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马鸡人工饲养注意事项※
2021-02-25张丽霞苏琳荣王志永任倩俐
●张丽霞 苏琳荣 王志永 任倩俐※※ 姚 丽
(1.太原动物园 山西 太原 030009;2.石家庄市动物园管理处 河北 石家庄 050200)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鸟类特有种[1]。中国动物园协会发布的《褐马鸡谱系簿》中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圈养褐马鸡数量121只,其中太原动物园饲养78只,占总数的64.5%。从2013年开始建立谱系至今,陆续调查过130个单位的数据(含9个以保
护褐马鸡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圈养数量),共有24个单位饲养过褐马鸡,目前仅有7家单位有存活个体。24个单位中有过繁殖记录的有6家单位,最近3年有繁殖记录的仅有3家。这些数据显示了作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其褐马鸡的饲养与繁殖存在一定难度。
本文结合多年褐马鸡饲养实践,对褐马鸡人工饲养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期为褐马鸡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为褐马鸡圈养种群的扩大提供技术支持。
1 笼舍面积和饲养密度
1.1 最小存活笼舍面积
2018年5月9 日太原动物园封园改造,原馆舍拆迁,褐马鸡饲养于临时笼舍内。由于受到场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临时笼舍的尺寸长、宽、高为3m×2m×2.5m,笼舍内放一个长、宽、高为1.5m×1m×1.2m的木制笼箱,笼箱用厚1.5cm的实木板制作,底面为空,左右侧、后上部封闭,前面开30cm×40cm的门方便褐马鸡进出。在离地30cm的木箱内中间部位安装木制栖架。面积6m2的笼舍内饲养1对成年褐马鸡,饲养密度为3m2/只。2个相邻的笼舍门打开,饲养4~5只亚成年褐马鸡,饲养密度为2.4~3m2/只。这是保证褐马鸡存活的最基本条件。
1.2 适宜的笼舍面积和饲养密度
动物园新馆舍建成后,单间笼舍总建筑面积(含墙体)为35~50m2,高约3m,饲养1对褐马鸡,饲养密度为17~25m2/只。自然保护区个体平均饲养面积大于100m2[2],饲养效果更好。
笼舍紧张时,50m2的笼舍可饲养3~4只成年褐马鸡,饲养密度为12~16m2/只。有的饲养场为防止褐马鸡繁殖期打斗,从小就将褐马鸡进行群养,但是这样对繁殖不利,仅用于应急,所以不推荐。但允许有养殖特例。如一间35m2的笼舍饲养了4只年老和残疾的褐马鸡,4只中有1只左眼盲,3只超出正常繁殖年龄,饲养密度约为8m2/只。这4只褐马鸡在繁殖期没有出现大的打斗行为,可以和平共处,只在冬季出现不同程度的尾羽缺损。总体来讲,褐马鸡圈养环境下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2 环境温度
2.1 适应温度的范围
太原市年平均温度为-10~31℃。室外笼舍顶部有遮阴设施,夜间归入室内笼舍,适宜褐马鸡生存。贾非等[3]对雌性褐马鸡静止代谢率的测定显示,-10~25℃时,褐马鸡体温保持不变,与实际饲养中褐马鸡对温度的行为反应结果是一致的。室外笼舍顶部的遮阴设施要求能覆盖顶部网面积的1/3~2/3,既要保证夏季遮阴,又要留出足够的未遮盖空间用于冬季晒太阳。笼舍顶部使用宽约5cm(宽度要求不严格)的竹片,一字排开,固定在顶部网外。竹片固定好后可以连续使用多年,不需要特殊维护。
2.2 最高温度
太原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为37℃。当温度高于33℃时,需要对褐马鸡笼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具体方法如下:将褐马鸡收回室内,打开室内笼舍前、后窗户,室内外门上挂竹帘通风,竹帘下面压一块砖,防止褐马鸡跑到室外笼舍。往笼舍内的沙子上洒水,褐马鸡会卧在潮湿的沙子上以降温。用水管往室外笼舍喷水降温,但地面不能积水;室内笼舍要保持干燥,不能喷水。为降暑败火可饲喂一些药物,如禽用多维、大败毒等,具体用量和使用方法参照使用说明。将饲料中多汁蔬菜的比例提高5%,可以添加有清热解暑作用的绿豆[4],每天每只给予5~10g。
2.3 最低温度
太原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1℃。夜间温度在-10~-20℃时,晚上需把褐马鸡收回室内,关闭门窗即可。
3 关于混养
