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雪不同,防范有差异

2021-02-24霍寿喜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1年1期
关键词:降雪积雪雪地

霍寿喜

鲁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诗《雪》中写道:“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馨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先生笔下的雪是有象征意义的,从气象(南北温度、湿度差异)角度分析,上述文字也基本道出了南北雪在形态上的不同。

雪天安全出行,南北区别对待

我国南方的冬季气候相对温暖和潮湿,初雪较晚,终雪较早,主要的降雪过程多半集中在隆冬时节,积雪也表现出明显的间隙性和周期性。所以,南方降雪次数可能较多,但积雪日数却很少。

北方冬季气候的特征是寒冷、干燥,初雪早,终雪晚,降雪次数不一定多,但积雪日数很多。降雪时,由于天空和近地层温度低、湿度小,所以雪花“永远如粉,如沙”,形成积雪后也不容易融化。

由于我国南北不同的气候特点和雪天的特性,在南北雪天出行时,保健措施和安全防护也有所不同。

南方降雪时的出行防范

南方的雪面常常有被雪覆盖的“陷阱”(如洼地积水),所以雪地行走步幅要小,速度不要太快,尤其不能踮着脚尖快速“蹭”行。

在南方的雪花中行走,似乎更侧重于防雪水,最好穿胶靴或密封性能好的皮鞋。当然,从防水防潮的角度说,皮鞋最好选鞋跟和鞋帮高一点的。

对于驾车而言,南方降雪时纷纷飘落的雪花严重地影响能见度,使驾驶员的视线受阻,直接威胁行车安全。资料显示,在暴风雪的天气下,水平有效能见度可能只在几米甚至一米之内。这时候,唯一确保交通安全的方法就是停止驾驶,并且做好安全标识。即使能见度在百米以上的雪天,车辆行驶也须降低车速,使用雨刮器改善视线以确保行车安全。

北方降雪时的出行防范

一般而言,北方的雪面常常被踏实结冰,比较光滑。步行者刚踏上这种冰雪面时,可以凭感觉试试光滑程度,如果特别滑,则可踩在附近没成冰的积雪上行走。行走于北方雪地,要特别注意选择防滑的鞋子,应选择穿雪地防滑棉鞋、旅游鞋或球鞋,不宜穿皮鞋及硬塑料底的鞋子。鞋底要软硬适中,鞋后跟以2厘米左右为宜,从而确保行走时重心的稳定。鞋底沟纹要多且深,鞋帮最好高一点,这样既有利于防滑,又能保暖。如果鞋子的防滑效果一般,可以准备两根绳子,分别绑到鞋子上面(最好绕两圈后在脚腕处固定好),这样可以大大增加鞋底的摩擦力,增强防滑效果。

北方公路上的雪(积雪)对公路交通的危害更大。首先,积雪改变了公路的路况,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其次,如果公路路面积雪过厚,或大风将雪吹至路面堆积,或山坡积雪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发生雪崩,雪塌至路面,这些都容易形成公路雪阻,严重阻碍交通。

有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薄厚不同,对行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厘米、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雪常常呈“夜冻昼化”状态,路表面更加光滑,车辆几乎无法行驶。此时,车轮必须带上防滑铁链,车速要缓慢,从而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比较而言,无论南方北方,驾驶新手一般不要在雪天上路或雪地行车,老驾驶员在雪天行驶时,起步和行驶过程中都要禁止急加速、急刹车,应稳住油门匀速行驶,车辆要减速时应采用换低挡的方法,使用发动机制动。转向时,一定要提前最大限度地降低车速,稳住方向盘,慢转慢回。同时,要尽量避免在雪地上泊车,因为很难使它重新启动。如果必须在有雪的下坡泊车,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驶离泊车位,因为积雪会使前后移动车位变得非常困难。

雪天对健康的影响,南北各有侧重点

南方要抵御“雪后寒”

南方地区由于降雪之后气温就回升,因此降雪后接着就面临着化雪(即雪的融化),所以要更多地关注“雪后寒”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南方地区的降雪,雪停后一般多以晴好天气为主。雪后的晴天是冷气团控制的产物,而融雪的过程中雪由固态向液态转化,需要吸收很多热量,所以化雪时,气温较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雪后寒”。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就必须小心谨慎,以确保身体健康。

首先要穿得暖和,穿得科学。在一定的范围内,一件接一件地添加衣服,保暖性也随之增大。但当衣服的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会下降。可见,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羽绒衣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给人带来温暖。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外的空气对流,雪后外出时穿皮装,保暖效果最佳。

其次要吃得合理,食物可御寒。雪后寒冷,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如蛋禽类、肉类等食品;也要多吃些含钙、含铁的食物,如海带、牛奶、豆制品、紫菜、虾、动物血、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红枣等,从而提高肌体的御寒能力。在烹调方式上,可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效果最佳。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正值春节,饮食上不可暴饮暴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多食蔬菜,同时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桔、柑、荔枝、山楂等。

最后,要注意起居时间和居室气候。冬天寒冷,本应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起居原则,但因為时逢春节,夜生活相对比较丰富,“早卧”打了折扣,“晚起”就更宜放时,从而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居室气候方面,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会动用取暖设备,但室温也不宜过高,以15℃~20℃为宜。因为在“雪后寒”的天气下,室外温度很低,若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太大,外出时就很难以适应。同时还应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可以在室内提供一些湿源(如洒水、晾湿毛巾、喝茶时不盖盖子等)。在晴日的白天,雪天也可以通过开门开窗的方式进行空气流通,达到提高室内湿度的目的,因为雪水蒸发,室外的空气湿度还是比较大的。

北方要预防雪盲症

北方的雪地,积雪时间很长,白雪皑皑一望无际,所以在晴天要特别注意预防雪盲症(雪盲症又称“雪光性眼炎”,一般发生在雪后天晴、气温较低的白天)。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会损伤角膜。

实验研究表明,刚下的新雪对阳光的反射有可能达到95%,当人眼看向雪面时,几乎可以认为是直接用肉眼看向太阳,其中的危害可想而知。眼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长时间受紫外线的刺激会坏死、脱落,继而造成眼角膜浑浊,视物模糊。即便是滑雪场上的旧雪滑道上,当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到雪体上,由其反射的阳光射到眼睛后,也可能发生雪盲症,其具体症状是畏光、流泪、奇痒、刺痛、水肿、异物感等。

预防雪盲症的最有效的措施是“物理隔断”,也就是在雪地行走时,须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眼镜,也可选用聚碳酸酯或树脂材料所做的眼镜。若想美观,还可选用蛙镜式的全罩式灰色眼镜。

在雪地里,一旦感到眼部疼痛、流泪、睁不开眼时,要立即处理。紧急情况下,可以用黑色或深色的衣物遮住双眼,也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自制简易的护目镜,以减少对眼睛的刺激。一般雪盲症的症状可在3天之内恢复,严重的,5~7天也可消除症状,所以如果发生后,也不要过于惊慌。

猜你喜欢

降雪积雪雪地
高桥:崛起中的“雪地靴之乡”
雪地捉迷藏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雪地里的交通工具
川西高原东部两次连续强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积雪
2000~2014年西藏高原积雪覆盖时空变化
2016年1月19~21日山南地区南部一次降雪过程分析