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沉淀七十年历史手抄本《参军》有感
2021-02-25韩笑龙
□ 韩笑龙
《参军》这个剧目是1951年创作的黄梅调手抄本,它既不是传统小戏,也不是现代戏,当年老百姓都称他为新戏。(注:解放初期,安庆人把黄梅调传统古装戏叫老戏,把创作编写现代任务的戏叫新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被推翻。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始重整河山,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人民从此翻身,当家做主人,共产党制定的农村政策有力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这样大好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人民共和国发动了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国鸭绿江畔。党中央立即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进入朝鲜战场,进行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并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为了国家的命运和安危,响应祖国的召唤,青年人要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实际行动保卫祖国,支援前线,打败以美帝为首的侵略者。黄梅调手抄本《参军》一戏就是在这样历史大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参军》一戏在当年是否演出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七十年。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因此把剧本分享给大家,我认为很有现实意义和革命的教育意义。
从剧本的内容上看,首先参军者李建国是农民出身,他亲身体会到虽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但国家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使他深受感动,激起了他爱家更爱国的热情,决心弃农从军,报效祖国,保卫胜利的果实;其次参军者李建国是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祖国在召唤,何去何从?怎样使年迈的父母能接受他参军的心愿?怎样让妻儿能支持他参军的理想?他决心做好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舍小家为国家;最后参军者李建国是独生子,并无兄弟姐妹,如果他一人去参军,那么全家失去了主心骨,儿子年幼,父母生老病死谁去照顾?谁去送老归山?这是人之常情。他想到的是大男子忠孝不能两全,展现出有国才有家的崇高信念。《参军》剧目通过这三点,对李建国这个人物写得比较真实可信,到今天仍有革命教育意义。
从剧本的思想性来看,祖国的国防建设是国家战略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参军参战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国家各级政府及街道、社区都十分重视、关心,特别是参军参战后他们受到社会的尊重是光荣的,他们的家属应当享受照顾。该剧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剧中乡村农会组织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上门慰问参军青年并带上慰问品,这是对革命军人的关爱,也对其家属的一种鼓励,充分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此剧目对今天也是一种现实的做法,也有它的现实意义。
《参军》这个早期黄梅调手抄本的作者不详,他的写作形式是运用黄梅调传统小戏的方法来写的,特别是人物不注姓名,而写的是小生、小旦、老生、老旦、三花脸。这是把戏剧生旦净末丑行当作为人物姓名的。虽然作者是用这样简化方法给剧本任务命名,但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黄梅调老戏篓子(注:对黄梅戏老戏了解深入的人称之为黄梅戏老戏篓子),现在的编剧则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命名。
仔细阅读完剧本《参军》,可以发现该剧作者不但爱国,同时也是一位热爱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比如说剧中人物的唱词、念白,反映了当年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法律,人物也写得有血有肉,有个性。因此,我认为是一个值得宣传、传承的剧目。
虽然时代不同,但《参军》这个剧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是不错的,因此我认为尽管这是那个年代的作品,但如今也可以重新搬上舞台演出,要注意的是要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我感悟这是一部鼓励广大青年人踊跃当兵,履行使命保卫祖国的好戏。
为了让读者品赏这个久违的剧目,我将原《参军》手抄本未加修改,原封不动的全文抄写下来,供大家观看,一同走进这段沉甸甸难忘的参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