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新闻翻译——以《时代周刊》为例

2021-02-25赵迪

客联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时代周刊目的论

赵迪

摘 要: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时代周刊》作为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有相当的影响力。与一般性语言不同,新闻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通俗等特点。英汉翻译时,需要使译文符合新闻特点和汉语表达习惯。笔者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探究目的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探析英汉差异,总结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英汉差异;新闻翻译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可大致分成三个层次:软新闻、硬新闻、中间层。硬新闻指简讯、电讯稿等时效性强的客观事实报道;中间层指通讯报道、特写、新闻评论;软新闻是写法轻松自由,人情味较浓,富有艺术感染力,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并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社会新闻、科普文章、杂文小品等新闻。笔者选取的《时代周刊》中的评论,是中间层,文章兼有叙事和议论,传达作者思想,引发读者共鸣。因而,在翻译时,需要准确传达内容的同时克服英汉语言文化障碍,使新闻在目的语中传达出同样效果。

二、目的论与新闻翻译

目的论由德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Katharina Reiss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其学生Hans Vermeer在此基础上提出目的论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新闻翻译应以准确、连贯向读者传达出原文信息为目的,同时新闻译文内容亦需忠实。因而翻译目的论可有效指导新闻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与新闻翻译结合可提高翻译质量。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一)目的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强调目的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目的原则是过程中翻译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目的决定手段”。新闻翻译中,是以译文准确通顺客观传达新闻内容为目的。

例1: A new study from researchers at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and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is helping to quantify how deeply the coronavirus is strain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Americans.

译文: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新研究,来量化冠状病毒对美国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多大影响。

分析: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而汉语常用人称主语。因此,在英汉翻译时,常需要做出转换,比如可以使用泛称、无主句、有灵主语等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物称表达法,即用无生命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作为动词的主语。人称表达法,是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为其逻辑动词的主语。此句中,原文以“study”作为主语,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笔者将其进行处理,将其转变为宾语,在汉译时使用“研究人员”有灵主语,物称转人称。经此转换,说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使译文更通顺传达新闻内容。

例2:While this surge in mental distress showed up across age and demographic groups, young adults and those with children experienced the most pronounced spikes.

译文:尽管各年龄各群体中有精神压力的人数都不断增加,但处于增长峰值的当属年轻人和为人父母者。

分析:英汉语言有静态动态差异。英语中常用名词表示动词含义,在本句中,译者在目的原则指导下为使译文更顺畅,没有译为“各年龄段各群体中有精神压力的人的增加,但处于增长峰值的当属年轻人和为人父母者。”,而是将原句中的名词“surge”用词性转换法将其汉译为动词。

例3:This is a perfect storm for mental-health issues.

译文:这场风暴将精神健康问题展露无遗。

分析:英语静态特点的表现,其中之一是用介词结构表达动词含义。英语是形合语言,主要靠介词连接。在目的原则指导下,为准确通顺显现新闻内容,本句中笔者没有按字面直译为“这是场将精神健康问题的完美风暴。”这样译,会让读者不知所云,故结合上下文语境,同时考虑到英汉动静差异,用詞性转换法,将原文的介词“for”译为动词“展露”。

(二)连贯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连贯包括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语际连贯指目的语要符合目的与读者的语言习惯,使译文能被读者理解。语内连贯指译文逻辑清楚,语言通顺。语内连贯需注意英汉差异。尤金·奈达指出:英语与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贾文称:英语“形合”主要表现在关联词语的使用,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意合指句子各成分之间不通过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而是通过语言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叙事的时间顺序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因此,在英译汉时,应摆脱原文形合结构的框架,尽可能用意合法,使译文合汉语表达习惯。语际连贯指译文能让读者接受理解,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三)忠实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忠实原则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但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Nord指出:“译文目的优先,并不意味着源文本是毫不相干的”。也就是以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同时做到译文内容忠实原文,不偏离原文,这在新闻翻译中尤为重要。

例4:When visits are allowed only for an hour, it may be impossible to time a visit with the moment of death.

译文:如果只获批一小时的探视时间,那么能在弥留之际安排一次探视基本不切实际。

分析:相较于汉语,英语使用被动语态的次数明显更多。“据英国利兹大学的统计,英语中的谓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句子使用被动语态”。被动转主动汉语常避免使用“被”字句,而原文运用了被动语态。笔者在目的原则指导下,为合汉语表述习惯,故没有将“are allowed”译为“被允许”,而是换词表述,使用语态转换法,译为主动。同时,依照忠实原则,并没有改变原文意思,译为“获批”。

例5:SINCE GEORGE'S TIME was limited, he and his family decided he should come home so they could be together.

译文:由于乔治所剩时日不多,他和家人选择回家,这样他们可以呆在一起。

分析:此句原文也用了被动“was limited”,笔者遵照目的原则,并没有照搬原文翻译成“时间被限制”,而是以主动方式呈现,在忠实原则指导下,不改变原意,译为“所剩时日不多”。

四、结论

本文以目的论三原则为指导的同时探讨英汉差异点,以此探讨新闻中间层的翻译方法。考虑到新闻的真实、客观性并且其受众是面向大众,需要既准确、客观传达新闻内容,又要有可读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词、句、篇章层面使用了词义引申法、词性转换法、语态转换法、拆分重组法。笔者认为,新闻翻译并不等于字对字的直译,而是需要了解译读者的语言习惯并对译文作出适当调整,做到译文尽可能忠实、流畅、客观。

参考文献:

[1]方幸福. 编译在软新闻汉译英中的应用[J]. 四川师范学院, 2002,(6):64.

[2]蒋翠, 孟庆升. 从人称与物称的角度探讨汉英句法对比[J]. 语文学刊, 2009, (2):33-34.

[3]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48-63.

[4刘其中. 新聞翻译教程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3.

[5]严峻仁. 科技英语翻译方法[M]. 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12.

猜你喜欢

时代周刊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Time—a worldwide news magazine 《时代周刊》——全世界都在读的新闻类杂志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时代周刊》:撑过2017,欧盟将浴火成钢
媒介叙事:国际人物报道研究新思路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