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形式的护理跟踪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02-25孙凤伟夏士鑫王晓慧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髋关节骨科出院

孙凤伟 李 颂 夏士鑫 王晓慧 万 丽 关 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的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每年有3~5万人实施人工关节类的手术,其中60%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随着快速康复理论以及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减少,患者通常快速出院,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术后随访机制却并不完善,导致一些本可避免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常规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回院复诊,操作难度大,患者随访率极低,患者没有足够的依从性,这些都导致常规的术后随访难以实施。对此,我们基于互联网平台,对互联网+形式跟踪进行评估,目的在于明确这种新兴的随访体制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患者116例。纳入标准(1)患者家庭能使用微信功能;(2)单侧第一次进行THA;(3)无下肢DVT病史,肝肾及心肺功能符合手术标准;(4)思维清晰,了解自身疾病,自愿参加本研究;(5)年龄≥65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骨折、小儿麻痹、肌无力等;(2)有髋部手术经历;(3)严重疾病并没有合理治愈者。2018年1—8月期间出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8月—2019年5月期间出院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41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为(73.5±8.5)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4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为(74±7.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出院前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出院后的药物、饮食、心理、禁忌证、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等,发放健康宣教手册(纸质版)。建立出院患者回访登记表,电话回访调查问卷,家庭访视,定时复诊。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形式跟踪观察患者的家庭康复情况。具体方法:

1.2.1 建立移动数据终端、移动数据客户端分类、建立移动数据终端:首先科室建立骨科微信公众号和延续性康复微信群,其次建立老年骨科患者家庭延续性康复小组,由骨科护士长担任组长,两名骨科副主任医师和多名骨科专科护士担任成员,在进行成员培训时,应当保证所有成员的专业知识,强化其微信使用能力和沟通能力,保证小组成员的基本工作素养。

移动数据客户端分类:患者或家属进入公众号和微信群,术后3个月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的高峰期,也是检验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康复率的一个重要结点。以3个月为时间分割点,建立微信群,收纳3个月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群名设为如:2018.01—2018.03出院患者。

1.2.2 具体操控方法:微信公众号每月4次,即每周1次推送适合所有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的注意事项,内容为患者日常生活常用知识,如鞋子的选择、座便使用方法、压疮的早期预防等。微信群内先进行问卷星调查,内容为患者的出院时间、个人信息、支付能力、既往病史、手术方式、患者现病程、家庭支持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家庭康复的各项潜在风险等,通过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制定个体化的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其次根据加速康复下患者功能锻炼的原则,将损伤愈合分期,即骨科康复分期分为急性期(术后1~2周)、亚急性期(术后3~8周)和中后期(术后9周),以此为依据制作了三段功能锻炼的视频,每阶段的内容根据上阶段的完成后的基本状况制定和实施。每周3次功能锻炼视频推送,一次视频反馈,推送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宣教具体内容

考虑到老年人的认知力、理解力、视力、听力的下降,宣教内容要求贴近患者生活,简单易懂。内容具体到:锻炼时间长度、行走距离、负重斤数、食物、服用药物的数量;均采用短视频、图片、GIF动态图片、语音、少量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其中静态图片上以对号√表示赞成或同意这样做,□表示不可以或错误的行为,通过微信媒体的传送,可以判断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性。突发事件中在微信群内咨询,进行院前急救的预处理,自我康复视频共享模式增加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术后2周、4周、9周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包括疼痛(44 分)、关节活动度(5分)和畸形(4分)功能性活动(47分)4部分,满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2)比较术后12周并发症发生率即DVT、假体脱位、感染、股骨上段破裂、压疮。所有统计结果均采用互联网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疼痛、畸形两个方面在三个不同时间段的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活动、总分上均观察组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Harris人工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DVT、假体脱位、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而在股骨上段破裂、严重疼痛、压疮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12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人工关节价格高昂,合理使用人工关节,延长关节寿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是老年患者进行关节手术的目的。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已被证实其临床有效性,ERAS核心为有效控制疼痛,早日离床活动,早出院,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患者出院后,不能及时随访,指导功能锻炼,反而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违背了ERAS的理念,甚至错失了康复机会。

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性护理问题日益凸显,在互联网时代,通信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为护理专家引导慢性病患者创造了良好的新途径[1]。微信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2-5]的医疗平台,可以实现各种形式的全面互动,包括文字、图片和语音。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康复平台的建设,可以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院外康复提供有效支持,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考虑到长期照顾老年骨科患者的人群为中年人,未重建新的App软件,采用常用的微信软件作为交流媒介,其优势为:(1)在内容方面,借助微信App医护人员可以将延续性护理的功能锻炼视频、图片、文字信息、语音等内容推送给患者,给患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2)在患者接纳方面,所有信息不受时间限制,患者可以随时打开手机查阅,并可以反复播放,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理解力、记忆力下降,需要反复学习,有效帮助患者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康复。(3) 在患者参与方面,微信群提供了患者之间交流的平台,身患同一种疾病,患者之间的情感、身体恢复经验交流更具有共性,有效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在线提供帮助,有效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减轻焦虑水平[6]。(4)医护人员操作方面,可以同时一对多开展康复指导,常见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以专题的形式推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可能与网络学习具有远程学习,碎片学习,可重复等特点有关[7]。不足之处在于,部分老年患者、基层医疗机构等群体不易接纳或普及不够。本研究利用网络延续护理平台为载体,将互联网+精细化护理结合使用护理专家为资源辐射点,将高质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对患者的指导内容以循证为依据,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支付能力等提供饮食指导;症状管理与识别;出院后病情恶化症状识别及应对;居家环境评估提供相应建议:辅助器具的使用、康复的训练等。 通过平台进行延续性护理可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满足长期跟踪护理的需要。

猜你喜欢

髋关节骨科出院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