立的预警机制仍然是针对传统金融风险因素的,对新型金融投资风险因素的预警控制能力偏弱,间接提升我国金融经济体系的风险级别。
4.促进金融投资发展的策略
4.1 加强多边合作
多边合作始终是促进金融投资发展的终极奥义,在“一带一路”背景中我国应始终秉承加强多边合作、互惠共赢的理念,采用合理的策略与方式尽可能避免不良金融因素影响,在承担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体现大国的责任感,在共同面对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降低经济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在金融协作体系中应当积极与成员国沟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实现良好的金融协作效果。在开展金融协作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扬长避短,发挥成员国各自的优势并在装备制造、基础能源等领域开展多边协作,进而达到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内部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
4.2 发展金融投资专业性组织
区域内金融投资事务需要公信度较高、专业性较强的投资组织或企业实体执行;我国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取得较多发展成果,但是仍然缺乏具备较高专业度的将金融组织,客观上不利于调研、投资监督工作的开展。金融投资事务对单位机构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选择专业性偏强的机构或企业则能够保证调研工作的专业性和可行性,在明确投资具体目标的同时为区域内金融投资提供更多富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并通过相对丰厚的投资成果促进金融组织发展,实现金融组织与企业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以跨国企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在区域金融投资领域专业度较高,能够凭借其更丰富的经验为区域内开展金融投资工作提供更有效地引导或指导;成员国内部根据大型企业提供的建议开展金融投资协作并取得理想效果。
4.3 严格审核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组织在金融投资的审核领域同样应发挥重要作用,对各项投资内容均应做到严格的审核审查。由于该领域的金融投资与国家战略和投资方向密切相关,因此在金融投资审核中需要做到精准的调查研究,确定投资内容准确并能够收获理想化的成果。金融组织在审核“一带一路”范围内的金融投资时需要处理较为复杂的因素,结合不同国家的特征严格落实每项投资内容。基于金融投资审核工作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在金融投资组织内部设立专业的投资内容审查部门,对参与到国家战略项目投资的企业实体资质进行严格筛查,在确保其资过关基础上同意其参与到国家项目投资建设之中,并从根本上能够保证国家收支层面平衡,真正体现区域经济的“货架效应”。
4.4 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区域经济的协作发展与风险因素往往是相伴相生的,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则显著提升国家对风险因素的应对能力,也是国家金融投资体系日臻成熟的表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有效拓展我国对外合作空间,但是客观上存在成员国情况十分复杂的现实,理论上对我国对外投资造成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因此我国在对其他国家开展金融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预警机制作为保障,在充分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情况的金融投资预警体系,对全球现存经济风险因素深入分析。预警机制的建立还需要结合本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从根本上确保建立的预警机制规范合理且可行度高。精准的风险预防需要多边协作方可实现,我国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与成员国就金融投资风险预警开展多边合作,共同应对金融投资中各类潜在的风险因素,为实现我国以及各成员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性保障。高质量的预警机制与多边合作是密切相关的,区域保护主义则从根本上不利于预警机制的建设;因此我国就风险预警机制与其他国家开展多边协作时应当说明并强调建立预警机制对于双方的共同意义,在消除隔阂与理解误差的基础上避免区域保护主义从中作梗,通过金融投资促进多边共赢。
5.结语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纵深实施中,我国应从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严格审核金融投资等方面入手优化现行金融投资机制,在开展多边金融投资合作、实现国家之间互惠互利效果的同时体现我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