成对饲养的成年褐马鸡不建议与其他动物混养。张国钢等[5]认为,无论繁殖期还是越冬期,褐马鸡种群的空间分布都为聚集型,所以不建议将褐马鸡单独饲养;只有1只褐马鸡时,可以找一只体型比褐马鸡小的家鸡或野鸡等雉鸡类母鸡一起饲养。
4 笼舍网眼
室外笼舍设置网眼边长为3.2cm×3.2cm、对角线长为4.2cm×4.6cm的菱形笼网,刚出壳的小褐马鸡可以无障碍通过。为防止小褐马鸡串笼,可以在网子底部向上1m处加装网眼边长为1cm的密网,或者用竹帘、竹片做遮挡。
Interval-Number Evaluation for Sustainable Leve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hipping Companies
5 预防黄鼠狼
预防黄鼠狼等兽害[6]的措施:建造笼舍时,笼舍四周用混凝土等打地基,地基深1m,宽25cm,上部30cm,宽1m(墙内外各50cm)。地基以上建50cm高的矮墙,在矮墙上再设网。在笼舍网外围从底部向上再覆盖一层1m高的密网,网眼直径1cm。饲养2只鹅。
6 下水道口
最初笼舍下水道篦子为相邻钢筋间宽度为2~2.5cm的细长缝隙,但发现7日龄的小褐马鸡可以掉进去。后将下水道漏网换成网眼直径为1cm的钢丝网或者在钢板上打1cm大小的孔;或在育雏期间用砖、木板等暂时将下水道盖住。
7 捕捉
由于褐马鸡比较珍贵,一般采用徒手捕捉,以防止使用工具对其造成不必要的创伤。捕捉注意事项:进入同一间笼舍的人最好为1~2人,不要超过3人,人员过多,会造成褐马鸡恐慌。捕捉时不能追赶太紧,否则容易造成褐马鸡受惊乱飞乱撞。在褐马鸡站立或者则落下的瞬间容易捕捉,捕捉时要快、准、稳。褐马鸡站立时可以迅速捉住其双腿,只抓一条腿很容易造成褐马鸡腿或翅膀甚至身体内部受伤[7]。在飞起落下的瞬间可以用手按住褐马鸡的肩背部,但要注意手的力度不要过大。不能抓褐马鸡的尾巴,否则容易导致其尾部羽毛全部脱落后从手中逃脱。捕捉时最好戴劳动手套,抓双腿时尤其要注意避开雄性褐马鸡的距。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防止被褐马鸡啄伤。抓住后避免将其肛门对着操作人员,因为此时褐马鸡容易因紧张出现排便情况。相邻多个笼舍内的褐马鸡都要进行捕捉时,应先把所有褐马鸡关回各自的室内笼舍,再从最外边的笼舍开始逐个笼舍进行捕捉,这样可以减少褐马鸡受惊吓时间和程度。
8 运输
8.1 短距离运输
如将褐马鸡从动物园孵化室转入鸡馆舍。可以用编织袋,每个编织袋可以装1~2只成年褐马鸡。编织袋要选用透气性好的,内部有塑料膜的一定要提前去除。装入编织袋后要扎紧袋口,尽快送到待接收馆舍并从袋内放出褐马鸡。用铁丝笼运输容易造成褐马鸡碰撞受伤。
8.2 长距离运输
如将褐马鸡从一个动物园转移到另一个动物园,可以使用木制笼箱,笼箱长、宽、高为70cm×40cm×70cm,以5cm×5cm的方木做框架,底部加装2根龙骨,前开门,用上下插入式门,上下左右后五面用厚度3~5mm的三合板覆盖,要留通气设置。通气设置可以在前后左右四面,在其上部1/3处开通气孔,孔径1~2cm,孔径1cm的通气孔数量不少于100个,孔径2cm的通气孔数量不少于50个。也可以将左右面上部的1/3木板换成网眼直径小于1cm的密网。运输途中可以用黑布或黑色塑料网罩住通气设置,这样容易使褐马鸡安静。长时间黑暗环境运输后,到达目的地要把褐马鸡放入较暗的环境,给它们的眼睛一个适应过程。
9 撞头
10 折断腿
自2019年9月褐马鸡搬到新建馆舍至今,饲养在此的51只成年及亚成年褐马鸡,出现过1例被暖气片折断右腿的情况。褐马鸡室内笼舍可以不安装暖气,或在已安装的暖气片上固定一块木制栖板,栖板使用1cm厚的实木,宽度以从墙边到暖气片外侧的距离为准,长度以暖气片长度为准,木制栖板与墙之间要紧贴,不能留有缝隙。
11 采血
2019~2020 年,由于测定褐马鸡亲缘关系等研究需要,先后对70只褐马鸡进行采血,平均每只用时5~6min。注意事项:采血最好是上午进行,采血前不要饲喂。采用翅静脉采血,每只采血量2~3mL;采血时保定褐马鸡的姿势为采血翅膀一侧的身体平放在操作平台上,尽量让褐马鸡保持一个相对舒服的姿势。褐马鸡放到操作平台上后,用黑布盖住它的眼睛,这样容易使其保持平静。当需要将其抓到笼舍外面时,用宽1~2cm的布条将它的两条腿绑定,防止发生逃逸。采完血后,用医用棉球按压止血,时间不少于1min。采血前后2d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如果是冬季采血,最好在有暖气的室内进行;夏季采血要选择在天气凉爽的时间进行。
12 笼舍内不能有缝隙
褐马鸡笼舍内小于0.5cm的缝隙可能会卡住褐马鸡趾甲或脚趾或羽毛,1~2cm的缝隙可能会把褐马鸡腿夹住,2.5~3.5cm的缝隙可能造成褐马鸡整个爪子卡住,10~20cm(根据个体年龄、体型大小,数据会有差异)的缝隙可能造成褐马鸡掉落并无法出来。所以笼舍内如果放置木箱等物,应紧贴墙或与墙的距离大于30cm。
致谢
在褐马鸡饲养繁育过程中得到过多位领导、同事、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