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思路研究
2021-02-25朱云桦
朱云桦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仍然迫切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逐年加剧。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话题。只有摒弃纸上谈兵的传统教育模式,合理重构教学环节,不断强调应用性与创新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实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传统教学模式精而不新
2.1 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撰写教学大纲时,不局限于单本传统教材,结合国家政治与经济政策导向、行业热点新闻,参考线上教育平台资源构建课程内容,力求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使课堂教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引导性。精心备课使得课程内容得以完整呈现,但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中心地位,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2.2 教学形式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思路日趋成熟,借助于图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动态直观的外界刺激,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留有印象,但是如果不能与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便无法获得长久、有效的认知。
2.3 教学渠道固化
任课教师能根据课程实际需要灵活地设计课堂授课方式,不断优化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分享热点新闻、分析物流企业案例、表达学术观点,以此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余时间,任课教师也会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微博、专业公众号等途径,定时发布物流行业最新资讯、共享专业资源、布置开放性学习任务等,作为维系学生学习热情,开拓专业思路的辅助手段。鉴于“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常态,教师的教学模式如果一成不变地固守线下传统渠道,不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借力线上,教学的灵动性势必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拓宽学习深度与广度。
2.4 考核方式重知轻行
传统课程多数情况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侧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即便教师有意识地加大开放性主观题目的比例,学生答题仍然完全依赖于对笔记的记忆,照本宣科进行作答。面对实际问题缺乏学以致用、灵活应对的能力,谈不上动脑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OBE 理念的核心要点
3.1 产出导向
OBE 作为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始终关注四个问题:教师想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为什么要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如何及时掌握学生取得学习成果的程度?任课教师通过思考,明确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细化教学目标,以此为导向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后及时进行评价。
3.2 以学生为中心
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教学相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是讲清楚一个故事,然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借助各种渠道,自己寻找问题所在,并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尝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结合不断完善的激励措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形成良性的刺激。
3.3 持续改进
将教学评价聚焦在学习成果上,鼓励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考试是验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真正科学的考核,不是依靠期末一张试卷一锤定音,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期,致力于真实、实时呈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给予教师和学生调整的空间。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是教师真正为教学效果负责的必然选择。
4.OBE 理念下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新思路
4.1 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图1 专业课程逻辑关系
基于2019 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 OBE 角度全面审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新修订2020 级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合理确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据此进行反向系统设计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强调课程整合,理顺课程逻辑关系,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了解国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标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教学模式,参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专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等内容,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模块、教学设计等多方面入手,梳理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方法与考核,将知识点、技能点与素质点落到实处。
4.2 积极推行“一课双师”制度
为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物流管理专业始终高度重视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深度交流以及资源共享。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共同探讨高效、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企业除了为学生提供场地参观、设备操作、物流新技术培训、顶岗实习机会之外,也可以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线技术指导。物流管理专业选取部分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现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划分出一定的课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讲授。将“一课双师”作为教学组织的机制创新,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专职人员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既保障学生获取基础理论知识,又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多方共同努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真正落实到位,实现健康、长远发展,构建并且逐渐完善系部、用人企业、学生“三方互动、三方共赢”的运行机制。
4.3 理论课堂大胆翻转
大学课堂氛围,从silence、answer、dialogue、critical 到debate,是逐级递增的五种境界。教师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静心重新考量课程学习的意义与效果,打造优质课堂,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一改传统模式中被动输入、等靠喂的状态,转变学习观念,积极思考,有所输出。试点改革课程采用教学团队分模块授课的方式,适当压缩理论讲授的课时,多设计自主阅读、话题讨论、观点陈述、案例展示等互动环节,不仅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更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拓宽专业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过程性考核内容,适当弱化期末考试比重。根据授课内容,设置讨论发言、小组报告、PPT 分析、话题辩论、开放性题目等多种考核方式,细化评分标准与要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明确、公开、可衡量”。
4.4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遵循“课内引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有计划、分层次地打造物流管理专业常规赛事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的考核要点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行业内的实际业务需求。专业教师借助于指导过程,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计,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企业实践,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物流业务环节的各项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物流管理专业以此为依据,新增设实践必修课程《物流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将参加专业竞赛、申报双创项目、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分挂钩,以此合理设计实践内容,进一步落实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4.5 加强校企合作
物流管理专业高度重视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积极联系专业对口、经营规范的用人企业,通过邀请企业来校洽谈与安排专业教师回访企业,全面考察企业的综合实力,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切实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和就业平台。在设置实践课程时,力争将实践教学任务与合作单位的专业范围紧密联系,组织教学认识实习,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定期邀请企业家进校举办讲座,结合自身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明确努力目标、提高职业技能。结合社会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就业形势,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实习、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驱动下,传统物流迎来转型升级的发展良机,整个行业对于专业化、综合化的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求能够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物流运作环节,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还要向学生提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动态,经过岗位的锻炼,能逐渐从战略高度上分析、把握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